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

那些有洞見的預言者們

現代人每天雖然接受超乎處理能力的訊息,但其實99%的訊息是噪音,真的有用的1%很難辨別。常常回過頭來檢視過去有用的訊息從哪來,可能是目前唯一有效(但沒效率)的辨別方式。

在搜尋美國人想做什麼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篇近20年前(1999)由現在美國貿易代表的萊特希澤的文章:一筆終將後悔的交易

雪球上有位時運變遷的球友PO了中譯,但是因為要過審查的關係用了許多代碼,也漏了一句話。我把他改正後PO在這(備份的概念)。

1999年4月18日
克林頓總統剛剛停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上週他就打電話給中國總理重啟談判
在談判中止的過程中因為中國政治獻金醜聞和有關核間諜的報導總統似乎感覺到了貿易問題的脆弱儘管這似乎有些自相矛盾六年來他的接觸政策不再將北京的外交軍事政策同美中經濟往來間掛鉤但他的行動還是值得歡迎的利用經濟壓力來對抗中國的軍事或外交強勢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如果中國按照目前的條件加入世貿組織那美國未來的總統利用這種掛鉤的能力可能會受到嚴重制約
除非本月在北京恢復談判時作出調整否則一旦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美國可能無法利用限制中國進口來應對其對台灣的威脅、在西藏的人權侵犯與宗教迫害。
如果我們這樣做了中國可以向世貿組織內部的爭端解決機構投訴稱美國違反了後者包括最惠國原則在內的規則該原則禁止我們歧視世貿組織任何特定成員對美國的出口當然美國可以援引WTO中的國家安全例外條款為針對中國的貿易行動辯護這一例外旨在允許WTO成員單方面決定何時因國家安全原因需要違反規則的貿易行動
但中國可能會爭辯說其行動並沒有威脅到我們的核心國家安全利益也沒有國際關係中的緊急情況這兩項都是WTO的標準儘管我們會提出相反的論點但國際官僚小組的決定很可能對我們不利
事實上歐盟(EU)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及其他國家)已經強烈提出不能用國家安全例外條款來解決反對經濟制裁的要求問題他們是對美國針對與古巴伊朗和利比亞做生意的國家採取行動時做出的這一表態(該事項在提交給WTO小組之前已得到解決)因此我們有理由預期在美國未來利用國家安全例外條款對中國實施此類製裁的申訴中歐洲人加拿大人和墨西哥人可能會站在北京一邊
如果一個國際小組對美國不利我們要嘛不得不讓步默許中國的報復性貿易措施要嘛無視裁決嚴重損害世貿組織的權威沒有一個是好選項當然這些考慮因素將極大地影響未來政府內部的討論並從一開始就不鼓勵將貿易制裁與中國的不當行為掛鉤
那麼如果中國真的威脅到台灣美國對中國有何手段如果沒有制裁和其他經濟懲罰措施我們可能被迫採取更嚴厲的手段包括軍事干預克林頓政府可能看不出中國各領域行動之間的聯繫但你放心中國自己是看到了畢竟中國既不是自由市場也不是民主國家其領導人對經濟的看法與他們對國防外交政策或人權的看法是一樣的是擴大國家權力和保持對居民控制的一種手段
自從美國政府明確表示有意將經濟問題與其他問題分開以來中國的行為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幾乎是全面的惡化根據紐時的報導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的一份關於台海安全問題的機密報告指出中國已佈置了大批指向台灣的導彈後續還要繼續佈置在海軍的護衛下中國還對南中國海的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提出了強硬的主張這些島嶼位於中國以南1000英里處緊鄰美國在東南亞的幾乎所有盟友這將為中國提供一個強大的平台來威懾這些國家以及日本和韓國這些國家的主要海上通道直接通過這片海域
另據報導中國已幫助北朝鮮建造了一種新三級火箭不久將使後者能夠發射攻擊至阿拉斯加夏威夷最後是西海岸的核導彈總而言之中國意在成為亞洲的主導力量毫不不顧及美國的正當安全關切這毫無疑問
中國在人權問題上的行為也嚴重惡化在最近的人權報告中美國國務院直截承認了這一點
美國不能讓自己落入這樣的境地在應對此類行為時它的選擇是有限的如果中國必須被WTO所接納該組織的所有相關協議都應加以修訂明確規定任何出於國家安全原因而對從某國進口的產品採取的行動都不違反WTO的規定此外國會應通過一項條款如果WTO發現美國出於國家安全原因採取的行動與WTO的規定不一致這個所謂的不一致應該通過我們快速和自動退出該組織來解決
雖然世貿組織的崇拜者可能稱這些為非常措施但簡單的事實是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採取這些步驟在世貿組織及其前GATT內美國從來沒有遇到過如中國加入WTO可能出現的情況相仿的情況到目前為止那些被認為可能對美國懷有敵意的國家還不是WTO成員也沒有向美國出口任何重要的產品或者兩者兼而有之中國在這方面完全不同如果克林頓政府不願意承認這一事實國會應該確保本屆白宮政府不會剝奪未來總統這樣做的權利

萊特希澤的這篇文章全部符合接下來的局勢發展,這也難怪川普會再找他重出江湖掌管貿易談判。20年後讀來,也只能笑台灣都是笨蛋,花了20年時間去壯大對岸來壓制自己。

中國這邊也有類似的神預言,2016川普剛選上時有位叫楊其靜的經濟學教授寫了篇文
特朗普当选,中国面临巨大挑战,2年後看來也是全部事實。
有趣的是,這人並非國際關係的研究者,而是經濟學家,專長在博弈理論、制度經濟學。

兩者相似的是,在文章提出的當下,都是沒有受到重視的,會被讀者認為是噪音。更弔詭的是就算現在看來發現這些說的都對,也無法保證同一個人接下來的看法是對的。就跟看股價行情一樣,前一次看對不能做為後一次也會看對的證據。唯一能作為判斷依據的只有讀者自己的知識與想法,還有最重要的[適時調整看法]。

2018/08/09 補述
從某篇只存活兩小時的文章中看到一篇寫於2008的參考文章,裡面有這麼一段話

原來早在10年前就有人預見了今天的局勢。
文章連結:秦暉:“中國奇蹟”的形成與未來

沒有留言:

最常被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