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大戶、中實戶、散戶,怎麼分?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

忽然納悶,這裡說得大戶定義是什麼? 回頭google一下舊聞
最常見的是經濟日報某日的解釋

閱讀秘書/中實戶與大戶
市場上沒有嚴格的定義,泛指介於法人與散戶間「具有實力的客戶」,券商傳統習慣多以「單月成交量5,000萬元」為最低的基本門檻。
券商公會則採取寬鬆的標準,依其資料指出,台股今年上半年累計成交值5,000萬元以上的「中實戶」及「大戶」人數近11萬人,人數占整體市場比重雖僅3%,但對市場成交值占比高達41.8%。同時,每年成交值1億元以上者,人數僅占1.5%,但對市場成交值占比卻達34%。顯見「中實戶」對市場交易量的活絡扮演重要角色。

從這裡看來單月5000萬,一年交易量6億,叫中實戶。券商公會的統計則是半年5000萬,一年1億叫中實戶。兩者定義的差距....真是大啊。

而證所稅裡面的大戶則是「售股金額超過10億」......那買進呢?
兩邊的定義完全不同 = =

那到底怎樣叫大戶怎樣叫中實戶?
單月成交5000萬的定義其實來自東海社會系的某篇論文,中實戶的世界,成文在2003-2004。(這還有1跟2,有興趣可以google一下)

2015/4月有篇新聞



















照這定義,年度交易金額20億叫大戶;4-20億叫中實戶。

取用最寬鬆的中實戶定義與最嚴格的大戶定義:
年成交量1億以上可以叫中實戶,年成交量20億以上可以叫大戶。

PS
用成交量來看其實對股民沒啥米意義(對券商才有),資產規模對股民才有意義。但是資產規模不可見,所以成交量勉強挪用一下。

20170530補記
https://udn.com/news/story/7251/2397739?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 4月份金管會的公布消息
跟2015年差不多,可見台股大戶大約只有550人,中實戶只有5300人。加起來不到6000人。剩下人等都被官方歸類為散戶 XD

沒有留言:

最常被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