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悲劇2015

又到了年度結算的日子,今年只有一個詞語可以形容 - 悲劇了 囧。

今年是我有紀錄以來虧損金額最高的一年,全年虧損超過7位數,不見了一百多。 (默~)

其實從去年7月以來幾乎月月都在掙扎著不要虧損,或許是因為壓力太大。當今年五月(對,是五月)聽聞有人重壓陸股ETF權証,從70幾萬滾到3200多萬的「勵志」故事之後,也重壓了權証。當時想法認為,陸股歷經7年壓抑再次上漲,必然會超過前波高點6100。畢竟7年來整個中國經濟規模大了許多,人民幣的供給量也多了許多。結果,事實證明:當大家都這樣認為的時候,事情一定不會這樣發生。

下跌的第一波我是有躲過的,但是因為認為會上去6000的緣故,反彈跡象一出現,我就搶進了。第二波下跌在端午節,台灣放假但是上海沒有.....然後一步錯,步步錯。

比起年中的反省,年尾的反省需要多加上一項:
我太高估自己的心理穩定度與壓力承受度。下半年太過注意陸股變化與消息的結果是,我沒躲掉台股的兩波崩跌。加上交易量的巨減,使得我手上持有比較多的股票退出很困難。不是沒有看過買單稀少到一賣價位就往下掉的狀況,但是第一次自己賣跌它。 T_T
(我還看到投信用一次一張的單慢慢把價位給砸下去,也真是開眼界了)

今年有人在網路群組中抱怨:台股掛牌數1600多檔,成交量800多億,很多股票都有流動性問題。
我說:證交所還在努力增加掛牌數,但對吸引投資人卻不花力氣,以後只怕流動性不足是常態。

今年我犯了很多錯誤,這些錯誤直接反應在帳戶數字上。大環境變化迅速,看不清也抓不準,要把心力集中在能掌握的地方。最後兩個月試圖去增加操作標的數目,只憑技術線圖訊號就進場,結果都不甚好。放空的時機也抓得很爛,三次放空f-tpk卻被軋了兩次。雖然都迅速停損但是證明了,進出場點位的判斷不夠精準,資金入場方式也沒有法度,無法在對得時候擴大成果。

資金控管不佳是老毛病了,多頭時只造成獲利低落毛病。盤整時就被停損打得傷痕累累。這問題要趕快解決才行。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20世紀的衝突與西方的沒落


博客來頁面

這本書的走向實在遠超出我開始閱讀時的預期,並沒有花篇幅在於抽象的描寫與推演。只是很直接的把各種片段羅列出來,沒有任何掩飾。所謂沒有任何掩飾的意思是,就像是看無碼影片,滿是屍體、殺戮、血腥的無碼影片。裡面沒有任何修飾跟遮掩,而是直接把殘酷的一面赤裸裸的攤開。真可以說是限制級版的歷史書。

雖然書的標題是the war of the world但是副標題反而比較符合內容,以20世紀為斷代,描述歐洲主要勢力間的紛爭,兼論其它地區。以時間順序來依序描寫相關事件,重心放在衝突(戰爭)上。從一次大戰前的各方勢力分佈以及種族間緊張關係開始,然後一次大戰期間的變化與殺戮、兩次大戰中間的變化與局勢、二次大戰期間的發展、二戰之後的局勢演變。

雖然架構上很明確,但讀起來卻是非常生硬,因為牽涉到太多資料。光要理解為何一戰前巴爾幹半島會是一觸即發的火藥庫就是個難題,還有各種族之間的歧視與仇恨也是個錯綜複雜的線團。而作者很乾脆的只把資料列出來,剩下的就交給讀者自己了。(好險這是各有google跟wiki的年代)

脈絡最完整的是猶太人族群的故事。(猜測這是因為猶太人倖存者留下大量文字資料)出乎我預料的是原來猶太人在各地都被歧視與遭受暴力對待,從帝俄到蘇維埃,從蘇聯經波蘭到德國。納粹以滅絕為目的大量屠殺猶太人,蘇聯只差沒有明顯的滅絕種族目的性,殺的人也是多到令人驚心。

在閱讀的同時[何以猶太人會成為受害者]的疑問不斷擴大,直到讀完整本書才約略有些概念。因為猶太族群有明顯可辨別的不同。他們有不同的裝扮與不同的宗教儀式,完全可以被族群之外的人們任意「假設」。人群需要敵人來凝聚,這是人類社會長遠以來的作法。而敵人需要形塑,創造出一個具體且容易投射的形象來放在某個族群身上。

這個敵人的形象可以放在種族上也可以放在宗教上甚至抽象的文化上(比如文化大革命),總之人類本性就喜歡劃分團體,區別我者與他者。在他者身上貼上標籤、醜化、敵視、暴力對待、滅絕。隨著社會壓力增加會往激烈的方向發展。

20世紀的戰爭並不會是終結,只是因為人類意識到熱核武器的使用會同時滅絕我者與他者,而稍加克制而已。或許未來某天,會有某種類似暗殺斐狄南大公的事件導致全球再次大規模戰爭,結果人類克制不住毀滅的衝動而把整顆星球炸掉。也或許,對於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人類能夠牢記在心,而限制住武力衝突的規模。

至於沒有戰爭? 都已經成年了,就別再相信有個住在北極的聖誕老人會送禮物來的童話故事了。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咖啡醇含量高者列表

咖啡醇(cafesterol)是咖啡豆中的油性物質,會刺激肝臟合成膽固醇,所以對象我這種高血脂症患者是要避免的。咖啡中咖啡醇含量根據煮咖啡方式不同而異,一般來說用濾紙就可以濾掉大半。但是現在市面上販售的大多是義式咖啡機所煮的,咖啡醇含量偏高。幾個月東問西問下來累積一張列表,才發現能喝的其實不多。
ps:據說每天超過2杯,2個月就可以看到膽固醇提高的效果。但我找不到證實報導。


星巴克:本日咖啡、手沖(只限某些店有)。其餘都是義式咖啡機煮的。
伯朗:本日咖啡。其餘都是義式咖啡機煮的。
超商咖啡:全部都是義式咖啡機煮的。
路意莎:全部都是義式咖啡機煮的。(店員跟我說手沖也是義式機讓我很傻眼)
丹堤:全部都是義式咖啡機煮的。
怡客:全部都是義式咖啡機煮的。(有些店會賣精選是用美式咖啡機)更正:都是義式機
Krispy Kreme:全部都是義式咖啡機煮的。


心得:咖啡醇這件事呢,並沒有受到賣咖啡的店家注意。所以在外面買咖啡很難找到安全(對高血脂的人來說)的咖啡喝,還是多多利用掛耳包或自己手沖吧。

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之前在m01上寫得兩篇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3950073&p=12#53014503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3950073&p=12#53032743

不小心翻到之前自己寫在m01上的文,重看一遍覺得...寫得不錯阿 哈哈哈
可是卻沒幾個人看得懂..........
這是叫曲高和寡嗎?

重寫一下裡面的一段:

收入沒有什麼主動被動的分別,資產收益也是要花費心力去維持,沒有什麼是資產是放著不管他卻會主動幫你帶進現金的。
假設你有隻會下金蛋的鵝....它也不會自己帶著剛下的蛋出去賣錢阿。還是要你拿金蛋去賣,在路上碰到有人搶劫得要自己處理;被人用一顆號稱能漲到天上去的豆子就把金蛋換走的話,你還是得餓著肚子回家。

真正問題是:沒有每個月固定薪水入帳,要怎麼吃飯過生活?
這問題答的不好很容易變成單純的炫耀...
炫耀是說一堆「我」做了什麼、有多少$$之類的陳述
回答是說要怎麼讓看到的人有所領悟。

金錢有兩種方式流入:1.賣出某種東西的所有權,以及2.賣某種東西的使用權。

你賣掉你的「時間」換來的叫薪水(但有的人會學到賣技能比賣時間好),賣掉你的房子的使用權換來的叫房租,賣掉你「目前用不到的剩餘金錢」的使用權換來的叫利息。
我在這世界上鬼混的這段時間裡,先是領悟到賣時間是對賣方很不利的。

因為你一天只有24小時,而每個人都有24小時要賣。舉例來說:你在捷運站口賣口香糖,你手上只有一盒,賣完就沒有,能夠賺到多少是固定的。但你轉頭看過去卻發現有整排人跟你一樣在賣口香糖,當人潮多的時候你或許能賣掉全部口香糖賺足那點利潤,人潮少的時候只怕光搶客人就要打架了。而口香糖就是口香糖,它的價格是固定的(因為賣的人多),全賣掉也不夠勉強填飽肚子。
其次我領悟到:賣技能比賣時間要好得多。
這就像在路邊幫人畫肖像,雖然買得人數比買口香糖的少很多,但是一個客人付的可能就超過賣掉整盒口香糖。
後來我又發現,賣「目前用不到的剩餘金錢」的使用權是可以跟賣技能一起來的。你可以一邊在路邊幫人畫畫,一邊炒股。
然後我又發現要怎麼賣「剩餘金錢的使用權」是個很有趣很值得思考的領域。
最後就發現 我沒有時間可以賣了,因為我自己用都嫌不太夠。我把時間拿來尋找賣「剩餘金錢的使用權」的方法得到的遠比光賣我的時間或技能所能得到的要來得多。

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6月下半月以來的反省

6月下半月到現在是我進市場來最「獄卒」的一段日子。


最主要的或說最初的原因當然是因為吃下了....不,是被這隻叫慢牛的熊給吃了。陸股整段瘋狂的下跌我幾乎都吃下來了,而且是重倉的狀態下吃下來。3又半個星期下來消失了7位數字的資產。

現在想想,因為相信陸股是牛市的回檔以及大陸官方陸續出來的救市政策,才會讓我深陷其中進退兩難,直到今天台股大崩了一根黑K。但是損失會如此大的主要原因在於持有太多權証,一天就可以消失30-75%的現值,加上極大化差距的買賣價差(到後面甚至有70%的),發現不妙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僥倖」這傢伙又一直沒有出現,唉~。

反省犯下的過錯有:
1. 在不熟悉的戰場(權証)上下了過大的賭注。
2. 沒有制定並嚴格遵守退出計畫。
3. 用主觀期望而不是客觀判斷來做決策。(雖然在這case客觀判斷並不容易)
4. 受到陸股重挫的影響而忽視了台股訊號,也沒有尋找避險手段


老實說,我個人覺得這次的學費交的不冤。這種從狂飆的牛忽然變成發狂的熊的轉變,不要說見過,連聽都沒聽說過。半小時跌上5%的事情不是沒有過,但每天都跌5%這種事情還真是超出我的想像。到現在,每天護盤每天崩盤,崩到連周遭股市都跟著崩了。





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深圳創業板的樂視網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6253.html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44579

這家公司之所以成為新聞焦點是因為創辦人在股價高點減持25億,聲稱要無息借給公司5年。
或許因為這兩個月公司內部高層賣股太多引來關注,被學者點名批判(第二個連結),媒體在學者的評論報告之前先出了專題報導。

結論很簡單,公司把虧損藏到子公司,拉高母公司的股價,高層趁機出脫。以台灣法令來看,這有內線交易、背信、詐欺,三條罪名。不過在左岸似乎沒有罪名。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評新聞 日圓重貶 機械業者:3年內台產業全垮

這則新聞呢 其實來源是工總做了個問卷回收109份
問卷在這裡 http://goo.gl/gu75Cl

除了中央社記者 林孟汝 寫得這篇之外
還可以找到 工商時報 譚淑珍 http://goo.gl/2jjRE0
ETToday 林信男 http://goo.gl/CVQqSb
鉅亨網 趙曉慧 http://goo.gl/piZBqP
中國時報 黃天如 http://goo.gl/DML7yd
(這篇報導6/13還被改了個更聳動的標題 機械業者:3年內恐全軍覆沒 )
以及一位不知道是哪家的記者 馮建棨 http://goo.gl/ekYKlQ

這個問卷其實透露出一些訊息 可是讓工總的記者會這樣一搞
變成喊話貶值
(或許這就是做這調查的用意啦,不過還是先相信這只是想知道狀況)

趙曉惠、林孟汝跟黃天如的三篇有提到數據,其中以鉅亨網的趙曉慧寫的最完整
透過問卷題目還原一下(第三題: 日圓貶值影響)
12%正面,65%負面,正負都有14%,無影響9%(從前面三者算出來)

第五題:是否將獲利(損失)轉嫁到產品價格上
63%否,36%是 (百分比透過四捨五入)
不過,第五題並沒有區分第三題的答案,所以並不知道負面影響的廠商有多少無法轉嫁

第六題:受到負面影響如何因應
調整售價或調整訂單量、以維持價格來穩定客戶,降低利潤,報價調整為美元或台幣計價

另外一些無法量化的問題整理起來就有些亂,簡單說會造成
匯損、日本客戶會減量或轉單、其他地區會面對日本廠競爭、
「廠商進一步表示,巨幅的貶值價格調整亦無法完全彌補利潤損失,成本降低亦有限」

最後還有第七題:建議政府採取的措施
台幣應該適度貶值
1年內不會全軍覆沒,但是可能2至3年全被打垮
(這兩句眾媒體喜歡的標題大概是這題)

工總這張問卷其實很簡化,沒辦法做為找出問題的工具
倒是畫出了一個簡略的圖像:我不知道怎麼辦,政府救我
(某方面來說,這倒是整個社會的縮影,不知道的就指望政府解決)

先從最原點的地方來看,台幣有本錢像日圓這樣狂貶嗎?
假設台幣也跟著貶好了,日幣貶7%,那台幣貶10%
然後,日本人咬著牙多貶5%,那怎麼辦?
簡單來說,日圓這波的貶值幅度如此大,背後有前幾年日圓過度升值的因素在
台幣前幾年可沒升值過,難道要貶到台幣對日圓1:1?
那樣美元兌台幣會變成120,RMB兌台幣變成20
.....這會鬧革命,還是會全島移民左岸 = =

另一個問題則是:台幣跟著貶值7%,利潤就會回來?
這可就不是個簡單能回答的問題

多轉一下腦袋就會發現,貶值只是飲鴆止渴
真正的問題在於,為什麼有這麼多廠商無法轉嫁匯率成本?
其實在趙的報導中有最後一段其他人沒提到的
工總表示,許多廠商表示,會化危機為轉機,採取積極的因應措施,
選擇重新檢討成本結構、改變製程,降低成本,提升產品品質與配套的行銷策略,
持續創新研發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讓公司產品具有實質的競爭力。

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台灣的中小企業難以長大
以匯率來調控只是讓現在龐大的公司維持住
就算這家公司已經沒有競爭力,匯率低估還是可以讓她撐著
可是這代價是相同產業更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得要直接面對本土企業的不公平競爭
這個不公平不是在於公司的經營能力,而是在於公司起步比較晚

就好像買股票應該要把資本投注在經營能力好的公司一樣
一個社會也應該要讓公司競爭有限的社會資本(源)
想想為什麼巴非特要把波克夏轉形成投資公司就知道了
波克夏本來是紡織廠,老巴發現這家公司得要不斷投注資源去更新設備來壓低產品價格
結果是越多的投入只造成越艱辛的局面,於是決定趁早關廠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2015年64滬股

今天絕對值得紀錄一下,先來看看今天的滬股分時走勢圖


在11點的時候我看到我今天手上抱的相關權証跟ETF產生6萬左右利潤,11點半的時候變成-21的虧損。 Orz

11點半到下午1點之間超級煎熬,反覆研究還是覺得偏多,決定續抱。然後下午1點開盤之後可以說是自由落體......,不過這時候反而比較篤定,覺得這種急殺不會持續。但是也沒啥膽量敢大舉加碼,小小進了幾張權証而已。

下午兩點後就出門了,等到傍晚一看.......好傢伙~
現在想想也有點佩服我竟然能夠忍得住不賣。滬股看來應該是會突破5000了,到時候再來補紀錄後續。

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證所稅.....WTF,真是難搞

花了兩天時間研究報稅軟體之後,我終於搞懂了,但這真的要補個幹....

我的狀況比較特殊是因為這隻要被課稅的股票-榮創(3437),我是在它的前身叫先進光電的時候就買進。中間經歷過,減資,下興櫃 ,改名,增資, 上興櫃,轉上市等階段。

所以有部份股票屬於無法舉證取得成本的狀態,當它改名又上興櫃之後我還有從興櫃市場買進幾張並且放到IPO之後才賣出。

事實上榮創這隻股票在IPO之後只有很短時間上沖,然後就一路跌跌不休的往下走。根據先進先出原則(我不想再浪費時間搞清楚什麼叫加權平均了),我的賣出價格得根據買進順序認列,所以已經轉來轉去轉到不知成本的被算在最高賣價,後面陸續買進的則是越賣成交價格越低。結果就出現沒有取得成本的幾張被算做有賺,比較後面賣得算賠。

那麼證所稅怎麼算呢?

打開國稅局的報稅軟體點到證券所得申報那頁。
你會發現在一開始下拉選單有兩個分類,『無法舉證取得成本』跟『有取得成本』兩個分類。這兩分類的盈虧是不能互補的,因為前一種是以賣出金額的一定比例來作為所得,所以絕對不會有虧損(有虧損國稅局也不認,因為無法舉證),這部份的核算所得不能夠抵另一個項目算出來的損失(如果是損失的話)。

兩個不同分類計算所得有不同方式:
在無取得成本的狀況下,是根據賣出股票的種類(未上市櫃的算賣價20%,興櫃的算賣價15%、上市櫃的算賣價50%)來當作證券所得。
能提出交易紀錄的則是用賣價-成本,來計算所得。這部份就有可能會出現負數,但因為不能跟其他項目或配偶的買賣互抵,所以負數 = 0 。

然後在根據你的持有時間長短來計算稅率:
IPO之後還繼續持有超過3年 -> 3.75% (折半再折半)
持有超過1年 -> 7.5% (折半)
持有不到1年 -> 15% (沒有折扣 XD)

所以只要有無法證明取得成本的,就是一定要繳,管你後面買買賣賣有沒有賠錢。
另外還有一個很機車的地方,因為我有經歷過減資在增資,所以我持有的股數是有零股的
在算賣價的時候得要分拆很多筆 (381股在A價格,619股在B價格),好險我這次筆數不算多,不然光拆這些就要搞掉一整天。

最後,證所稅得要自行舉證,所以要把資料(跟股務代理券商要的持股異動明細表以及跟交易券商要的交易明細表)寄或自行送到各區的國稅局。但是我有種明年我還是會得要跑一趟的fu,這種數字會算出來一樣嗎?我很懷疑。


在實際親自報過一次稅之後,我對興櫃的股票當場決定少碰。
興櫃的流動性太低,價格會亂飄,很容易被套,通常都需要長抱。
對於沒有內部消息的投資者來說,風險本來就高,通常是你知道要買得時候它已經漲高高等你;等你知道不對的時候,價格已經跌低低在那裡了。
只有在市場上買賣,投資人根本不是跟經營層與大股東在公平條件下交易,而稅制讓你在出手前就先背負15%的成本,這可以說是個長期會輸光的遊戲。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滿江紅


我在紀錄自己的損益的excel檔上面設定當天賠錢就會把字體換成紅色。而整個星期都是紅字的情況很少見,從我紀錄以來出現過4次。第4次就是這星期 Orz

5個交易日總共損失10萬(尾數省略 XD)
跟前幾次不同的是,這星期並沒有硬凹單,股價上下幅度震盪快又猛。10點還一路往上,12點後翻落大跌的情況出現好幾次。偏偏我的融資券資格過期沒去更新,連想反悔立刻殺出都不行。

現在想想,台股保證金成數調高不就是收水的意思。怎麼上星期不曉得該要退出觀望呢?
這些小朋友陣亡的真是冤阿 囧

2015年5月6日 星期三

為什麼台股指數這麼難上萬點

這篇本來是寫在mobile01的投資理財板上。寫完之後覺得我傻傻的竟然不寫在自己blog上 囧。
但是懶得再重寫了,直接貼過來。



為什麼各國指數都一路漲,台股卻是一個箱型爬來爬去


這問題有點難解釋,要認真的話可以寫篇碩士論文了
某個社長名嘴很喜歡拿這點寫文章,一會怪財政部一會怪總統
不過,他說得都不對
這問題其實可以說是一個統計上的採樣偏差

我在前面回覆有提到,所謂股價指數其實是一個目前市值跟某個基準日期市值的比值
可以簡單想成

20150506取樣公司總市值 / 19000101取樣公司總市值

假設這115年來,每家公司都還存在也沒被換掉,19000101的市值當作1
如果今天這些公司的總市值比1900年增加100倍
今天的收盤指數就會是100

台股加權指數的問題就在於這個取樣公司上
加權指數是所有掛牌交易的公司的總市值
這裡面有像台積電這樣高評價高市值的公司也有像某家做掃描器的公司
股本7.25億市值只有1.56億的 (老中的壞毛病,遮遮掩掩 XD)
排前面的公司會增加指數,排後面的當然就會降低指數

當有新公司上市的時後會用他上市掛牌價來計算市值調整分母
所以一家公司上市後一路跌,跌破掛牌價
反應在指數上面就會扣掉指數

看出問題了嗎?
台股是全部公司都取樣,不管這家公司是好是壞
簡單說就是 吃大鍋飯 指數反應的是一個總數 你可以簡單想成變成平均了

至於其他市場的指數
比如說美股的道瓊是選40家
S&P500,看名字就知道是選500家
日經225,不用說選225家
香港恆生,50家藍籌股

也就是說 大部分指數其實選了比較強勢的公司來計算
剔除了末段班
你可以簡單想成 前面1/2的平均 (當然現實不會是剛好1/2)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指數上萬點這麼難
真的想讓指數飛,最簡單的莫過於強化下市機制
一些成交量極低的股票讓他下市(大部分市場其實都有這條件)

可是話說回來
連最後一名都不想公開寫出來的社會文化
又怎麼會想要強迫人家下市
老中名言:光棍不擋財路阿

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投資概論-草稿

最近正在看投機者的撲克這本大陸那邊寫的書,作者的文筆不錯寫的也很有系統。

有趣的是前幾天在星巴克看,旁邊有人往桌上砰的丟本書佔坐位,一轉頭發現是這本,這可是我這幾年第一次碰到的撞書經驗。

剛剛在另一家咖啡館,要離開時發現坐門口的一位仁兄,正捧著這本看得認真。我看到這幕可真是樂了,什麼時候這種股票書也這麼熱門了,竟然連續撞了兩次。

看到一半有感而發,略為整理成一篇總論,離完整還遠得很,只能姑且當作草稿。


市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資產交易市場。像是股票、房地產、商品現貨。這種市場交易的是某種財物的所有權。
另一種是對賭市場,像是期貨、選擇權、外匯保證金。這種市場是撮合兩種不同看法的交易者對做,也就是所謂零和市場。

一個市場只有一種原因會吸引人投入,前面有賺錢的先例。特別是當你看不順眼的同事,或是平時心裡看不起的熟人,是屬於這種「賺錢先例」的時候。沒幾個人忍耐得住,一定會抱著我也可以的心態加入市場。

市場就像個翹翹板,要兩邊都有重量才能運作,如果兩個玩家都要坐同一邊就玩不下去。全部人都已經買進的市場,沒有新的買方情況下只能有一種走向,下跌;同樣的全部人都已經空手的情況下,只要一點點買方力道就可以快速推升價格。

價格的形成在於同時有買方跟賣方有意願交易。透過追蹤價格來推敲買賣雙方力道叫做技術分析。其本質在於加入強勢的那一方,也就是當一隻牆頭草的蝙蝠。

對於資產交易類的市場來說,影響長期價格的因素會在市場之外。價格只代表現在這個時間點之前的買賣雙方看法,可以想像成是日晷:太陽的位置被投影在地面,在用人工畫的一條線來表示時間。市場價格代表現在這時間點種種因素經過市場參與者折算成金錢的數字,分析這些因素被叫做基本分析。

兩種分析方式都會有盲點,但也都有相對應的操作手法可以帶來長期利益。真正區別市場上贏家與輸家的並不是看法,而是行動。交易的本質比較像是運動,每個人都知道把籃球丟入籃框就能得分,但是在比賽中要把球投入籃框,背後有無數努力與練習。

練習無法由其他人代勞,但是如何練習是可以透過學習來減少摸索。但是不管學得再多,沒有足夠的練習也只是幻影。

2016/11/25補述
俗話說:當大家都樂觀,多頭就到盡頭。果然現在看來,當股票書籍熱門的時候就是高點到了阿。如果寫這篇的當下把所有東西都賣掉抱著現金龜縮1年半,資產會比現在更多......

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消費佔GDP比重

剛查了主計處的gdp統計,目前看到的最近完整年紀錄是2013
這一年的民間消費是8249261K,GDP則是15221201K,民間消費佔比GDP是54.2%。

同樣數字在美國是大約接近70%,在中國大陸2014的統計資料是51%,新加坡是35%,香港是74%。

老實說我並不知道這個比例是高好還是低好,兩方面的說法都有,我只是單純的把這比例視為經濟狀況的切面。消費佔比超過50,表示壓低台幣匯率,整體經濟受到的傷害大於獲益。除非台幣貶值1%能夠帶來出口成長超過1%。

很多事情,台灣官方的介入只是造成整體福利的損失,比如匯率控制。穩定匯率變動是需要的,但是控制匯率嘛....最後總是損失大多數人利益來造福少數人而已。

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2014年結算與反省

2014終於過完了,今年的台股漲了8.08%,新聞又出現了股民每人賺多少的報導(如下)



可是我今年賺的卻不怎麼多,更奇怪的是我自己記的帳跟券商的損益有極大差距,讓我搞不清楚到底從股票上賺多少,但總之股票上賺的又在債券基金上賠掉了。2014年底的資產淨值只比2013年底多了1%。

今年台幣貶了5.5%,如果用美金計算我今年其實身家縮水了4.5%,如果用人民幣算....唉~

仔細反省發現今年把戰線拉的太長,台股、港股、選擇權賣方、認售權證、債基,中間還有短打日本股票型基金。不夠focus,每一個商品上都沒有賺到豐厚利潤,而認賠又太慢。因為沒有花足夠的努力而無法判斷是否已到該撤退的點。下半年油價崩盤一半,年底才發現許多投資都是跟油價有正向連動,比方說鋰電池產業以及高收債。

烏克蘭危機時我不知道環高收的債基會受到如此大影響(因為有1/3是歐元計價資產)。油價下跌過劇我也不知道高收債會跟著崩潰。12月新興市場債大失血,我也還是不知到是什麼原因引動,當然就更不知道這是長期趨勢的開始還是市場波動。

今年新學到的則是看spread數字來分析資金狀況,但是大環境未必會很快反應到商品價格上。中間的落差與波動還是有可能落入陷阱。

2015看來會是個更崎嶇的一年。一來個市場都在相對高點,二來資金往美元流的趨勢更強大。影響所及各種商品都會變相跌價,也意味著有可能走空頭市場。

但另一方面,全球資金氾濫的程度是歷史上前所未有,這個因素又會推動所有商品一路上漲。市場的走勢在這兩大因素激盪之下只能知道變動幅度會加大,但卻不知道方向。

所以我也不敢對2015有太大期望...


20150320補述:
現在我知道為何新興市場股債為何會大跌了
08年以後的fed QE所帶來的巨量資金有很大比例是流入新興市場股債,在QE結束美元狂漲的這段時間,資金潮流逆轉,大量資金退出新興市場股債流向美元資產。
簡單說,美元跌新興市場股債齊揚,美元走強新興市場就會面臨沈重下跌壓力。




最常被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