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6日 星期四

血淋淋例子之債券型基金不是好投資


這是一各由鮮血(血汗錢)寫下的慘痛教訓。

話說從頭,在2014年那個錢正好賺的年頭,我從PTT上加入了一個LINE群組聽到了有人說到存月配息基金取代定存的概念。當然像我這種天天在市場裡舐血廝殺的人,一開始都是很小心的。小筆投入之後發現收益率確實不錯,所以就很開心的佈署了不小的金額,現在回想起來...就像是傑西李佛摩把股票上賺到的錢拿去佛羅里達買土地一樣。

下面這圖是橘色這條線的基金淨值走勢圖,可以清楚的看到就是個長空走勢。

第一張圖則是我自己統計的,累計配息+每月底淨值。資料來源當然就是我實際上戶頭淨值跟收到的配息。也就是說這張圖花了我250萬的初期成本,而最後收回多少呢?....要先點首張國榮的歌,當愛已成往事。我根本不願細算,但換台國產車一定是沒問題。

這是一種溫水煮青蛙的自殺法,因為每個月有領到配息,所以你會有一種雖然賠錢但大概還好的錯覺。但是淨值其實是大跌小漲,2015年以前會有同時賺錢的原因很單純是因為熱錢在不斷的流入高收債,而且流入的速度大於基金配息的速度。這本質上就是一個拿自己錢來分期配給自己的追尾巴遊戲。

而2017下半年以後的致命打擊是台幣開始走升。簡單說外幣計價的月配息基金之所以在2015年以前很甜,有一個很大原因是台幣長年被壓抑在過低價位,而老彭的去職代表這個時代的終結。可惜我等到19年底才真的意識到這點,已經賠到不敢算。

另外一個問題是所謂雜幣的匯率崩跌(包括澳幣跟南非幣),這些被銀行稱為雜幣的貨幣都有一個共通性,跟原物料價格連動。而原物料價格是一個很長的循環週期,也就是漲的時候可以漲到使用原物料的加工業者懷疑人生,跌的時候也會跌到持有的投資人懷疑人生。

簡單說結論就是在下跌段是要躲越遠越好,跌的時間會長到可以留給小孩子當遺產。(只不過可能會只剩下零頭) 我最近才換回的澳幣計價環高收基金只有不到30萬,因為這波肺炎疫情讓高收債跟澳幣同時崩跌。我自己算如果3月初就贖回的話,可以多12萬,才隔2個星期,這教訓超級痛。(但我贖回之後它的淨值仍然繼續下跌)

最常被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