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很有趣,有時候看似不相干的兩件事,放在一起看卻會引發很沈重的思考。
這兩天先是看到別人轉載對岸的一篇文章 我們這個時代,寒門再難出貴子
然後看到這則8歲小孩偷安全帽的新聞 Re: [新聞] 8歲童誤拿安全帽 單親癌母下跪難救兒
前面那篇是個在銀行當人資的人所寫,他觀察一批實習生的生涯經過與自己的想法,後面還寫了自己與他學長的經歷。文章很長,範圍很大,很難簡短說明,建議自己慢慢看。
文章的最大命題是在說明父母家庭對一個人影響的巨大程度。當然,對岸的貧富差距遠比台灣大的多,所以同一個學校的同一屆學生中,可以觀察到很多不同。同樣的觀察放在台灣可能就不會讓人感受到這麼大的差異,也不會引起那麼大的反思力道。可是兩岸的人其實活在相同背景文化裡,思考與行為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像是新聞中的媽媽行徑,跟前一篇文章中的治國,有著同樣的思考邏輯。
文章中寫到治國最終沒獲得留用的最主要原因是他實習部門的主管看見他拿了公司招待客戶的煙回家,覺得這人貪小便宜,不堪用。作者透過另一個實習生向治國詢問得知,治國只是想他父親沒抽過這種煙,帶兩包回去讓父親抽(說明一下:那煙是消耗品,就跟台灣有些店家會放糖請客戶吃類似。拿這煙回家跟拿辦公室衛生紙回家大約是差不多等級的行為)
新聞中的媽媽想的也類似,欠安全帽又懶得上樓那就先「借用」路邊車上的。或許她心忠真正委屈的是,她用完還有放回,怎麼就說她偷了。後面動用媒體,博取同情;其實都是同樣的思考邏輯,投機取巧,凹到就賺到。
一個人的思考邏輯會決定這個人在面對選擇時做了什麼決定。家庭對於養成一個人的思考邏輯,或者說人格特質,是最主要的原因。當小孩年紀大一點,開始離開家庭加入同儕團體;但是他會加入什麼樣的團體其實取決於他在小時養成的人格特質以及他所擁有的選擇這兩個因素上。
白話點說,處在贊同投機取巧的行為家庭的小孩;不會排斥甚至會很自在的加入同樣表現出投機取巧特質的小團體中。
人的思維模式一旦形成,很少有能改變的時候。那需要相當的契機,並伴隨著強大的痛苦(需要)。父母對於小孩的最大影響力就在於形塑小孩的思維模式,在一個和平年代這可能是這小孩唯一一個形成思維模式的機會。
比起背誦一堆所謂的「知識」,培養如何思考才是真正的教育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