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給初心者的理財入門 2 基本功篇

傳統上我們會說某人很有金錢觀很有數字概念來形容一個擅於打理財務的人。事實上每個人都可以學會如何打理金錢,就算是中學時代一上數學課就睡著的人也不例外。因為理財只需要用到加法與減法連乘除都用不到,加上電腦與excel的普及更是連算都不用算,只要你知道方法與原則即可。

孫子兵法有一句經典名言叫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任何事情都從知道自知開始,理財也是一樣。先來一個問題 「你知道你的錢在哪裡嗎?」

希望你的答案不會是很快的說「銀行。」或是「老婆管、老媽管」之類的答案。應該說任何快速的答案都暗示你在你的錢上花的心思不夠,如果你的錢是委託親人打理,當你看完這篇的時候你可以拿這問題去問他。或許你之所以把錢委託他(她)只是因為懶惰。錢在那裡永遠是一個不容易釐清的問題,還記得嗎?錢是交易的媒介,它的本身並不是價值的存在只是反映其他物品的當時估算價值。實務上就是通常你的錢不會是放在銀行的存款而已,它可能是一輛車、一間房屋、公司股票,等等不同型式的存在。所以你的錢在哪裡並光只是一個問題,很多時候它會是原因與結果。要知道你的錢在哪,我們要透過一些會計工具,不會用到太多只有最基本的三個報表中的兩個;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表。

記帳很重要:

會計學的第一課就會提到「資產負債表」,顧名思義這張報表就是把一間公司的資產與負債狀況揭露出來的報表。同樣理財的第一課也是要學會什麼叫資產負債表。為了方便解說我先直接寫出表示式:資產 = 負債 + 業主權益 (Asset = Liabilities + Owner's equity)
舉例來說:一家公司如果所有資產值100萬,但是有80萬的銀行貸款,那股東實際上能分到的價值只有20萬。這是因為債權人的清償順位在股東之前的關係。也就是說這張表的假設是如果在這時間點公司清算的話,股東能有多少錢拿回來。所以為什麼叫做資產負債表卻有三個元素,因為第三個元素資產減去負債的差額。

拿來用在個人,或者一般政府統計上會說「家計單位」上(這是因為通常財務會是整個家2庭的事情),這個報表要稍稍調整一下,變成:總資產 = 負債 + 生活資產 + 金融資產
總資產跟負債應該不用多做解釋,至於生活資產與金融資產是什麼? 簡單說,生活資產就是你日常生活所需要用到的東西,住的房子、開的車、坐的沙發、看的電視等等。完整點的定義是為了維持目前生活水準所需要使用的財產。

舉例來說:你所有財產有兩間房子(280萬,自住;180萬,出租)、一台汽車(70萬)、30萬股票、20萬現金、10萬的攝影器材。但是你有房貸300(200+100)萬、車貸20萬。

你的總資產就有:280+180+70+30+20+10(590)
這是由320的債務與140的生活資產加上130的金融資產所組成。
負債 300房貸+20車貸
生活資產 80(280-200)+50(70-20)+10 = 140
金融資產 80(180-100)+30+20 = 130

有了這樣的觀念你就可以定期的統計你的資產寫出你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或者我們叫它身家明細表。就是把你的財產列表排出來。

以美國人的標準來說,一般是有30萬美元金融資產叫做rich(有錢),有100萬美元以上叫做millionaire(富翁)。折算成台幣約是一千萬與三千萬。

金融資產的重要性在於,它反應了你創造財富與承受風險的能力。比方說有親人罹患重大疾病、天災、意外事故等等都會造成額外的資金需求,這時候就需要運用這部份的資產。當然這部份的資產組成其實有包括動產與不動產,這又會牽涉到現金與約當現金比例的問題。與這部份有關的議題你可以很輕易的找到許多理專來協助你,不過請切記一點:你,會是這世界上最關心你自己財富的人。不要以為其他人會站在你的利益來為你思考。

至於如何用這部份資產來賺取財富就是所謂的投資,投資是另一個議題,在此就不與討論。每年抽出一點時間來分析你的資產負債表絕對是必要的,這樣做能讓你對自己的狀況有一個清楚與客觀的瞭解。

企業另外一個報表叫現金流量表,放在個人我們可以把他叫做收支表。這是用來紀錄你一定時間內現金流入(收入)與流出(支出)的,或者用另一個字眼來描述叫做「記帳」。

記帳的重要性可以從各種報章雜誌上不停的看到,那麼...記帳的目的是什麼?
就是為了得到你的現金流量狀況。

你每個月賺多少,花掉多少,留下多少,這樣的資訊總結起來會得到一張現金收支表。累計好幾期的收支之後,你會有一個每期花費的數字,從而得到你定期(比方說一個月)所需要花用的金錢是多少數字。有了這個數字之後你就可以套用在安全存款上,就是常聽人提到的多少個月生活花費。當你知道你有了3-6個月生活費用的現金水位之後,這會帶給你非常大的安全感。而心理上的安全感會讓你的生活在各方面都過得更好。

理財工具:

理財的目的是為了讓你在需要時有錢可以花用,所以理財工具的分類要以取得現金的時限當作標準。規則是,越短的變現時間需要越優先。

首先,最平民化的是定存。只要你有銀行戶頭就可以存定存,但是這也是收益率最低的工具。而定存最大的好處在於,解約當天就可以動用(會損失利息)。

第二名,股票。股票的風險在於價格變動幅度大,選股難度高,但是股票的變現速度是T+2。最遲在你賣掉之後的第三天就會拿到錢。

第三名,基金。基金一樣有標的挑選困難的問題,而且變現時間通常會需要5-7個交易日。

其他的.....你最好在這三個當中積蓄有一定的貨幣單位之後再來思考。

給初心者的理財入門 1 觀念篇

起因

上禮拜參加聚會聽到一個還在學的小妹妹說,像她這樣不是相關科系的人想學理財卻不知道從合入門也沒有比較適合的入門書籍可以讀。這幾天這問題三不五時浮現,確實對於一個沒唸過經濟沒唸過會計的人來說,目前的教育體系似乎也沒有開啟任何通往財務相關知識的門。更糟糕的是滿坑滿谷的理財書籍裡面,其實沒有一本可以讓新手看的。得到這結論讓我充滿訝異,難道我滿滿的書堆裡面翻不出一本可以給新手看得嗎?就算我收的書籍沒有,好歹我相關題材叫的出名號的書都翻過,總有一本可以給新手吧。但是努力想了一星期,答案是...沒有。講投資的經典書籍可以列很多,講理財的鮮矣,用口語來正確解說理財概念的,沒有。所以我試著寫一些這方面的文字,說是文字是因為,我現在的狀況應該沒辦法完整寫到一本書的長度,只能粗略點到。

觀念篇

首先,如果我們把中文理財翻譯成英文會發現其實英文中沒有理財。比較接近的是finance,財務管理。但finance所指的財務管理並不涵蓋個人,而是專指企業。所以理財的很多概念其實是從企業財務管理上修整之後在套用到個人。個人的財務需求類型其實比企業要多樣,但是工具卻比較少,談判力量也比較弱。有件事需要銘記在心就是,個人的談判籌碼與理財工具都遠比企業(通常是你的對手)要弱的多,一般人唯一的武器在於我們的變通靈活度比較高。那
也意味著你要花比較多的心力去關心你的財產。什麼叫做變通靈活度呢?請用心體會待會出現的寓言。

你為什麼要理財?如果你的答案是想發財,那請你把你每個月剩下的薪水都拿去買樂透。不用浪費力氣再看下去。理財不是投資,請現在先認真想一下在你的觀念中,兩者的定義是什麼?理財與投資有什麼不同?在你想清楚之前我們先來看則寓言。

[很多年之後,我才發現這則狐狸與狼其實是格林童話而非伊索寓言 Orz 20200620] 
伊索預言有一個故事:一隻狼與一隻狐狸發現了一個地洞,獵人在裡面存放醃肉。狼與狐狸很高興的鑽到洞裡大吃一頓;但是狐狸吃一會就會鑽到洞外晃一晃,才又跑回來吃。狼覺得很奇怪就問狐狸他為啥要一直跑進跑出?狐狸回答:為了要確定他能夠鑽得出洞。狼哈哈大笑說:那就不要怪我吃比你多。沒多久後獵人來了,狐狸一煙溜得鑽出洞跑得不見蹤影,狼卻因為吃太肥而卡洞口,結果...也變成洞中的醃肉了。

這個世界充滿危險,現在人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5歲。扣除掉你現在的年齡,你可以大約推算你還會在這世界存在多久。這段日子中你會想要出國去玩、想要約會、想要結婚、想要住好房、吃好料。感謝資本主義,你不需要自己划船橫渡海洋,也不需要自己建房子,更不用自己養頭牛,只要你有錢就可以了。但是因為世界充滿危險你可能會生病,會碰到不識相的摩托車騎士往你身上撞,會不小心就有了一個叫你爸爸的小孩。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裡,這些問題還是要透過錢來解決。簡單說,我們的生活當中錢佔據了不可或缺的部份。但是你有想過,錢是什麼東西?

貨幣銀行學的教科書上是這樣寫的:錢,是交易的媒介;價值儲藏的工具。
交易的媒介大家都懂,但是什麼叫價值儲藏的工具?用比較簡單的一句話來說叫做「延遲消費」。

還太複雜嗎?
那再簡單舉個例子。你今天每個月領到三萬的薪水,每個月花光光,換來身上的名牌包,與朋友吃大餐。這叫做交易。你這個月花了兩萬五,還剩下五千拿去銀行存起來,留著下個月花。這叫做價值儲藏。有群被叫做經濟學家的人給這五千塊取了個名堂,叫做「儲蓄」。
所以我們可以把教科書上關於錢的定義改成比較生活化的言語:錢可以消費跟儲蓄。同樣的我們也可以把「理財」這個文謅謅看起來很困難的字眼代換成比較口語化的詞彙叫做「管錢」。

寫到這我可以想見你已經在不斷搖頭,理財跟管錢好像差很多阿,怎麼可以這樣換;但是到底兩者有什麼分別,你又無法很明確的說出來。這時候我們再回到最前面要你想的問題,理財與投資有什麼不同?

換成英文問句,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inance and investment? 再把英文翻回中文,財務管理與投資有何不同?
中翻英英翻中之後意思會變化的時候,通常就表示有學問在。

對企業來說,財務的工作是確保公司在發薪日的時候有足夠的現金可以發給員工。投資則在於追求未來的報酬。你可以這樣想:財務的工作是確保在需要用錢的時候有錢可以用。所以理財的目的,並不是在於讓你成為有錢人,而是要讓你在需要的時候有錢可以用。

[20200620,補充]
需要錢時有錢用,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一點也不簡單。首先你要先能知道自己每年花掉多少錢,也就是記帳。記帳,絕對是增進自己對金錢理解程度的入門磚。而且不是光紀錄幾個月就夠,最好是能連續紀錄好幾年。

當你記錄了一段時間之後,拿出來看看就會知道自己把錢花到哪去了。只有知道了這點之後你才開始有理財的動機(另一個時間點會想理財則是你明確感覺到錢不夠用),而個人理財無外乎兩點,一叫開源(增加收入),二叫節流(減少花費)。
開源有三招,加薪、跳槽、投資;節流有兩招,降低欲望、分辨需求優先程度。

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薪水增加是最主要的增加收入方式,雖然最近這幾十年來公司對員工加薪越來越手軟,但這仍然是相對之下最容易的方式。但若你一開始找工作就沒拿到好公司的offer,或者你就是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產業,公司對薪資苛刻異常。那唯一辦法就是跳槽,跳槽有分成去同產業其他公司,或是乾脆去到另一個產業。要在同產業內換工作要考慮的比較單純,往龍頭公司跳求高薪。或是往有未來的小公司跳,求卡位。換產業就是個龐大賭注,除非是原本產業是夕陽,快下山了。或是有某些個人理由不得不,不然絕對要三思,因為人性對未知有莫名景仰,總是會想像遠方景色較美,真的跳了卻常常會悲劇。

慾望這東西則是越克制越容易失控,唯一的辦法是健全自己的自信。越有自信的人慾望會越低,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但這是一個一輩子的養成難以速成。所以最有效的方式其實是去分辨你的需求優先度,想要買車想要買包想要旅遊,那麼哪一個對你自身是有最大[效用]? 哪一筆花費是你最迫切的需要? 光是思考這點就會讓你自己很多慾望消滅,也就是對岸最近很紅的[躺平],想多了之後理性選擇只好躺平。
[/20200620,補充]

很沮喪嗎? 想改問如何投資嗎?
要想知道如何投資,那就先看一下安德烈科斯托蘭尼的投機者告白系列吧。

最後解說一下為什麼要半路插進伊索預言。只要一講到理財,我總是會想到這則寓言。這世界詭譎多變,昨天的無風險,可能明天會成為泡沫,比如說最近的杜拜。遙遠的地方發生的事情會深深地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與財富,誰會想到美國一家投資銀行倒閉會讓台灣與香港許多人的退休金消失。有許多雷曼的受害者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的錢會跟這家投資銀行有關聯。既然理財的目的是為了讓須要用錢時有錢可用,常常關心你的錢,就像狐狸一樣隔段時間檢查一下逃亡路線,其實是保命的唯一手段。

理財這件事說重要不算很重要,可是隨著時間經過,你恍然發現,跟你領差不多薪水的同事卻不用為月底沒錢煩惱,不需要動用信用卡循環利息。中間的差別就在懂不懂得聰明的管錢。

雖然理財這檔事雖然不能讓你明天起床就成為有錢人,卻可以幫助你走上慢慢累積資產的方向,日積月累之後終究會成為有錢人。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大江大海1949讀後感

上次看龍應台的書是「野火集」,那已經是快20年前的事了。我個人對龍應台的評價也僅只於野火集中率性指出許多不應該的狀況為止。雖然這種批判的思考角度相當程度內化到我個人的思考邏輯之中,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對於這20年間龍應台的許多文章與書籍,個人是相當的不欣賞。總覺得她的思考深度過於淺薄,嘿嘿。

但是1949這個主題本就是屬於我這個年代的人所必須要熟悉與理解的範疇。在誠品中簡單翻閱幾頁之後就把這本書加入書單之中,雖然因為俗事緊迫前前後後擱置了月餘,直到今天比較有空閒終於把書讀完。書中所訪問的人物對談就像是一顆顆呼嘯而過的子彈,讓人無法忽視,無論在理智或心靈。

1949是國民黨敗退台灣,共產黨宣佈建國的一年。在世界史上,這是二戰剛結束相對平靜的一年。但是對於目前活著的華人來說1949無疑是所有人命運交會糾纏的一年,可以說這一年的發展決定了接下來60年,說不定會是100年的中國歷史。自來亂世人命如草芥,在中國歷史中慘絕人寰的情境多不勝數,也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樂觀的認定,以後不會再有類似慘劇。但是,歷史的契機總是在微小的事件中展開。人權與人道關懷這個幾千年來被統治者有意無意忽略並低調處理的議題。慢慢受到越來越多人關心與注意。隨著認真考慮的人越來越多,或許有一天中國歷史能擺脫兩百多年就一輪的烽火動亂。

讀中國近代史,總是難脫民族主義論調。但是如果晚清仍然維持著不與其他地區往來的狀態,是否就能避免另一個多年戰亂的結果?大清帝國的統治能力與應變能力經過百年太平日子之後早就低落到無以處理任何問題的地步。就算沒有「洋鬼子」,終究也是會有其他問題導致整個帝國崩潰,那是因為傳統的官僚體系與社會結構無法負擔過度膨脹的人口的關係。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就在人口增長到超限,長期戰亂十室九空、十存一二再重來下一個週期中度過。這樣的發展模式自然無法出現什麼人權的概念。所以1949的悲劇並不是一個單獨的環節,也不是偶發,也不是只見於中國。

人很微小,特別在於用歷史的角度來看,很多時候許多人的痛苦連一個字都沒有被紀錄到。所以像「大江大海1949」這樣的作品是很珍貴的,雖然龍應台女士寫作的初衷可能只是為了紀錄母親的生平,與向兒子解釋台灣社會的一些為什麼?但是身為這一代的華人,這一年發生過的事,深深地對我們造成影響。每一個人不論性別職業都應該要抽點空來仔細一讀,因為,沒有辦法面對過去的人,也無法往前走。

最常被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