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智財局新聞稿
智財局的新聞稿有4點內容,分別是
1. 封鎖境外網站有必要
2. 說明要採取的手段
3. 說明國外有類似法案
4. 說明智財局會審慎降低相關衝擊
看完新聞稿之後忽然有點不知今夕何年之感。
新聞稿的一開始就用了很抽象的文字來形容損失「因網路侵權具有傳播快速、即時擴散的特性,此類侵權行為如不即時嚇阻,將對我國相關產業發展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
什麼叫做無可彌補的損失? 智財局並沒有提供任何數據告訴社會大眾,新聞稿中的境外侵權網站對我國相關產業造成多少損失與影響。
但卻表示「此一判斷將由智慧局邀集司法院、法務部等相關機關、權利人團體、ISP業者及學者專家進行意見交流後作出決定」。講白話文就是「行政裁量」。
而這行政裁量的主要目的是限制全國民眾的網路使用權利。再說一次白話文叫做「用行政裁量來決定民眾能使用網路瀏覽的網站」。
在怎樣台灣也算是一個法治國家,侵權行為的認定權在法院,而非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今天智慧財產局忽然發篇新聞稿表示要邀請相關人等來決定誰侵權以及直接執行網路封鎖「政策」。
先等等...誰給了智慧財產局這個權力來認定侵權? 又誰給了經濟部智財局權限去執行屬於交通部管轄的電信監管業務?
新聞稿中也對這種行為做出辯解:
「封鎖境外重大侵權網站規定,係基於促進文創產業發展之公益目的,為提供快速解決境外侵權網站爭議所採取的行政途徑,但並非取代司法程序,行政機關的決定仍須受到法院的審查,因而執行上如有不當或錯誤封鎖情形,人民或利害關係人仍循行政救濟程序獲得賠償或補償」。
這裡有提到這是行政途徑,而非司法途徑。換句話說智財局意圖用行政手段在司法判決之前做執行,而這樣的行為很明顯的是過度擴權,可以說是行政干預司法。
這樣的行為跟左岸的行政審批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行政單位表面上沒有實際上卻擁有最後決定權。
再來新聞稿中提及的國外有類似法案,同篇新聞稿提到美國與英國是由法院核發命令,西班牙有專門委員會審理網路侵權。可以看到這幾個國家並不是由行政機構擴張權限來阻斷網路,恰足以證明智財局的主張是有問題的。
在智財局片面宣佈要審查網路之前,是不是該先就所謂境外網站侵權所造成的損失,以及限制國民網路瀏覽權能對台灣文創產業做出多少幫助,給出一個完整的分析?
否則如何杜國民攸攸之口,說智財局食我稅金,限我網路,而政策的得利者卻是國外的權利人。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2013 下整天雨的 520
早上打開fb,看到塗鴉牆上到處有人寫520。
一時間還沒能理解是什麼意思。
可不是嗎? 思緒瞬間拉回到去年的這一天
或許下雨天的緣故吧,據說雨聲總是容易讓人回憶
同樣的雨聲中,你也會回憶起嗎?
還是
你早就將記憶像填滿檔案的隨身碟一樣的抹去
可能我永遠也不會知道吧
嘿 你好嗎? 320
一時間還沒能理解是什麼意思。
可不是嗎? 思緒瞬間拉回到去年的這一天
或許下雨天的緣故吧,據說雨聲總是容易讓人回憶
同樣的雨聲中,你也會回憶起嗎?
還是
你早就將記憶像填滿檔案的隨身碟一樣的抹去
可能我永遠也不會知道吧
嘿 你好嗎? 320
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於ptt上回應上銀老董關於台幣匯率的文章
現在的媒體很喜歡這種某公司老董放話的新聞,這種新聞其實是反智的而且充滿暗示。
有研究過上銀的人就知道日本市場是上銀很看重的一塊。
日幣貶三成,上銀的產品在日本市場要貴上三成之外。
他還有一堆應收帳款會立刻縮水三成。
出來哀號一下是理所當然,如果台幣真的貶一點也好減少損失。
至於貶值是否對一家公司有利?
這問題可難說得很。
一樣拿上銀來說,他的原料主要來自中鋼,以台幣計價。
如果台幣像日幣一季貶三成,上銀當季立刻有30%營收的匯兌收益
可是台幣貶三成,中鋼當季立刻要面對成本漲三成的匯兌損失
下一季就得上調產品價格,所以上銀下一季就得把這意外之財吐部份回來
當然收益跟回吐的金額多少不會相等,但也未必會穩賺
這中間還關係到中鋼買煤跟鐵的採購力,以及產品的漲價能力
以複數年來看,匯率的價格對單一廠商來說應該是不太大的影響
雖然可能會有短暫利得會利損,但理論上這些會互相抵銷
如果這家公司並不是很在乎股價,對於匯率的關注程度不會很重
所以你們看上新聞的那幾家公司老董都是高價股的
上面有篇說到貶值對商品有競爭力
這其實是個迷思
最主要原因是在於出口地,很多年前台灣出口都是美元計價賣到美國
但是今天美國跟中國是並列兩大出口地
對美元貶值3成,也意謂對人民幣升值3成
此消彼漲必然有幾家公司受益有幾家公司吃虧
請問,可以聽A老闆的話讓B老闆吃虧嗎?
匯率決定是一個總經問題,看的是整體出口
在早期當製造業還在國內生產的時候,偏低的匯率對整體產業來說利大於弊
甚至在對中國出口比例還低的時候都還是如此
但是隨著台灣出口目的地的比重變化,匯率的變動機乎是利弊互相抵銷
差別只在誰得利誰吃悶虧而已
所以這兩年央行很急著要跟中國建立人民幣的金流管道
這種某老闆出來喊匯率的最大隱含意義是
這家公司可能近況有點不太好看
以這篇為例,去看他的每季損益數字就知道了
而對於匯率
匯率的升貶牽涉到千頭萬緒,很多副作用並不是一時所能發現
現在往前看,我們可以從過去幾年知道台幣08年之後偏弱的時間稍長
也確實有產生些問題,造成貨幣供給過多
但是10年以來,央行其實靜靜的控制住貨幣發行量
在匯率上就會看到台幣從32-33變成30-29間波動
不管漲或貶,不要短期內波動太大才是對全國總體福利最好的狀態
像日本這樣的急速貶值,與其說是日本政府干預
不如說是國際熱錢炒作
對拿日幣的日本人來說,這種貶值速度是很痛的
來台日本遊客大量減少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日圓大貶
(花不起了)
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千線萬線不如一條內線
這句話應該大家都很常聽到,小散戶總是會覺得股票市場中有群「黑手」。如果能從黑手那裡得到一點消息,一條內線。那麼立刻就發了,跟中樂透一樣。
但是這種想法跟中世紀的歐洲人普遍認為在今天中東地區有獨眼巨人,白朗峰上有龍的鄉野謠言相同。都只是反應對未知的恐懼而已。
股票市場上要選擇標的總是會有些原因。這原因可能是因為自己看線圖、聽到有某人說、媒體新聞報導、或者自己跟這家公司有業務往來。
有些原因來自投資人自身觀察經驗,有些原因是其他「人」給予的訊息。但不管如何,我們因為某個因素,買進一家公司的股票。然後等待能把這股票用更高的價格賣出。
這就是股市投資(機)的過程:選擇標的 -> 買進 -> 抱牢等待 -> 賣股換現
可是股票價格每分鐘都在跳動,漲跌總是交錯,總是會有合乎期望的時候與不合期望的時刻。也就是說持有股票總要經歷貪婪跟恐懼兩種情緒交錯,不管買進時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聽到內線也好,因為自己研究也好。買了之後都是會面對同樣的內心煎熬。
記得看過張系國一本小說「棋王」。
裡面有一個能預知未來的天才兒童。這天才兒童給了主角一個股市代號跟價位,可是最終,還是沒等到那價位就賣了。雖然主角知道這個天才兒童能夠預知未來,但是他還是沒辦法堅持到股票漲到那價位。
恐懼會主宰投資人的行為,人面對恐懼的第一反應就是逃跑。
現實總不像yy小說一樣能開外掛,股市比到賭場賭還難的地方在於沒有明確起始點與結束點。什麼時間買,買多少,什麼時間賣都是玩家要自己做決定。
就算今天有內線,持股人能相信到什麼程度? 當獲利回吐20%之後,你還有剩下多少信心這隻股票會繼續漲?
有沒有內線其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對買進原因有多大的信心。
信心是有價格的,得要拿錢出來證明。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就跟面對雪山上的惡龍一樣,這隻惡龍一吐火,你的鈔票就會被燒得乾乾淨淨。
你得要在龍吐火的前一秒,抓住錢然後逃跑。太早賣出賺不到多少錢,太晚賣出會被龍燒掉。時機的拿捏遠比知道龍在哪要更重要。
但是這種想法跟中世紀的歐洲人普遍認為在今天中東地區有獨眼巨人,白朗峰上有龍的鄉野謠言相同。都只是反應對未知的恐懼而已。
股票市場上要選擇標的總是會有些原因。這原因可能是因為自己看線圖、聽到有某人說、媒體新聞報導、或者自己跟這家公司有業務往來。
有些原因來自投資人自身觀察經驗,有些原因是其他「人」給予的訊息。但不管如何,我們因為某個因素,買進一家公司的股票。然後等待能把這股票用更高的價格賣出。
這就是股市投資(機)的過程:選擇標的 -> 買進 -> 抱牢等待 -> 賣股換現
可是股票價格每分鐘都在跳動,漲跌總是交錯,總是會有合乎期望的時候與不合期望的時刻。也就是說持有股票總要經歷貪婪跟恐懼兩種情緒交錯,不管買進時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聽到內線也好,因為自己研究也好。買了之後都是會面對同樣的內心煎熬。
記得看過張系國一本小說「棋王」。
裡面有一個能預知未來的天才兒童。這天才兒童給了主角一個股市代號跟價位,可是最終,還是沒等到那價位就賣了。雖然主角知道這個天才兒童能夠預知未來,但是他還是沒辦法堅持到股票漲到那價位。
恐懼會主宰投資人的行為,人面對恐懼的第一反應就是逃跑。
現實總不像yy小說一樣能開外掛,股市比到賭場賭還難的地方在於沒有明確起始點與結束點。什麼時間買,買多少,什麼時間賣都是玩家要自己做決定。
就算今天有內線,持股人能相信到什麼程度? 當獲利回吐20%之後,你還有剩下多少信心這隻股票會繼續漲?
有沒有內線其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對買進原因有多大的信心。
信心是有價格的,得要拿錢出來證明。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就跟面對雪山上的惡龍一樣,這隻惡龍一吐火,你的鈔票就會被燒得乾乾淨淨。
你得要在龍吐火的前一秒,抓住錢然後逃跑。太早賣出賺不到多少錢,太晚賣出會被龍燒掉。時機的拿捏遠比知道龍在哪要更重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