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海角七號 - 為什麼不乾脆叫恆春愛情故事



在接收了許多人的推薦之後,終於我也去看了海角七號。雖然還不錯看,不過倒是沒有什麼感動的感覺 =.= 我都會說那是因為旁邊沒有美眉一起看的關係,呵呵,不過這樣的藉口寫在這邊就太混了點。

首先,這是一部成功的愛情電影。擁有所有愛情電影所需要的元素,俊男、美女、淚水、奮鬥、歡笑、美麗的場景、好聽的音樂,一切年輕男女所喜歡的元素都放進來了。愛情永遠是最有吸引力的題材阿,特別是包裝過的愛情故事。如果今天把片名取做「恆春愛情故事」或是「恆春戀愛物語」,我看票房會少個三到四成;「海角七號」這樣的片名反而有更強大的吸引力。

但是愛情這題材每部電影或多或少都會沾點邊,並不是每部片都能夠成功。我個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部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是蔡明亮拍的「愛情萬歲」,由楊貴媚主演,最後五分鐘楊貴媚踩著高跟鞋在大安森林公園裡不停的走著,走著,越走越快,到最後崩潰的大哭,然後電影結束。相信有看過的人都會印象深刻,不過相信能有足夠耐心看完整部電影的人應該不太多。人們喜歡美好的幻影,愛情電影的存在目的是為了幫助觀眾的愛情,而不是要探討愛情的本質。

魏德聖導演很充分的掌握了這點,就像海報中男女主角在夕陽下的沙灘相擁,當電影演到這伸手握住旁邊美眉的纖纖玉手不是很理所當然嗎?(女生則可以把頭靠到旁邊男士的肩膀上)觀眾付錢進到電影院想得到的是什麼?大多數人並不會想在黑漆漆的電影院中思索愛情的本質與意義,但是如果能夠在電影院中拉近與心儀女孩的距離,幾百塊錢的電影票一點都不貴阿。

不過就算知道觀眾的心理,要怎樣揉合種種元素組成一部電影,也不是簡單的小工作。其中最根本的是選角。魏導在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有提到,他是選有經驗的老演原來作為配角,用來帶領沒經驗的主要演員。確實主要角色中除了女主角田中千繪外都是新手演員。但是光用有經驗的演原來撐場並不足夠,最重要的是角色是根據演員的背景去設計,演員在戲中的演出很大半是表現自己,這才是讓戲劇性大幅提高的主因。

還有親切感跟笑料,從電影一開始慢慢鋪陳出的點點笑料,讓觀眾能發出會心一笑,這樣可以消除觀影者彼此之間的隔閡,讓主線的男女主角愛情可以成為觸發觀眾愛情的催化劑。就商業電影的角度來說「海角七號」無疑是很成功的,它帶給觀眾許多想要的東西,並把會讓觀眾困惑的元素切開,比如說父子間的感情矛盾,只是輕輕帶過;馬拉桑為了業績的種種小手段也淡淡美化;日據時代結束的大時代動盪也刻意略過。整部片中沒有黑暗的地方,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種種溫情。這種電影或電視劇如果多一點,是不是這個社會可以變得比較好呢?

就市場面來看,本片有些地方不是處理得很妥當,比方說碼頭送別那一幕。因為這一段的關係,這部電影應該是沒辦法到大陸播出。(改成梁文音一個人在碼頭上看著船航向夕陽如何?)不過如果能打進日本市場,五千萬的投資應該也可以有倍數的利潤。「海角七號」的票房應該可以給國片市場一劑強心針,希望能因此讓國片多一點生機阿。

最常被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