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eat pray love -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小說版)
與電影比較起來小說的故事完整多了,也深刻許多。原文書名叫eat pray love,包涵了人生的三件事,換句話說這故事說的是關於自我發現與成長。電影裡面沒頭沒尾的失敗婚姻,在小說裡....也還是沒頭沒尾。不過至少沒有很牽強的去附會在不想生小孩這點上。作者很明白的說她不想提,因為永遠也說不清楚是非對錯。從她願意放棄所有財產這點看來,只怕作者心裡認為歸咎於己的還多點。
故事很單純,一個婚姻失敗的中年婦女,在心力交瘁之後決定要去遠方遊歷,追尋自我成長。她花了一年的時間先後去了義大利、印度、與峇里島,把在這一年中的想法記錄下來集結成書。雖說是遊記,大部分的篇幅與重點卻在抒發自己的感想。整本書有三個小主題,但也可以說只有一個主題叫做生活。
與電影相同,對於義大利這邊說到美國人工作太認真,很難不「哼哼」兩聲。那亞洲人勒? 台灣、韓國、中國、日本,那個地方不是工作的比美國人認真與努力,但是獲得的報酬卻比美國人微薄。就算心力交瘁也沒有餘裕花上一整年時間去追尋自我。所以書中主角的這問題也不只適用於美國人,同樣適用在亞洲區的人們 「你要什麼生活?」
每天不斷地追求物質欲望就能找到幸福嗎?花不完的錢有兩種情形,一是多到花的比賺的慢,二是雖不多但是卻花不了,而這世界上的普遍情況卻都是後者。快樂是從內心產生,當自己心中有一個黑洞,不管外在環境是什麼你看出去都只是愁雲慘霧。這就是作者在印度的領悟:神性不在遙遠的天上,而在自己心中。只有能誠實面對自己才能誠實面對他人,而在人與人的關係之中取得自己的平衡。
當然一本厚厚的書不會直接說到結論,事實上追尋的過程遠比結論本身來得重要。只是,對於一個成長在「背答案」環境中的人來說,過程比結果重要的論點怕是很難被理解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最常被訪
-
看到FB上張金鶚教授轉了華視新聞雜誌的報導 裡面提到了前10%有錢人,去google一下發現天下雜誌這篇報導 台灣第一份財富報告解密 。 這是第一次出現的台灣財富分配資料,從這裡可以知道前10%門檻是人均淨資產2319萬,前1%門檻是人均淨資產9865萬。比幾...
-
財富、戰爭與智慧:二戰啟示錄 這本書從一個很有趣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在二戰期間各參戰國的財富被摧毀狀況。簡單說就是避開戰敗國、股票比債券好、有農莊是個好主意、躲開毀滅性的黑天鵝事件。 其他的都很明確,只有黑天鵝事件這點比較模糊。畢竟黑天鵝事件本身定義就很模糊,比較統一的看法是,破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