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該如何衡量自己的投資績效?

今天看了一本書叫做如何衡量萬事萬物,裡面提到一句話我覺得非常有道理:任何重要的事情都是可以衡量的(measure)。

所以導致了這篇文章的問題,要如何衡量自己的投資績效?

以台股為例:
最簡單的方法當然是券商的對帳單,以及下單軟體所提供的損益試算功能。
但仔細檢視之後發現這樣的方式有盲點 。每家券商都是分成已實現損益與未實現損益兩部份,已實現損益會受到特定時段買入金額大於或小於賣出金額影響。舉例來說,當你在某個季節累計賣出100萬,但只買入50萬,你看到的損益數字會偏高;反之則會偏低。(買賣金額被分開到不同期別了)

若是同時加總未實現.....去年的未實現跟今年的未實現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意義,無法比較。

我想到的方式是比照基金淨值計算,加總自己帳戶每天的持股現值+庫存現金+未交割款。每天記錄就會得到一張股市資產淨值變動表,對於投機客來說,這張表應該是要每天紀錄的。在走進我的交易室這本書中也提到了類似觀念,但根據我的觀察有每天紀錄的人其實不多。拿自己股票帳戶淨值每年最後交易日的數字來計算就可以得到自己今年度績效,也就是:
(13年最後一天 - 12年最後一天)/ 12年最後一天。

有了基礎紀錄之後還需要一個benchmark來比較績效好壞。我首先想到的是加權指數,把每個年度最後封關的指數拿出來就可以算出當年度指數變動指標。像是2013年的加權指數指標是11.85%,表示13年的操作績效如果低於11.85%就是低於市場平均值。

到了這裡是只考慮買進賣出的資本利得,如果要加上配息,標竿則要選用證交所編制的加權股價報酬指數。這指數2012年底是11050.13,2013年底是12723.25,算出來2013年的報酬率就會是 (12723.25 - 11050.13) / 11050.13 = 15.14%

這樣就可以有明確指標知道自己一年下來的投資績效是處於市場前段或後段。如果不幸落點在後段就要重新審視自己的選股與操作方式,或是乾脆選擇長抱006204之類反應加權指數的ETF了。

沒有留言:

最常被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