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這次站上台的工具機業(其實是機械同業公會)來說,他只透過媒體說1-5月衰退18.3%,光看這數字好像衰退很多吧? 但是他刻意漏掉了,今年1-3月是衰退21.7%,1-4月是衰退19.6,1-5月才是18.3%。數字連續看下來就會發現4-5月其實是成長的。
工具機業今年的出口衰退比較大的因素是去年4Q以來的歐債風暴造成的歐洲進口衰退造成,跟日幣貶值的關聯其實看不出來。當然業者的說詞是,日幣貶值會造成接單困難,但是這樣一種恐懼是否應該要用貶值這動作來化解? 匯率不應該是單一產業或單一公司的補貼工具。因為每一個法人或自然人都會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憑甚麼要其他人來補貼少數公司?
再回頭來看另一個理由,韓元貶值。很多網站都可以看到韓元兌台幣的匯價變化,我抓了鉅亨網近兩年的資料(畫面大小關係只看得到近一年多一點)。台幣跟韓元的匯率變化其實在10%區間內遊走,6月初的漲幅其實很小,而且這兩天又回貶。
台幣要跟貶?要跟去哪裡??
匯率對企業經營是一個中性條件,真正影響的是在持續的變動幅度。如果今年2Q從30跌到33,這一季的財報上面出口商就會有10%的匯兌收益。但是假如在3Q匯率維持穩定還是33,出口商在同樣業績情況下也會出現10%的衰退,因為匯兌收益不見了。也就是說,匯率要能夠造福出口商需要的是「持續貶值」。當然沒有任何一種貨幣能夠持續貶值,貨幣貶值就意味著通貨膨脹,持續的貨幣貶值就是「惡性通貨膨脹」。
用貶值來救出口,換來的只是一個虛假的數字。只有在缺乏外匯的情況下,貶值才能夠有助於出口,因為缺乏外匯也就等同於匯率高估。反觀台灣現在每年都在累積高額外匯存底,其實是表示匯率被低估。
附帶澄清一點。
常常會有笨蛋媒體宣稱出口佔台灣GDP很高比重所以要貶值照顧出口業。那是完全的錯誤啊。 GDP的公式是 C+G+I+(X-M),國內消費+政府支出+投資+(出口-進口)。出口與進口的差額才是GDP組成,直接拿出口數字來套就完全的不知所云了。所以出口佔台灣GDP6成多是個奇怪的說法,不能直接拿出口數字來除GDP數字。
來看看2012Q3的數字。
國內需求佔比92%,其中民間消費佔比60%。國外淨需求(出口減進口)只有8%。
再比照最流行的薪資倒退13年的看看1999年數字。
國內需求佔比分別是96%、96%、98%、99%,民間消費所佔比例則是相近的60%。國外淨需求則在4%以下。
我要說的是,國內需求的項目佔比萎縮才是這幾年社會大眾強烈貧窮感的數據上反應。最主要的差距在於資本形成項目的大縮減,從24%變成19%。資本形成就是所謂的投資,換句話說投資不足才是經濟不好的主要原因。(其實政府消費也是減少1%)
看到這,你還認為應該要貶值救出口嗎?還認為貶值能夠救出口嗎?
真正該救的是國內需求的這三個組成數字,至於出口商...嘿嘿,他們可是比一般大眾好得很啊。
20130630補述:
剛剛看了王伯達的「誰把台灣經濟搞砸了?」,裡面提到從實質有效匯率指數來看台幣其實是一路貶值的。
從央行網頁上資料看到2001以來的數據,確實如此。
跟本世紀初相較台幣購買力已經貶值了20%。也就是說,全社會已經補貼了20%給出口商了。不要再跟著這些老闆以及腦殘媒體的旋律了,台幣早就是過度貶值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