但這本書確實勾起我的興趣,過往我也聽到過女版賈伯斯的名號,但並不能引起我的注意...
看到這種照片,直覺的就有些不對勁。最重要的是沒有獨立的產品介紹報導,無法判別產品好或壞。
這本書首先最讓我注意的是細節,作者透過細節的描述讓讀者感受到書中當事人所承受的壓力。雖然看完睡了一覺之後,我開始懷疑這個壓力真有書中描述的那麼沉重? 對少數人或許,所以這家公司的血液檢測專家在故事中途服藥自殺;但也是有人轉而向政府單位告發作為吹哨者。雖然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很有殺傷力,但吹哨者的檢舉才是監管單位出手的直接原因。只是在這公司吹哨者會出現跟作者蒐集材料引起公司向前員工逼迫有因果關係。
書裡面有一段特別引起我的注意,這一段提到澳洲媒體大亨梅鐸在新聞調查時期投資了這家公司1億多美元,而這位[女版賈伯斯]兩度直接向梅鐸要求壓下這篇報導,但梅鐸選擇完全不干涉新聞報導,甚至連向報社詢問的動作都沒有。最後梅鐸的股份是以1美元賣回給公司,損失超過1億。
看到這邊我才知道為什麼梅鐸能成為媒體大亨,如果換成是我的話,我不知道我能否做到連問都不問一句....
這本書首先最讓我注意的是細節,作者透過細節的描述讓讀者感受到書中當事人所承受的壓力。雖然看完睡了一覺之後,我開始懷疑這個壓力真有書中描述的那麼沉重? 對少數人或許,所以這家公司的血液檢測專家在故事中途服藥自殺;但也是有人轉而向政府單位告發作為吹哨者。雖然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很有殺傷力,但吹哨者的檢舉才是監管單位出手的直接原因。只是在這公司吹哨者會出現跟作者蒐集材料引起公司向前員工逼迫有因果關係。
書裡面有一段特別引起我的注意,這一段提到澳洲媒體大亨梅鐸在新聞調查時期投資了這家公司1億多美元,而這位[女版賈伯斯]兩度直接向梅鐸要求壓下這篇報導,但梅鐸選擇完全不干涉新聞報導,甚至連向報社詢問的動作都沒有。最後梅鐸的股份是以1美元賣回給公司,損失超過1億。
看到這邊我才知道為什麼梅鐸能成為媒體大亨,如果換成是我的話,我不知道我能否做到連問都不問一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