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2016...以融斷始,以蘿蔔章終

今天看了金融時報一篇苟且與夢想的遠方的年度投資總結,赫然發現2016已經過完。

2016可說是市場一驚一吒的年份,一月份就出現陸股融斷的信心危機,全球暴跌。中間又有英國脫歐、與川普當選的黑天鵝事件。最後12月再來的國海證券蘿蔔章,真是有始有終,阿六國頭尾都有。

雖說如此,台股2015收在8338,現在雖然下跌中卻也還有9154。只是漲了指數瘦了荷包,今年能有賺的投資人怕是不多。好吧,其實每年有賺的投資人都不多,只是今年沒賺的投資人可能要算上我一個,所以更是覺得淒冷阿。(謎之音:明明今年就暖冬,FB上還有人特地打卡冬至晚上開冷氣)

今年扣掉配息,一直在損益平衡附近打轉,若不是因為華亞科收購撈了點回來。只怕就是賠錢的一年了。以前看金融怪傑系列,裡面有某位受訪談者提到目標是:每年都賺錢。雖然看來簡單,其實真的很難。

過幾年回過頭來看,該會發現今年是個轉折年,但是在年尾的現在,只有一些迷迷糊糊的想法。
首先,中國的經濟快速成長期可能在16-17已經到了盡頭,這會牽動到所有在中國設廠的公司,但是怎麼牽動?卻完全沒頭緒。還會牽動人民幣匯率,好險只有2萬,部位不大。

原物料價格可能會再次走入上漲期。這要看美國能不能擴大公共建設支出。

利率上漲速度。對於升息會造成的市場崩盤幅度,我是覺得目前媒體上的論調太過悲觀,所以高收債可能會有小小收益。

亞洲的人口增長到了頂點,雖說預測是2020到頂,但台灣的頂點是2016,人口開始負成長會發生什麼,完全不知。

展望2017,目前預測是小小回溫,些微上漲。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鋰電池正極材料產業



鋰離子電池可以分為幾個子產業,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離膜、電解液、組裝。這裡面技術難度最高的是隔離膜,成本佔比最高的是正極材料。這篇聚焦在正極材料上面。

正極材料的價值高低取決於,能量密度/重量比。前幾年大陸廠商一窩蜂的投入LFP,並且在資本市場上造成一股旋風,但其實從技術面來看,LFP並不是個好選擇。果然自2015以後,大陸廠商也轉向投入三元材料NCM與NCA。

正極材料的主要廠商以日本、韓國為主,中國廠商正在努力追趕。但各家電池的材料配方略有不同(配方是各家機密),材料廠很難單打獨鬥。(韓國,三星、LG;日本,Panasonic、Sony)

中國廠商目前是ATL與比亞迪較大,ATL是TDK的子公司,但TDK並不插手經營只是單純投資方。
20170530: ATL是香港新能源,子公司寧德時代才是出貨公司。17Q1獲鴻海投資44.7億台幣。

在特斯拉開啟電動車新章之後,也替鋰電池產業開了新局,畢竟一台車需要用的電池數量遠遠超過手機或筆電,這也吸引更多新廠商在各環節的投入。正極材料方面,除了原本日商與韓商供應體系大量擴產外,中國廠商更是可用瘋狂投入來形容。但是產能開出需要時間,目前看來2018年才能開出大規模產能,而需求量則是目前(2016)就開始迅速攀升。

預計17年底可以超過10000噸月產能的有:格林美、當升、國軒高科。
台灣廠商的美琪瑪(LG與Panasonic供應鏈)子公司美戶,在2016年底就可以達到月產能10000噸。另一家康普(Panasonic供應鏈)則預計17年6月擴產到2700噸/月(目前1200噸/月)。




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

晶圓代工產業分析 Pure-Play Foundry

1. 定義
根據wiki:半導體產業的一種營運模式,專門從事半導體晶圓製造生產,接受其他無廠半導體公司委託製造,而不自己從事設計的公司。
不過這定義對投資上比較沒作用,可以改成【把專業能力集中在晶圓製造上的公司】。

2. IC分類
製造晶圓的目的就是為了封裝IC,是以IC的用途分類也會影響晶圓製造,需要釐清。

  • 記憶體:對晶圓廠來說這是一個工序相對簡單的產品,就是在晶圓上重複許多次一樣工序。所以常可以見到台積電或聯電提到先進製程進度時說道SRAM的良率,因為晶圓代工廠把SRAM製作當作先進製程練習。
  • 數位IC:接收數位訊號並傳出數位訊號的IC。以常見的ARM來說,分為Cortex A、M、R,分別對應開放系統、微控制器、嵌入式系統。A架構常見的是手機CPU,比如高通S810就是由Cortex A57修改而來。M架構主要用在像是滑鼠的控制晶片。R架構常見於硬碟控制IC,或是媒體播放設備的控制IC。當然市場上也不是只有ARM一家,Nvidia的圖形處理晶片,Intel的CPU也是數位IC。
  • 類比IC:接收類比訊號但傳出數位訊號的IC。所謂類比IC就是能處理類比訊號的IC,常見於電源管理IC、聲音處理、Sensor功能。


3. 製程
以製程來分類就是常常在新聞上看到的多少奈米。矽晶圓製造的物理極限在7奈米,不過廠商所宣稱的數字都比較小。像是28奈米,其實是30奈米技術;16奈米其實是20奈米技術。由於製程技術已經接近物理極限,要往前推進一點點都是千辛萬苦。所以擁有1x奈米量產能力的廠商其實有著寬闊的護城河,這也反映在廠商的毛利率上。
從需求面來看,其實只有兩種IC極端追求製程:CPU與GPU。不管是電腦、筆電、手機、平板、影像卡,都需要一顆快速、省電、少發熱的心臟。對照第二段的分類,這只是數位IC中的A架構而已。其他架構卻未必,甚或不樂於追趕先進製程技術,很多類比IC的製程仍是90奈米以上的工序。記憶體則在兩者之間,處在20-30奈米作為主流生產製程,這是因為先進的製程能夠降低單顆粒的平均成本。在價格變動激烈的市場上最終只剩下最領先的業者存活。

目前廠商製程示意


4. 新增產能
目前(Dec. 2016)主流晶圓廠是12吋廠,根據IC Insights的報告,16年底全球12吋廠有100座。08年的時候大家預測會有18吋廠,現在看來大概不會有。晶圓廠的投資大約是前一代的4倍,8吋廠要6-10億美元,12廠需要24-30億,18吋廠則需要100億左右。高額的投資使得目前宣布興建的晶圓廠最大也只是12吋廠,預計在明年底前動工的有19座,其中10座位於中國。這也意味著2018年以後的晶圓產業,包括DRAM製造與晶圓代工都會面臨強大的供給競爭。新聞連結在此。

5. 總結
由於中國今年開始積極輔導晶圓產業,使得整體產業的未來蒙上了供過於求的陰影。晶圓大小跟製程技術看來都接近極限,所以新的晶圓廠就是新產能的來源。但是因為需求的成長難以預測,所以也很難說2018以後的狀況,唯一可以預見的是高階10奈米的需求量是很高的,畢竟不管是手機、電腦還是繪圖卡都仍然一路追求速度。
另一個可能威脅是新材料的導入。矽晶圓作為商業主流已經20多個年頭,有新的材料能夠對產業起翻天覆地變化的可能性越來越高,比如石墨稀的應用。
雖然世界上需要使用IC的地方越來越多,但是整個晶圓產業不會是均質發展。記憶體產業的供需均衡,在2018年以後可能會被打破,晶圓代工可能是陷入紅海競爭。但看向2017,應該是個鴨子划水相對穩定的一年,一種風雨來前的寧靜。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2016瑞士信貸財富統計

看到新聞想到幾年前寫過2012的,4年大學都唸完了,所以補個進度也是應該。

原始檔案在此。先摘錄人口數字:1850.6萬 (成人人口,2012是1829萬)
總財富為3兆1990億美元,佔全球1.3%,只比瑞士少一點點,不過瑞士人口只有1/3......
平均每人金融財富(不包含正居住房地產)12萬8千526,非金融資產7萬960鎂,負債2萬6千629。

文件後面有統計,所以不用自己算
平均每人:172847鎂,以匯率32來計算,是台幣553萬。中位數在63134,換算台幣是202萬。只要連房子算進去資產超過202萬,就贏過一半人了。
(因為房屋價值得要平均到每個居住人身上,所以拉低平均數字)

100萬美元身家以上人口,占1.9%,約35萬人。
10-100萬美元的,占36%,約666萬人。
不到10萬美元的,占19.9%,約368萬人。

跟2012的數據相較,中位數從45451提高到63134,平均數從131124提高到172847,都成長3成多,而中位數成長的高一點。百萬富翁比例則從1.4%增加到1.9%,多了11萬人。

最後,百萬以上的數字...
1M - 5M 314,026人,5M-10M 25,130人,10M-50M 14,455人,50M-100M 1,153人,100M-500M 668人,500M-1B 53人,>1B 35人。

都成長好多啊,可是都沒有我,哭哭~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讀歐威爾的1984


老大哥在看著你.....

不知道在1949的歐威爾如何能想出這種情節,無所不在的監控。故事本身只是為了展現給讀者看看這個極權的社會是什麼,雖然很有寓言性,但卻不會成為現實。
2%的統治者也是由人所組成,並不會長時間犧牲自我,又或是把自己搞成精神分裂....
如果統治別人只是為了把自己搞成神經分裂,那統治他人又有什麼意義。所以極權統治都是一時而已,通常就是在神主牌死了之後就煙消雲散,除非有外部因素支撐它。

這種階級命題其實是個偽證,因為人類社會的階級是個渾沌模糊的分界,並沒有明確的分野。權力的展現是在取得經濟利益,而不是使他人受苦。使他人受苦只是過程與手段,並不是目的。

有哪個極權統治者會讓自己餓肚子?或是讓自己處在物資缺乏狀態?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國民黨為何輸掉整個大陸?

從1945年9月9日,何應欽在南京與岡村寧次簽定日本投降書到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從成都飛往台北,總共只經過4年又3月。何以國民黨政府輸的這麼快這麼慘,一直是個很多說法的歷史疑問。經過70年之後,隨著各方資料陸續掀開,才比較能看清全貌。

P.S.這篇是整理我這幾年看過的書籍以及網路上google資料的所得,只能算是我個人理解。而這問題實在太大,在寫的過程之中又不得不回頭反思原本以為的是否正確。


國民黨(KMT)與共產黨中國分部(CPC)的恩怨糾葛要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五四運動時期中國年輕一代開始認為需要改革腦袋中的想法,大量翻譯引進了各種政治學術理論。其中包括剛於俄國革命成功的共產國際相關理論。蘇聯在1919年3月剛剛成立了第三國際,目標是推動全世界的共產革命,致力引進學術思想的中國自然成為第三國際的工作重點。於是1921年CPC成立,中文雖然是中國共產黨,但本質上是蘇聯共產黨中國分部,領第三國際的錢並接受指揮。

受到蘇聯共產黨思想吸引的還有孫文,孫認為列寧時期的蘇聯採行的新經濟政策跟他自己的主張是一致的。當時孫文與其支持者正受到陳炯明壓迫,第三國際建議的國共聯合(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幫助)很快得到孫文的同意。於是共產黨員紛紛加入國民黨,包括周恩來與毛澤東(此時的周排名遠在毛之前)。

第三國際給的支持並不光只是錢,還包括協助建立軍隊,也就是黃埔軍校。在1927寧漢分裂之前,KMT軍隊中都有許多蘇聯軍官隨軍作為軍事顧問。容共不久之後孫文就於1925年去世,並引發KMT內部的路線鬥爭。

本來第三國際支持KMT就只是階段性政策,所以才會堅持不解散CPC而讓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打的算盤是從內部取而代之,從一開始就訂下了吸收KMT內部左傾人物的目標。不過因為孫文的過早辭世,讓第三國際的計畫有了偏差。第三國際選擇了汪精衛,而KMT內部本土派則圍繞蔣介石,最終導致了1927年的寧漢分裂。

在CPC的紀錄上1927最重要的事情是「清黨」,KMT大規模殺害CPC以及左傾人士。而引發KMT清黨的原因:秋收暴動,卻被刻意淡化。CPC在打敗吳佩孚佔領武漢三鎮之後就開始搞罷工與土改。土改直接衝擊中國傳統農村體系,KMT的清黨可以說是傳統派的第一次反撲,如此的衝擊與反撲,像鐘擺一樣一路擺盪至今。

P.S.中國近代史渾沌不明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人的社會裡所有的事務都只為統治服務,真相不重要,怎麼解釋才重要。歷史如此、技術亦如此。所以印刷術雖發明於中國卻無法引發現代化與工業化。

第三國際的策略從聯合到單幹的轉變,導因於列寧於1924年去世,蘇共本身陷入派系鬥爭,第三國際急於要求得可見的成果。結果在KMT內產生了蔣介石,CPC內產生了毛澤東;兩人分別經歷了多次鬥爭之後各自取得了黨內領導權。

蔣介石從一開始就認為CPC是不可與之妥協的,原因不明。即使他唯一的兒子在蘇聯人手上,他也堅決要儘速拔除CPC。但最後因為日本的進逼而導致西安事變,不得不與CPC妥協合作。當然毛蔣兩人都沒有要與對方和解之意,戰爭一結束,雙方馬上揮軍相對。

某種程度上來說,兩個政黨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不管在政治主張上或是統治手段上。這也使得當時的社會大眾以為他們只是在選擇不同統治群體,既然KMT腐敗,那就選擇比較不腐敗的CPC。再者因為雙方在發展歷史上的糾葛,也有不少人在兩者間游移或是在兩個陣營內都交遊廣闊。比如說周恩來,不論是在KMT或CPC中都是朋友眾多。加上CPC到了延安之後展現了良好的形象(距離產生美感),於是一洗當年在湖南搞暴力運動與聽命於共產國際的陰影,被全世界(主要是美國人)視為是進步的民主政黨。

1937-1945,雖然兩者表面上組成聯合陣線,但其實雙方互不信任。一邊要對外表現的像是合作抗日,一邊又要極力為了戰後決戰卡位。但KMT畢竟是中央政府,要顧慮的軍事、內政、外交難題眾多。

軍事上,對日抗戰節節敗退,1939年武漢失守,大部分工業能力都落入日本人掌控,東南精華地帶的大城市也相繼全部失守,可以說整場戰爭已經失敗。只是打下武漢之後日本的軍事能力也已經擴張到極限而無法再繼續,於是局面陷入長期相持狀態。

內政上,為了拖延日軍行進速度,在花園口決堤黃河、1941年河南大飢荒、1941新四軍事件。都重創KMT領導的國民政府威信。

外交上,為了爭取同盟國盟友以及國際地位,不得不在緬甸戰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應付難纏的醋酸喬....

而到了1944年日本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後,原本用於防備蘇軍的關東軍部隊得以向南調動,發動了帝國最後掙扎的「一號作戰」。「一號作戰」打穿了原本隔絕日軍華中與華南佔領區的薛岳軍隊防線,讓美國人認真考慮要扶植CPC做為中國戰場的第二選項。因為從當時各方面的情報都讓美國人認為,KMT崩潰在即。

然後比所有人預料的都早,日本投降了。

總之,KMT勉強因應艱難的局勢,而換來了低施政滿意度,這種結果應該是很容易想像得到。最明顯的就是失控的通貨膨脹,而通膨最主要成因就是因為戰爭費用高漲以及戰事失利。

P.S. 對日抗戰(用抗戰是沒錯的,因為全部戰場都在中國境內)是很艱難的任務,兩國國力與軍力完全是處在不同時代。加上戰場全在中國本土,生產力受到的打擊是致命的,這也造成了汪精衛決定與日本和談的動機。

直接跳到1945年。在二戰結束的時刻,中國境內有5個軍事勢力,KMT、CPC、汪精衛陣營(國共雙方叫他做偽軍)、日本軍隊、蘇聯軍隊。KMT偏處西南,為了搶先CPC佔領所謂淪陷區,KMT大量下放接收佔領區的權利,中間就出現不少侵吞與強佔情事,嚴重降低了KMT的支持度。而KMT這時又犯了一個致命錯誤,那就是中儲券的處理問題。

中儲券是汪精衛政權發行的貨幣,KMT因為把汪定位為漢奸,因人廢事,不肯承認中儲券的貨幣地位,決定儘快廢止。但是訂出了1法幣兌200中儲券的掠奪匯率,因為後人根據相關資料推估兩者合理的匯率應該在1法幣兌30-50中儲券。更糟糕的是(對,還有更糟糕的),在重慶發行的法幣無法及時在宣佈的時間點兌換全部中儲券,於是人性中的貪婪被猛地引爆。比如接收大員,在四川等地大量收購法幣(因為物資欠缺與通貨膨脹,法幣購買力低落),而在佔領區的地方官員可以發行法幣兌換券來大量收購中儲券。整各國家體系從此陷入失控狀態,眾人各憑本事圈錢圈資源,用兩個字概括就是「腐敗」。而官員腐敗從來都是單行道,一走上就不回頭。

1949年新疆發行的60億紙幣

對日戰爭一結束,CPC以受降名義大規模擴張佔領範圍,KMT也毫不猶豫的軍事圍剿。雖然中間有談判、停火,最終還是全面開戰。因為蔣介石與史達林達成協議,可能是促使蔣擴大軍事行動範圍去搶奪東北的主因。而東北的大戰迅速消耗光KMT在戰爭時收到的美援物資,更關鍵的癥結點在於美國人在1945以後並不認同KMT而不願意繼續援助軍需物資,這是蔣的最大誤算。沒有新的軍火支援,美式裝備師開一槍就少一顆子彈(因為中國境內沒有生產美式裝備軍火的能力)。加上惡性通貨膨脹對於軍隊也是毀滅性打擊,畢竟所有軍人都是領著不斷貶值的法幣(後來換成金圓券貶得更快)。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一開始看似順利的作戰局勢在1947忽然全線逆轉,到了1948更是兵敗如山倒,連守住長江以南都做不到,一路敗退到台灣。若非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軍第七艦隊巡航台灣海峽,憑KMT的剩餘軍力與士氣能不能守得住台灣本島只怕還很有疑問。
(老實說,是根本不可能守得住。當初CPC登陸廈門,海岸防線一破就整批人一起投降,士氣非常低落。台灣本島剛經歷228,對KMT更是沒好感,賣死命地可能趨近於零)

而為什麼當雙方勢力均勢稍往CPC方向傾斜就樹倒猢猻散?遠的來說,KMT與CPC本身的相似性以及歷史糾葛,讓大多數人們認為雙方只是領導的人有所不同而已。近的來說,KMT確實犯了內政不修的錯誤(雖然這個內政問題換成CPC也是修不好)。而當時CPC高舉自由民主大旗,看起來是遠比腐敗無能的KMT要有前景的多,各地軍閥選邊站也只是做了看起來該做的選擇。

KMT的失敗有很多原因糾纏導致,中國的傳統史學喜歡以人物傳記的角度來看歷史事件,成功是因為某個英雄,失敗是因為某個狗熊。但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侷限,這問題在中國近代史上最為凸顯。KMT與CPC的爭鬥,其實只是共產主義擴張過程中的一場戰役,美蘇之間的博奕才是最直接影響的原因。若美國不是在1943年以後對KMT的評價下降,CPC不會有機會可以在東北撐到局勢扭轉。若非蔣與史達林達成密約,KMT可能一開始就全力鞏固華北,不試圖出山海關(從後面看可以說蔣介石被史達林騙了)。若非蘇聯成功誘使美國人相信中共不是蘇共的代理人,美國人也將大力支援KMT,而最後可能是兩者隔長江對峙。

扣除外交因素,KMT在戰時就已經被拖垮財政,戰後又因中儲券的關係將通膨整個擴散到全境,就算沒有發動戰爭也未必能撐得過去,國共決戰只是讓房子倒得更快,軍事失利其實是政治失利的後果。陳誠到台灣接任行政院長時大力支持主張市場經濟的尹仲容,其實也是對於在大陸內政失敗的反省。KMT高層對於當初如何失敗其實心中了然,只是礙於顏面不便公開討論。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雙北地區排骨飯雞腿飯

排骨飯與雞腿飯可說是台灣最普遍的餐點,最常見的是炸,其次是滷,第三是烤。雖然是常見餐點,幾乎可說是每個商圈或社區都有人賣,但越是平常就越是比手藝,平平是排骨飯美位程度差距可以從天堂到十八層地獄。這篇就是羅列我個人吃過覺得好吃,列入食堂名單的。

東一排骨總店-排骨飯

萬年B1金園排骨-排骨飯

板橋金冠排骨-雞腿飯


土城溪仔邊烤肉飯-雞腿飯

公館金雞園-雞腿飯

西門町美觀園-滷排骨飯

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井町疏食 赤峰店

在中山站旁邊抓怪的時候,愛吃的阿寶注意到這家店的排隊人龍正在進場。運氣很好,隊伍都進門後還剩夏衣桌兩人位置,霎時覺得這是天意要我吃這家阿 XD

因為是跟著人群進來的,所以花了較長時間研究菜單,然後發現其實就是烏龍麵跟飯的分別,所以各點一個咖哩。

咖哩烏龍麵。

咖哩飯。
跟烏龍麵相比,我個人覺得咖哩飯的咖哩味道比較濃比較好吃。都用蔬菜煮的咖哩有一個甜味,挺特殊的。

跟風點的豆腐天婦羅,炸豆腐沾塔塔醬。

最主要是蔬菜咖哩的味道讓我覺得可以再去吃。

麗水街江浙點心

位於麗水街信義路口的江這點心早在我這輩子第一次經過這地點的時候就不知道開了多少年了,但是這是我第一次來訪。

店面座位不多,但食客眾多所以用餐時間都需要等待,但我們來得早,是今天中午第二桌客人。比我們早到的一桌是左岸的觀光客,拖著行李來的。

點了排骨麵、菜肉包子、油豆腐細粉以及盤四季豆小菜。
排骨炸的很酥,而肉還保留肉汁,好吃。

看官們知道炸排骨有多少種類嗎?
一般我們很常吃到所謂台式炸排骨,裹地瓜粉。
有些店家會用日式炸豬排的作法,肉不醃,裹麵包粉。
江浙菜的炸排骨則是不裹粉,直接乾炸。


菜肉包子,雪菜絞肉加上老麵皮,讚。下次有經過要買幾顆包子回家。

油豆腐細粉,特色在於使用雪菜。
台北江浙菜館名店不少,每家都有油豆腐細粉,除了油豆腐、百頁卷、細粉的鐵三角之外,有的會用榨菜、有的用蛋絲、有的用紫菜。用雪菜的我只在這裡吃到。



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香港何洪記粥麵專家

何洪記是老牌的米其林一星餐廳了,而且它位於希慎廣場12樓,比很多老店地方寬敞的多。
希慎廣場也是誠品在中環分店的所在,就在何洪記下幾層,在前往餐廳路上很訝異設點於誠品內部的喫茶趣的排隊盛況,或許是因為今年太熱了的緣故吧。


白白胖胖的流沙包。

不免俗的要替流沙包來張流沙露出照。點心不是何洪記的強項,但也還有水準之上。

很多食記推薦的乾炒牛河,我個人倒是沒有特別驚豔。

鮮蝦雲吞。香港的雲吞湯有一個鮮味很濃,我個人台式餛飩湯喝多了並不是很習慣。雲吞本身料很實在,口感很不錯。

完全沒有看過其它人推薦的皮蛋瘦肉粥。之所以點皮蛋瘦肉粥只是單純因為我常吃,所以這碗粥真的有叫我驚豔,可以說是我這輩子吃過的皮蛋瘦肉粥中的狀元了。

 何洪記的粥真的名不虛傳,半化的米粒,熟度剛好得瘦肉,吃第一口就覺得很舒服。

帳單,本餐吃掉了288。香港的物價真是比台灣貴多了啊。

2015米其林一星的一樂燒鵝

簡單兩個字:好吃。
這趟本有想同時吃一樂跟甘牌,奈何想吃得太多,吃得下的有限,這趟就先吃吃一樂吧。


這兩年香港店租大漲,名店漲價可是不會慢。招牌的燒鵝腿(香港叫鵝脾,這要記不然不會點 XD)都漲到102了。

鵝牌瀨粉。瀨粉就是米粉,也就是燒鵝腿米粉湯。這碗102港幣,但是回來發現我拍得不太好,沒有很誘人 囧。鵝腿好吃,肉嫩汁多,火候控制的好。

另外點了油雞叉燒飯,55。故意選了不是鵝的另兩種,都好吃。

邪惡的近拍。

一樂店面很小,用餐環境很擠,吃完還擠不出來,因為根本沒有任何走道,大家一個捱著一個坐。雖然如此,周遭上班族,本地吃客以及外來觀光客還是乖乖擠在一起等著吃。可以想見好吃程度。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貧窮、窮忙現象的一些思考

楔子

這幾天看了這本書 窮忙:我們這樣的世代
看到一半的第一個感想是,不愧是得過普立茲獎的記者,裡面隱含了很多發人深思的觀察。如果你對這主題有興趣,應該要自己閱讀這本書,我這篇並不是要介紹書籍。雖然這文章是從這本書作為起點,但會延伸的更遙遠。

1. 貧窮類別
謝普勒的書把焦點放在美國境內貧窮族群上,我要以此做一個簡單分類。
第一種是,社會的貧窮。也就是說整個社會處於貧窮狀態,個人的努力會受到社會狀態抵銷的狀況。
例如:她無法否認眼前出現的這一幕:中國的狗吃得比北韓的醫師好
這篇中所描述的情形。以及第三世界國家的貧窮狀態,那是一個社會處境問題,個人的作為在其中顯得極其無力。
第二種是,生活的貧窮。就是謝普勒書中所描述的族群,他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富裕社會,以全球的絕對標準來說處於物質富裕。但以所處社會的生活水準來說卻處於一個痛苦的局面。

我所思索的是第二種。
跟窮忙(working poor)會一起出現的還有向下流動(downward mobility),這其實是一個現象的兩種說法。類似的社會現象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人類社會,「貧者無立錐之地」出自董仲舒,他是西漢武帝時的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杜甫的著名詩句,這是唐明皇時期。研讀中國中古史就可以知道,所謂合久必分的真相是「貧富差距擴大」,幾乎各王朝的替換都是因為貧富差距擴大,底層民眾生死掙扎造成的。被外部勢力入侵而亡者,只是少數。

貧富不均的原因有許許多多,但是輪迴那麼多次都是導到同樣結果,就代表這後面還有其他人們沒想到的環節。或許研究貧窮本身可以替這問題帶來解決的曙光。這並不代表說,貧窮是一個可以解決的問題,事實上我的看法是:貧窮是不可能消失的。

財富的分配從來沒有公平可言,或者說公平本身就是一個反射人心渴望的海市蜃樓。對人性來說如果躺著看電視就能有收入,那為什麼要爬起來工作。另一方面也就是說,爬起來工作必須帶來很多方面的高報酬,才能給我們足夠動力脫離沙發馬鈴薯狀態。而對每一個單獨個人來說,所需要的報酬種類跟多少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個人在人生不同時期所願意接受的報酬種類與多寡也會有所不同。這段單純是要解釋用分配財富來作為解決手段是違反人性的,也就是要說不要講啥共產主義。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歷史都說著,只有讓人可以擁有報酬,人類才有動力活動。亦即「先能自利,然後能利人」。

2. 貧窮的原因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個句子,「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用富裕與貧窮來替換幸福跟不幸,這句話也是成立。有另外一本書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作者因為某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個「為什麼窮人都在做自我毀滅的事情」而寫出的辯駁文章,又因為受到許多迴響而將之擴張成一本書。之所以受到許多迴響是因為作者本身就是美國社會中的窮人,做著多份工作卻無法脫離貧窮線。我沒有寫出書的副標是因為我覺得副標混淆了焦點,貧窮並不是某個世代的標籤,任何世代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陷入向下流動陷阱,而成為貧窮族。

謝普勒在前言中有一段話「對每個家庭來說,貧窮的組成都是部份經濟因素、部份心理因素、部份個人因素、部份社會因素;部份過去影響、部份現在狀況。每個問題都會擴大其它的問題,環環緊密相扣。」

貧窮最明顯的現象是經濟因素,當所得不足以支付支出、當金錢所營造的防禦城牆不足以抵擋突發事件造成的衝擊。這裡就有兩個變數,所得高低、與資金多寡。這裡不用資產而用資金是因為有些資產欠缺變現能力並不一定能形成應付突發事件的防火牆。

所得高低本身就是一個多項變數影響的因素,「你是否具備有市場的硬技能,處理日常生活事務的軟技能是否有所欠缺」。硬技能一般是透過學校教育以及職業訓練或前一份工作取得,軟技能則通常是在家庭與同儕團體中養成。也就是說這兩個項目其實含括了一個人整個人生的經歷。

資金多寡也是一個多項變數交織的結果。所得高低、金錢運用傾向、財務管理能力、人際網路能給予的支持程度。

兩者合併起來就是一個人在社會活動以及成長過程的總結。換句話說,我們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一個人是否會貧窮其實是他一輩子所有活動累積起來的結果。不過這個圈並不是白繞的,這讓我們撇見了一個影像,一個幸福家庭都有的影像:注重教育、人際關係良好。心理學上來說,這兩者分別築基在學習能力與有自信心上。

3. 結論
人生漫長而世界多變,可能有一天我們會碰到賴以維生的硬技能不再被市場需要。或是遭遇疾病、意外等巨大衝擊打破我們所擁有的財務安全網。在金錢的外蓋之下,真正能依靠的是,能夠學習的能力以及人際網路的支援。

如果你正看到這裡,你或許可以盤點一下你的淨資產,包括:
(1) 領薪水的能力:
你有什麼能力可以在職場上受聘。要知道職場多變,昨天的當紅炸子雞,可能明天是被淘汰的冗員。常常盤算自己有什麼本事,還欠缺那些本事,加總之後可以換取多高的薪資,都是很有必要的。
(2) 保護資產的能力:
俗話說賺多少不算什麼,剩多少才是重點。你的資產是隨時間增加還是減少? 是否花費太多?是否投資在安全有潛力的項目上? 綜觀來說,理財能力只有不足沒有過多。
(3) 人際關係網路:
有篇有趣的報導可以看看隔絕「下等人」隱居「皇宮」 獨自在叢林中病逝的印度王子,裡面有句話「他對自己身為貴族的堅定信念,阻止了他和『下等人』相處在一塊兒的念頭——這實際上就意味著地球上其他所有人。」
人是群居動物,人際關係有分為強連結與弱連結,據說強連結只有5個名額,就是你每天常常相處的人。弱連結則根據個性與社交能力有不同上限,比較具體說就是可以見面或在網路上哈拉打屁聊幾句的人,據說外向的人可以達到150人。
除了每天朝夕相對的人之外,記得每周也要固定花些時間心力照顧一下你的弱連結,跟人說聲生日快樂,稱讚一下對方髮型或新衣。

橫跨這三項的是你能夠面對變化的能力,也就是學習的能力。一個僵化的心智沒辦法面對環境的變化,停止學習就是削弱你面對無常世界的防禦能力,或許你運氣很好,不需要這種防禦,那恭喜你。但如果你運氣稍差,突如其來的打擊超過你的防禦,那會把你拖進負向增強的迴圈,也就是所謂【向下流動】。

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

香港灣仔自助山下午茶

自助山是澳門葡京集團在香港島經營的餐廳,從名稱就知道這是一家吃到飽的buffet。但是下午茶2016/4才開始有,並不是吃到飽,而且只做星期日下午。葡京系列餐廳都走高檔路線,所以只收預定客。透過信用卡白金秘書訂位是最好的,因為要預付全額,可以一併刷卡。(餐廳官網上沒得預訂下午茶)

這餐廳出名就是因為在半山腰的高樓上,擁有無敵港景。

下午茶只有兩人套餐,共用一組三層點心架,總份量其實不少。加上還有一壺會不斷續加的茶,足夠把胃塞得飽飽。搭配窗外景色,這一個下午充分體驗了在香港有錢人的爽度遠超過在台北阿。

下面我幾乎每樣點心都拍了照,但是因為隔了段日子,很多已經忘記了。總的來說,每個點心都有花心思變化(雖然你不一定會喜歡),並不是很單純的口感,算是很不錯的點心。









這個思康我很喜歡,搭配提供的抹醬,好吃。

這個其實是芒果糯米。

下午茶是2個人508+10%,這價位有部份是餐廳位置的溢價。位於灣仔和合中心62樓,但是要先搭電梯到56樓lobby,再等候安排搭專用電梯上62樓。記得要搭觀光電梯,我們上去的時候眼睛很大的沒看到觀光電梯的指示搭一般電梯,下樓的時候才發現錯了,電梯裡看出去的風景更讚阿。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香港中環陸羽茶室

陸羽茶室是中環的老店,雖然沒入米其林,但是歷史悠久,食客眾多,價格高昂。確實是個品味香港富人悠閒生活的地方,遊客們清空口袋也該去朝聖一下的地點。
來這種地方就把C/P值這件事忘了吧,這餐我們兩個人吃了27x多,付了300,找零給大叔當小費。從菜單上可以看到我們只點了4樣,但是茶資一個人要32,所以要來的朋友們要有心理準備。

201607的菜單

陸羽茶室給我的最大印象就是,服務生都是年紀頗大,就是哪種你在捷運上面會站起來讓座的年紀,這是我吃過那麼多城市的餐廳中唯一的經驗。一進去你就知道...語言是不通的,中文或英文單字可以,句子就.....。所幸每張桌子上都有菜單,自己劃一劃最快。但是,陸羽茶館特色的背點心推銷就沒辦法了,我完全聽不懂她說什麼。

左邊是釀豬潤燒賣,上面是滑雞球大包、下面是蛋黃麻蓉包。

豬潤就是豬肝,這是在台灣看到別人食記推薦而點,頗為特殊,味道頗妙。

晚一步上桌的蒸粉果。

蒸粉果說是潮州菜,很多餐廳也有,我個人是沒啥偏好,所以也沒得評論。

蛋黃麻蓉包,鹹甜混合有像是港式月餅。這個3/4是我吃的,我喜歡這口感。

雞肉大包,很少吃到雞肉餡的包子,這一顆滿滿內餡的熱包子,很好吃。

離開時門口已經停了整列的高檔車。

不管價格的話,其實不錯吃,茶資雖高,明顯的茶葉好很多。但是外地人終究是沒有辦法融入那種飲茶文化,我覺得我在星巴克比較自在....畢竟一個年紀大你很多的服務生很殷勤的來幫你加茶水,實在有點壓力,我沒辦法在那邊悠哉的拿本書出來看...(我看到隔壁桌的老夫妻,很悠哉的看報紙)

陸羽也有賣午晚餐,不過我想觀光客不會選擇在這吃就是了。作為朝聖是個不錯的景點,但是總覺得這個餐廳有點疏離感,或許米其林始終沒選這裡也是有原因的。

最常被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