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心得」神鬼獵人觀後記 - 真實的版本


這部電影有許多衝擊性的畫面,從廣闊的冰天雪地,到充滿奇幻色彩的CG合成,都讓人覺得受到震撼。

雖說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但是非美國的觀眾大概很難理解....(好吧,是我很難理解,所以我看完就認真的google了)

The Revenant這名字是來自小說,描述的是1780年出生的探險家Hugh Glass的生平中最讓人傳頌的一段事蹟。

Hugh Glass是個愛爾蘭移民,在19世紀初的時候多處流浪,當過水手、海盜、並在德州的Pawnee部落中生活過幾年,娶了部落中女子為妻,並在1821伴隨部落代表到聖路易斯會見美國政府官員。

1822年,Hugh加入了Ashely將軍(William Henry Ashley,電影中被改成Caption Henry)募集的百人探險隊,去追溯蜜蘇里河的源頭。(Ashely是義勇兵的將軍也是商人,擁有軍火公司跟皮毛公司,他擁有的洛磯山脈皮草公司在電影裡被改名了)

Hugh的驚人傳奇就是在這次探險(還有狩獵毛皮)中發生。他們在密蘇里河上游,今天北達科他州境內被當地原住民Arikara(電影裡用了這部落另一個名稱Ree)攻擊,就像電影中所演,他們棄河就陸路,結果Hugh在探路的時候碰到帶著小熊的母熊,被攻擊重傷。

跟電影不同的是,Hugh並沒殺死母熊,是他的同伴們殺的,Hugh被攻擊後因為受傷沈重而失去意識。而且當時是夏天,不是冰天雪地的冬天。相同的是,獵人們留下兩個人照顧(埋葬)他,其他人繼續移動。據說是發現Arikara族人接近才使他們放棄Hugh離開,不過從他們把Hugh身上所有裝備都帶走看來.... (較年輕的Jim Bridger是個更有名的人物,被認為是黃石公園的發現人)

總之Hugh醒來後發現自己的來福槍跟裝備都被帶走,只剩下張熊皮,斷了條腿,背上傷口深可見骨。他想辦法接上自己的腳,裹著熊皮,在曠野中移動了320 KM到達Fort Kiowa(在今天南達科他州Oacoma附近)。據說路上靠著吃死去的鳥屍體、跟狐狸搶野牛屍體、碰到原住民幫他治療傷口、坐著生鏽廢棄的小艇順著密蘇里河漂流,等等過程。

另一個不同是Hugh並沒有殺死費茲傑羅,只是去討回他的來福槍。等他找到費茲傑羅的時候,費茲傑羅已經加入美國陸軍,殺死一個軍人會被判死可能也是原因。

Hugh剩下的人生都在密蘇里河上游支流以及黃石河一帶活動,直到1833年死於一次Arikara族攻擊。靠著他這隻從費茲傑羅手上討回來的來福槍,其他毛皮獵人才確認他的死訊以及殺死他的兇手。

至於電影中所演的報殺子之仇,以及牽涉的各種恩怨及幻想就純粹是創作了。

2016年1月16日 星期六

政黨輪替時內閣不該總辭

晚上看到新聞,行政院長提內閣總辭。雖說這是有前例,但從宏觀點的角度來看:選舉是一時而國家是永久。

現任內閣任期本就應該到5/20,提前在選舉結果揭曉時總辭並不適當。選舉是選出5/20開始的4年的執政團隊,而不是要解任現在執政團隊。以這次選舉來說,現任總統已經是第2屆,不管是誰勝選,內閣都得改組。現在總辭,就好像是跑大隊接力在差一步要交給下一棒時,停下來說:「我不跑了。」

這對整各國家來說並不是好事。

新的勝選者需要時間來籌組執政團隊,看守期間的職責是確保政務能平順的交接給下一任團隊。當然這中間有很多難處,但反過來說,「完美的退場」才能算是一場完整的演出。要建立的慣例應該是,留守時段對為與不為的拿捏分寸。

2008美國面對金融海嘯,小布希政府的團隊在留守期間仍然為了平息風暴而努力到最後。本就該以國家利益為重,而不是以政黨利益為重。只要國家存在,這一次選舉失利,還有下一次選舉。

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大學畢業起薪低落的問題

看到一篇文章用小學生數學解釋:為何台灣 GDP 成長,大學生起薪卻降低?
這其實有點久遠了,但是一時好奇的挖了一下大學畢業生人數以及年齡人口數,挺嚇人的。

其實也有學術文章討論過同樣問題「畢業找不到事、企業找不到人」,問題出在哪裡? (PDF)

各年度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在教育統計查詢網
按年齡統計的人口數資料在內政部統計年報

簡單列表:

上經濟學很前面的章節就會提到薪資有向下僵固性,反觀這些年的大學生起薪可以確定這句話是真的。以我大學畢業的那年(1997)來看,學士只有7萬多人。(現在官方統計資料只找得到大專院校,也就是大學+專科總共215412)供給多了3倍,也就難怪起薪不會提高,大學生佔比過高也排擠到技術人力的養成。(中式教育排斥技術工作,雖然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社會所有工作都是技術性工作)

現況說完了,怎麼解決這問題,不是我這篇想寫的。(更不是想算帳是誰的責任)我是很實際的,事情都已經到這地步,該想的是如何面對。

對一個倒楣的小市民來說,面對這樣的環境要怎麼辦呢?
1. 能夠的話還是唸到大學甚至碩士,畢竟每個人都有文憑只有你沒有,你會被直接貼上標籤。
2. 文憑之外,還需要技能。所謂技能,就是得要花費一堆苦工,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比方說:寫程式、讀原文書。 千萬不要標榜自己,什麼都可以學,肯做。這是個苦工不值錢的年代。
3. 這是個專業分工的時代,需要的是專業,不是學歷。台灣的教育其實是傳統科舉考試,唸書的目的只是為考試,不是培養專業。所謂的專業是在教材之外的東西。(唱歌跳舞不能算專業,那其實是靠天份在吃飯)
4. 多思考。或許你不知道答案在哪,但是你已經知道傳統上設定好的道路是有問題的。

老中傳統上的觀念,以體力勞動為恥,以出死力為傻,深以為有便宜不佔是笨蛋。(這可不光台灣,大陸也是)
這種想法其實不適合後工業化的年代,更不適合人口負成長的社會。

在google時代,資訊的取得前所未有的便利,每個人接收的資訊量遠遠超出以前歷代人類。資訊越多就需要越強大的運算能力,也就是思考。思考的本質就是邏輯學,最傳神的就是黑格爾所提出的「正反和」:每件事都有正面與反面,合在一起才是真相。
(黑格爾因為被馬克思尊崇,結果在當年反共年代被刻意避開,真是不幸)

用思考串連起來的資訊才是知識。資訊很容易取得,思考卻是得長時間練習與積累。所以多思考沒事,沒事多思考。

最常被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