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08年12月11日。我不知道今天有什麼新聞,地球的各角落有什麼爭端,股價是漲是跌。因為對我來說那些在今天都不重要,因為我的老爸在今天凌晨1:10分過世了。
在與肝癌奮鬥了10個月歷經栓塞、化療、標靶藥物等等頗具副作用的療程之後,老爸終究還是不敵病魔撒手人寰。昨天晚上我去醫院看他,在要離開醫院之前老爸知道我沒開車還對我說:「記得帶悠遊卡。」沒想到這句話卻成為我們父子之間的最後一句對話。
電腦中有張老爸的照片,那是我2003年買z3之後有次跟老爸吃飯,隨手拍下的,那時候老爸還很健康,熱衷爬山的老爸體能比我這兒子還要好很多。怎麼也沒想到5年後竟然會發現罹患肝癌,而且還是因為腫瘤大到破裂才發現,當然現在說什麼都太遲了。老爸生前有許多想去的地方,想去爬的山,卻都未能成行。老爸,你現在可以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了。不用擔心,老媽我會照顧的,我不會再跟老媽嘔氣的。你安心的去雲遊吧。
老爸,一路好走。
(原本貼於ptt anti-cancer)
原本是因為人工血管會有滲血情況去住院
沒想到一住三星期,一開始不肯換人工血管
要打抗生素,一打兩星期沒有什麼改善
換人工血管之後又等了一星期
中間狀況起起伏伏,一度肝功能指數衝到500多
又調養了幾天,狀況比較穩定後
這個星期一打化療,打完之後
老爸的狀況就不太妙
吃不下,睡不著,肝功能指數上升了100多
昨天傍晚去看他,說話都聽不清楚
人也開始半昏迷,陪他聊聊天,餵他吃晚餐
晚餐吃很少只能吃幾口稀飯,肚子脹氣的嚴重
直喊肚子痛
但是狀況似乎有好轉跡象
本來約好星期五去換班照顧
沒想到半夜就接到電話在急救
趕往醫院的半路又接到電話說急救無效
就這樣我老爸就走了
剛剛看到自己七月的po文
現在12月,果真是半年
雖然這半年花費了百萬
賽得、雷沙瓦、紫杉醇、克癌易
所有三線藥物幾乎都用了
但是似乎只有增加我老爸的痛苦
老爸,你終於不會痛了
一路好走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2008年11月29日 星期六
container與vm
這一兩年來,vm(virtual machine)這話題被炒的火熱,好像沒用這東西就是落伍就會被淘汰。但是事實上,vm在使用面與技術面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阿(茶)
就我個人看法目前使用vm需要有兩個條件當前提:
1. 舊有的包袱無法更動所以使用vm當solution
2. 測試lab或是其他理由需要暫時性computing power
VM本身有他自己的限制性,比方說犧牲調度的彈性。vm的彈性是可以縮限硬體限制之下,而無法擴充到硬體限制之外。(有接觸過的人當會明白這句話,沒接觸過的等你接觸後就會明白)真實環境中需要擴充的硬體限制外的情況才是常態,所以vm的實用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些日子使用vm是因為第一種情形。這種情況其實不少,就是2000年以前因為千禧年的關係大量擴充IT設備,不巧其中有些東西用到現在硬體已經過於老舊,而軟體可能是開發商已經成為歷史的灰塵或是根本不知道哪裡來的。當你想要更新系統卻發現,花費的成本遠超過效益或是更本找不到辦法更新他。這種情況下vm就派上用場了。
我把話說明白一點好了,就是原本的solution使用sun的硬體,結果sun的硬體在千禧年附近生產的機型現在紛紛進入缺料狀態。不得不更新硬體,但是軟體可能是無法更新或是更新時程趕不上,所以vm的機制成為目前唯一可行的soulution。sun針對這種情況推出了container這種技術來補破網,就是在solaris 10上面做一個小vm來跑solaris 8(他只能往前支援到8),然後讓你把原本的程式直接copy到這小vm中繼續使用。
實測的結果確實是一個runable的solution。但是這方案無法得到其他軟體廠商認同(當然啦,這樣軟體商就不能逼迫你升版了),所以只能淪為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雖然container號稱與原本的solaris 8環境完全相同,事實上卻有很多地方不一樣。只要是需要直接操控硬體的功能都受到限制,不過因為軟(driver)硬體都是sun他們家的,支援度還算高。如果有其他廠牌的東西就不知道了(很幸運的我沒碰到這種case)。
測試過程中有一個意外的問題是container中要建立raw device給oracle是沒有被規劃的。所以要自己手動建立node path,簡單說來就是要先在global環境中建立好,然後自己mknod給container zone使用。這部份的作法是廠商的工程師想出來的,細節就不寫了。
就我個人看法目前使用vm需要有兩個條件當前提:
1. 舊有的包袱無法更動所以使用vm當solution
2. 測試lab或是其他理由需要暫時性computing power
VM本身有他自己的限制性,比方說犧牲調度的彈性。vm的彈性是可以縮限硬體限制之下,而無法擴充到硬體限制之外。(有接觸過的人當會明白這句話,沒接觸過的等你接觸後就會明白)真實環境中需要擴充的硬體限制外的情況才是常態,所以vm的實用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些日子使用vm是因為第一種情形。這種情況其實不少,就是2000年以前因為千禧年的關係大量擴充IT設備,不巧其中有些東西用到現在硬體已經過於老舊,而軟體可能是開發商已經成為歷史的灰塵或是根本不知道哪裡來的。當你想要更新系統卻發現,花費的成本遠超過效益或是更本找不到辦法更新他。這種情況下vm就派上用場了。
我把話說明白一點好了,就是原本的solution使用sun的硬體,結果sun的硬體在千禧年附近生產的機型現在紛紛進入缺料狀態。不得不更新硬體,但是軟體可能是無法更新或是更新時程趕不上,所以vm的機制成為目前唯一可行的soulution。sun針對這種情況推出了container這種技術來補破網,就是在solaris 10上面做一個小vm來跑solaris 8(他只能往前支援到8),然後讓你把原本的程式直接copy到這小vm中繼續使用。
實測的結果確實是一個runable的solution。但是這方案無法得到其他軟體廠商認同(當然啦,這樣軟體商就不能逼迫你升版了),所以只能淪為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雖然container號稱與原本的solaris 8環境完全相同,事實上卻有很多地方不一樣。只要是需要直接操控硬體的功能都受到限制,不過因為軟(driver)硬體都是sun他們家的,支援度還算高。如果有其他廠牌的東西就不知道了(很幸運的我沒碰到這種case)。
測試過程中有一個意外的問題是container中要建立raw device給oracle是沒有被規劃的。所以要自己手動建立node path,簡單說來就是要先在global環境中建立好,然後自己mknod給container zone使用。這部份的作法是廠商的工程師想出來的,細節就不寫了。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杜拉拉升職記
關於這本杜拉拉升職記,許久之前就有耳聞,但是無緣拜讀。前些天在誠品看妹....不,是看書的時候湊巧在架上看到,就買回家供著....不,是拜讀 =.=
杜拉拉的故事說是小說,反而比較像是教案,主要目的是教導如何當個白領。書中不少情景應該是作者曾經親身經歷過,所以非常的有真實感。作者也絲毫不避諱職場的黑暗面,比如說因為新找的兩個手下能力強的那個對自己的位子有威脅,所以把他砍掉,一來剷除未來的威脅,二來讓能力差的那個有所警惕;沒親身經歷過的人應該沒辦法寫出這種故事。
每家公司的每個位置都會需要不同的專業能力與相處模式,這關係到老闆、同事、下屬、當事人性格。沒有任何規則跟公式能夠一體適用給每個人。(如果有這種公式,就可以直接用機械取代人類了)什麼事情該緊追不放,什麼事情要睜隻眼閉隻眼,拿捏分寸的所在就是專業與業餘分別的所在。
不過作者是hr,所以書中並沒有提到專業職所面對的生態。你應不應該為了要達成專案的目標而得罪組織中的其他人?還是聽從老闆的話,反正我只是小職員不用擔成敗?如何評估我所作的事情有多少的價值?
一個好的教案要能夠啟發讀者的思考,這本書如果只把它當成小說翻完就算,那就太浪費了點。
2008年10月19日 星期日
問號的功用
沒注意到從什麼時候開始,電視新聞的主播都會一直在句尾加個重音的「嗎」,刻意把直述句為裝成疑問句。剛剛看google news的時候又發現幾則新聞也是用[?]來結尾。
彷彿只要把多了一個問號就不用為自己的胡說八道負責了。以播報新聞為業的主播卻不以無法說出真實為恥。以寫文字維生的人也不感慰自己的文字負責。坦白說,對於這群沒有專業的「八卦從業人員」我實在沒啥興趣多提,會叫我不爽的是,為啥這些垃圾訊息會不斷的干擾到我每天有限的時間。
我的要求不高阿,只是要蒐集這世界上的訊息而已。「王永慶過世。」這樣的一句話對我來說就夠了。王家怎麼治喪干我什麼事阿?我想王家人也不希望這時候一堆人在旁邊礙手礙腳吧。一天24小時的新聞播放,除了垃圾之外沒有什麼字眼能形容這些訊息。還打問號,你他媽媽的,不確定的東西你是拿出來說個屁阿。求證消息不就是你們這群職稱叫記者的人應該做的事情嗎。打問號,你是把新聞頻道當作八卦版就對了。
為什麼要把頻道這種寶貴的公共財拿去給這些不專業的傢伙製造污染?說穿了不過就是背後有集團掛勾,兩次政黨輪替,只是在中間瓜分利益的人換了而已,利益還是一樣要瓜分。更愚蠢的是,利益讓前人瓜分然後製造垃圾訊息來攻擊自己。
從前德國明鏡週刊有篇報導說台灣是貪婪之島,十多年後貪婪之島卻變成愚蠢之島 =.=
彷彿只要把多了一個問號就不用為自己的胡說八道負責了。以播報新聞為業的主播卻不以無法說出真實為恥。以寫文字維生的人也不感慰自己的文字負責。坦白說,對於這群沒有專業的「八卦從業人員」我實在沒啥興趣多提,會叫我不爽的是,為啥這些垃圾訊息會不斷的干擾到我每天有限的時間。
我的要求不高阿,只是要蒐集這世界上的訊息而已。「王永慶過世。」這樣的一句話對我來說就夠了。王家怎麼治喪干我什麼事阿?我想王家人也不希望這時候一堆人在旁邊礙手礙腳吧。一天24小時的新聞播放,除了垃圾之外沒有什麼字眼能形容這些訊息。還打問號,你他媽媽的,不確定的東西你是拿出來說個屁阿。求證消息不就是你們這群職稱叫記者的人應該做的事情嗎。打問號,你是把新聞頻道當作八卦版就對了。
為什麼要把頻道這種寶貴的公共財拿去給這些不專業的傢伙製造污染?說穿了不過就是背後有集團掛勾,兩次政黨輪替,只是在中間瓜分利益的人換了而已,利益還是一樣要瓜分。更愚蠢的是,利益讓前人瓜分然後製造垃圾訊息來攻擊自己。
從前德國明鏡週刊有篇報導說台灣是貪婪之島,十多年後貪婪之島卻變成愚蠢之島 =.=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什麼叫金融業的專業 - 金融海嘯之後
其實,我離開金融業非常久了(茶),原本對於這個主題是沒啥興趣寫的,不過因為這波金融動盪還在搖晃中,加上今天發生的某件事讓我對金融業這個「問題產業」頗有些意見。
據說台灣從事金融相關行業的人非常非常多,但是這些從業人員中,上從老總下至坐櫃台的小行員,有幾個人曾經想過金融業這行業存在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大家好端端的為什麼要把錢拿給銀行讓銀行去花?貨幣銀行學的課本都會說:『金融業是賺取利差的』,那麼為什麼這個利差要讓銀行去賺而不是你或我去賺?所有的課本都會避談這種問題,上課的老師或許會用「所以金融業是政府特許行業」來帶過。但是這樣還是沒有解決問題?如果政府要賺前衛什麼不把銀行收歸國有,卻要開放給特定人賺?官商勾結絕對不會是問題的答案,不用往這方向猜。
先把賺利差這個行為分解一下,用比較低的利息向債主借一筆錢,再用比較高的利息把錢借給別人,這樣的行為叫做賺利差。這也就是銀行的主要收入,較低的利息叫做存款,較高的利息叫做放款。存款與放款之間的利率差額就是銀行的利潤所在,雖然現在一堆銀行大喊要轉型成專業投資或服務導向等阿里不達的名詞,存放款利差才是銀行存活的基石。
為什麼利差要讓銀行賺,而不讓你或我來賺?政府特許是個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利差這東西看不到摸不著,路上這麼多人你怎麼知道誰要借錢,誰又能付得出比較高的利息?媒合借貸雙方,這才是銀行的基本專業。銀行家的工作就是當「有餘錢的人」與「有能力付出利息的人」中間的橋樑,並承擔借款人倒帳的風險。坦白說,全台灣的銀行沒有哪家在這方面下苦功的,連基本的都做不好,就我個人看法是,倒了也不足道。
80年代以後,華爾街的貪婪人士開始設計一堆吸血的「金融創新產品」,說穿了這些創新其實就是設計賭局抽庸。只不過層層包裝之後,連這群華爾街的貪婪惡魔們都搞不清楚這一張張的「衍生性商品」賭的是什麼。用金融包裝賭局,再透過全世界的銀行賣出去賭注,卻自栩為專業投資銀行。傳統銀行員的專業變成販賣這些金融商品,甚至嫌棄一般行員業績不好,另外設立了理專這位置來推銷這些「金融黑心商品」賺取高額手續費。試想,光代替客戶寫寫申請書就能收取3%的佣金這中間豈能沒有詐,不過是刻意選擇忽略罷了。
賺利差的心態與賺手續費的心態中間的矛盾再哪裡?想要賺利差要同時照顧兩個面向,有餘錢的人(存戶)、有能力付出利息的人(借款人)。存戶的錢其實就是銀行自己的錢,所以保障存戶的錢不要受損是符合銀行自身利益的。但是現在的銀行純以手續費高低來賣這些「金融商品」,把風險丟給客戶去承擔,坦白說已經失去了銀行業的存在目的。像這波造成客戶大規模失血的幾家銀行,中信、台新、富邦、玉山等等都違背了銀行業的基本專業,理當受到一定的懲罰。
雖然政府的金融監管機關動用行政罰則會是最快實現正義的方法,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手段是下策。理由在於專業與道德並不應該由法律或行政命令硬性規定,也就是說這應該是屬於市場競爭的一部份。政府機關該做的不是跳到場中當裁判,而是坦白的揭露訊息,降低資訊的取得成本。哪家銀行有販賣給客戶爆發問題的連動債、金額多少、後續處理方式等等都應該要公開給社會大眾,讓投資人與存戶有選擇的依據。這樣才能逐步改善金融業的經營環境(其實這社會上很多地方都需要陽光照射),不然一堆銀行在那邊喊過度競爭特別是有些做的不好的喊得還比別人大聲。銀行好或不好並不是只看它的財報有沒有賺錢,還有很多軟性的項目應該要揭露,在門口放個人鞠躬跟銀行做的好不好其實是一點關係也沒有。哪家銀行能提供「借」「貸」雙方的平台才是專業與否的標準。
據說台灣從事金融相關行業的人非常非常多,但是這些從業人員中,上從老總下至坐櫃台的小行員,有幾個人曾經想過金融業這行業存在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大家好端端的為什麼要把錢拿給銀行讓銀行去花?貨幣銀行學的課本都會說:『金融業是賺取利差的』,那麼為什麼這個利差要讓銀行去賺而不是你或我去賺?所有的課本都會避談這種問題,上課的老師或許會用「所以金融業是政府特許行業」來帶過。但是這樣還是沒有解決問題?如果政府要賺前衛什麼不把銀行收歸國有,卻要開放給特定人賺?官商勾結絕對不會是問題的答案,不用往這方向猜。
先把賺利差這個行為分解一下,用比較低的利息向債主借一筆錢,再用比較高的利息把錢借給別人,這樣的行為叫做賺利差。這也就是銀行的主要收入,較低的利息叫做存款,較高的利息叫做放款。存款與放款之間的利率差額就是銀行的利潤所在,雖然現在一堆銀行大喊要轉型成專業投資或服務導向等阿里不達的名詞,存放款利差才是銀行存活的基石。
為什麼利差要讓銀行賺,而不讓你或我來賺?政府特許是個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利差這東西看不到摸不著,路上這麼多人你怎麼知道誰要借錢,誰又能付得出比較高的利息?媒合借貸雙方,這才是銀行的基本專業。銀行家的工作就是當「有餘錢的人」與「有能力付出利息的人」中間的橋樑,並承擔借款人倒帳的風險。坦白說,全台灣的銀行沒有哪家在這方面下苦功的,連基本的都做不好,就我個人看法是,倒了也不足道。
80年代以後,華爾街的貪婪人士開始設計一堆吸血的「金融創新產品」,說穿了這些創新其實就是設計賭局抽庸。只不過層層包裝之後,連這群華爾街的貪婪惡魔們都搞不清楚這一張張的「衍生性商品」賭的是什麼。用金融包裝賭局,再透過全世界的銀行賣出去賭注,卻自栩為專業投資銀行。傳統銀行員的專業變成販賣這些金融商品,甚至嫌棄一般行員業績不好,另外設立了理專這位置來推銷這些「金融黑心商品」賺取高額手續費。試想,光代替客戶寫寫申請書就能收取3%的佣金這中間豈能沒有詐,不過是刻意選擇忽略罷了。
賺利差的心態與賺手續費的心態中間的矛盾再哪裡?想要賺利差要同時照顧兩個面向,有餘錢的人(存戶)、有能力付出利息的人(借款人)。存戶的錢其實就是銀行自己的錢,所以保障存戶的錢不要受損是符合銀行自身利益的。但是現在的銀行純以手續費高低來賣這些「金融商品」,把風險丟給客戶去承擔,坦白說已經失去了銀行業的存在目的。像這波造成客戶大規模失血的幾家銀行,中信、台新、富邦、玉山等等都違背了銀行業的基本專業,理當受到一定的懲罰。
雖然政府的金融監管機關動用行政罰則會是最快實現正義的方法,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手段是下策。理由在於專業與道德並不應該由法律或行政命令硬性規定,也就是說這應該是屬於市場競爭的一部份。政府機關該做的不是跳到場中當裁判,而是坦白的揭露訊息,降低資訊的取得成本。哪家銀行有販賣給客戶爆發問題的連動債、金額多少、後續處理方式等等都應該要公開給社會大眾,讓投資人與存戶有選擇的依據。這樣才能逐步改善金融業的經營環境(其實這社會上很多地方都需要陽光照射),不然一堆銀行在那邊喊過度競爭特別是有些做的不好的喊得還比別人大聲。銀行好或不好並不是只看它的財報有沒有賺錢,還有很多軟性的項目應該要揭露,在門口放個人鞠躬跟銀行做的好不好其實是一點關係也沒有。哪家銀行能提供「借」「貸」雙方的平台才是專業與否的標準。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海角七號 - 為什麼不乾脆叫恆春愛情故事
在接收了許多人的推薦之後,終於我也去看了海角七號。雖然還不錯看,不過倒是沒有什麼感動的感覺 =.= 我都會說那是因為旁邊沒有美眉一起看的關係,呵呵,不過這樣的藉口寫在這邊就太混了點。
首先,這是一部成功的愛情電影。擁有所有愛情電影所需要的元素,俊男、美女、淚水、奮鬥、歡笑、美麗的場景、好聽的音樂,一切年輕男女所喜歡的元素都放進來了。愛情永遠是最有吸引力的題材阿,特別是包裝過的愛情故事。如果今天把片名取做「恆春愛情故事」或是「恆春戀愛物語」,我看票房會少個三到四成;「海角七號」這樣的片名反而有更強大的吸引力。
但是愛情這題材每部電影或多或少都會沾點邊,並不是每部片都能夠成功。我個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部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是蔡明亮拍的「愛情萬歲」,由楊貴媚主演,最後五分鐘楊貴媚踩著高跟鞋在大安森林公園裡不停的走著,走著,越走越快,到最後崩潰的大哭,然後電影結束。相信有看過的人都會印象深刻,不過相信能有足夠耐心看完整部電影的人應該不太多。人們喜歡美好的幻影,愛情電影的存在目的是為了幫助觀眾的愛情,而不是要探討愛情的本質。
魏德聖導演很充分的掌握了這點,就像海報中男女主角在夕陽下的沙灘相擁,當電影演到這伸手握住旁邊美眉的纖纖玉手不是很理所當然嗎?(女生則可以把頭靠到旁邊男士的肩膀上)觀眾付錢進到電影院想得到的是什麼?大多數人並不會想在黑漆漆的電影院中思索愛情的本質與意義,但是如果能夠在電影院中拉近與心儀女孩的距離,幾百塊錢的電影票一點都不貴阿。
不過就算知道觀眾的心理,要怎樣揉合種種元素組成一部電影,也不是簡單的小工作。其中最根本的是選角。魏導在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有提到,他是選有經驗的老演原來作為配角,用來帶領沒經驗的主要演員。確實主要角色中除了女主角田中千繪外都是新手演員。但是光用有經驗的演原來撐場並不足夠,最重要的是角色是根據演員的背景去設計,演員在戲中的演出很大半是表現自己,這才是讓戲劇性大幅提高的主因。
還有親切感跟笑料,從電影一開始慢慢鋪陳出的點點笑料,讓觀眾能發出會心一笑,這樣可以消除觀影者彼此之間的隔閡,讓主線的男女主角愛情可以成為觸發觀眾愛情的催化劑。就商業電影的角度來說「海角七號」無疑是很成功的,它帶給觀眾許多想要的東西,並把會讓觀眾困惑的元素切開,比如說父子間的感情矛盾,只是輕輕帶過;馬拉桑為了業績的種種小手段也淡淡美化;日據時代結束的大時代動盪也刻意略過。整部片中沒有黑暗的地方,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種種溫情。這種電影或電視劇如果多一點,是不是這個社會可以變得比較好呢?
就市場面來看,本片有些地方不是處理得很妥當,比方說碼頭送別那一幕。因為這一段的關係,這部電影應該是沒辦法到大陸播出。(改成梁文音一個人在碼頭上看著船航向夕陽如何?)不過如果能打進日本市場,五千萬的投資應該也可以有倍數的利潤。「海角七號」的票房應該可以給國片市場一劑強心針,希望能因此讓國片多一點生機阿。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追尋現代中國 - 現代知識份子必讀之書
追尋現代中國是史景遷的作品,從明朝萬曆皇帝開始到二十世紀結束,兩百多年的時間,娓娓到來中國從中古時代轉型到現代的點點滴滴。脈絡清晰考證詳盡一向是史景遷的特色,看他的作品常會令人感到汗顏,一個外國人卻比我們還要更加瞭解中國歷史。
追尋現代中國總共分為三冊,坦白說不是很容易讀。史景遷與黃仁宇相同把晚明時奇萬曆皇帝主政年代當做中國近代史的起點,而不像傳統中國人自己做的分隔,從鴉片戰爭開始算做近代。在史景鉛筆下一點一滴的揭露出鴉片戰爭的必然發生,以及清廷必然戰敗的事實。這場戰爭並不是偶然而是東西方在各自歷史走向上所必然出現的摩擦,鴉片戰徵候中國的現代化過程受到外來力量相當大的影響,對於傳統的保留與放棄也形成了各種思想與流派,即使到2008年的今天這些相關爭論仍然在你我之間迴盪。
這三本書實在是值得所有自許為知識份子的中國人一讀。(也就是說,所有受過大學教育的人都應該要有唸過啦)與其看自稱大師的李敖所說的歷史秘辛,閱讀這三本書對於很多歷史共業會有更清楚的理解。台灣何以會是台灣,國民黨如何失去政權,共產黨何以能擊敗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這兩百年來已經有答案的問題為何?還不知道答案的問題又有哪些。未來所面對的挑戰又是什麼?
歷史沒辦法給我們答案,但是不瞭解歷史絕對找不到答案。如果有詳細讀過這三本書,很多吵鬧不休的政治問題就不成問題了,以私利而謀扭曲歷史,終究是無法永遠掩蓋事實。
追尋現代中國總共分為三冊,坦白說不是很容易讀。史景遷與黃仁宇相同把晚明時奇萬曆皇帝主政年代當做中國近代史的起點,而不像傳統中國人自己做的分隔,從鴉片戰爭開始算做近代。在史景鉛筆下一點一滴的揭露出鴉片戰爭的必然發生,以及清廷必然戰敗的事實。這場戰爭並不是偶然而是東西方在各自歷史走向上所必然出現的摩擦,鴉片戰徵候中國的現代化過程受到外來力量相當大的影響,對於傳統的保留與放棄也形成了各種思想與流派,即使到2008年的今天這些相關爭論仍然在你我之間迴盪。
這三本書實在是值得所有自許為知識份子的中國人一讀。(也就是說,所有受過大學教育的人都應該要有唸過啦)與其看自稱大師的李敖所說的歷史秘辛,閱讀這三本書對於很多歷史共業會有更清楚的理解。台灣何以會是台灣,國民黨如何失去政權,共產黨何以能擊敗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這兩百年來已經有答案的問題為何?還不知道答案的問題又有哪些。未來所面對的挑戰又是什麼?
歷史沒辦法給我們答案,但是不瞭解歷史絕對找不到答案。如果有詳細讀過這三本書,很多吵鬧不休的政治問題就不成問題了,以私利而謀扭曲歷史,終究是無法永遠掩蓋事實。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從賀陳旦被撤換說起
今天早上看到新聞的跑馬燈,才發現到中華電信的董總都更動了,賀陳旦離職,董事長由原本總座接任,總經理則由副總張曉東升任。提前10個月卸任據說是因為受到最近阿扁風暴的牽連,在加上中華電多家轉投資的投資效果不佳,以及前幾個月的外匯操作失利造成巨額虧損。幾件事情累加下來被撤換其實可以預料。
當年賀陳旦剛上任的時候,我正在y公司於hinet所租的機房中「堆積木」。就是把一台一台的主機給疊到機架上,y公司使用的是開放式的機架,遠遠看去相當壯觀。為什麼說是堆積木,因為那其實只是一時興起,就為了想看看整排裝滿機器會是什麼景象,然後我很無聊的把一台一台的Compaq主機給上架。那時候所用的機器型號是DL320,全台灣只有y公司在用,前方是白色的,10台一個block的堆起來,遠遠看去就像是塊豆腐干,效果很明顯。
據說當時賀陳旦剛上任的時候去Hinet IDC視察時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實連y公司都沒幾個人看過那景象),深深覺得跨國企業果然有專業。(另一個其實是,那些機器有一大堆只是堆上去還沒插電)從此Hinet改變了原本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心態,開始尋求異業(勉強算異業吧)結盟的機會。其中y公司就是第一個得益者。(Hinet全力支持y公司的需要,全盛時期有1/3的機房空間都是y公司租用,導致其他競爭者無法擴充設備)
賀陳旦主掌中華電信的這幾年,中華電信在本業上擊退各家民營業者守住獨大地位,全民釋股躲過財團入主危機,戰功彪炳。但是對內採取強硬態度也造成中華電信內部不少反彈,許多決策也沒有取得內部共識,而是憑一己決心推動,比方說MOD,也讓他在內部樹立不少敵人也造成不少爭議。以到目前為止的成績來看,賀陳旦確實是個人才,雖說當年因政治力上台,如今因政治力而下台,但是他在中華電信這幾年確實讓中華電信這隻大象跳起舞來。
而中華電信獨大是否對整個社會有利就很難說了。
當年賀陳旦剛上任的時候,我正在y公司於hinet所租的機房中「堆積木」。就是把一台一台的主機給疊到機架上,y公司使用的是開放式的機架,遠遠看去相當壯觀。為什麼說是堆積木,因為那其實只是一時興起,就為了想看看整排裝滿機器會是什麼景象,然後我很無聊的把一台一台的Compaq主機給上架。那時候所用的機器型號是DL320,全台灣只有y公司在用,前方是白色的,10台一個block的堆起來,遠遠看去就像是塊豆腐干,效果很明顯。
據說當時賀陳旦剛上任的時候去Hinet IDC視察時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實連y公司都沒幾個人看過那景象),深深覺得跨國企業果然有專業。(另一個其實是,那些機器有一大堆只是堆上去還沒插電)從此Hinet改變了原本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心態,開始尋求異業(勉強算異業吧)結盟的機會。其中y公司就是第一個得益者。(Hinet全力支持y公司的需要,全盛時期有1/3的機房空間都是y公司租用,導致其他競爭者無法擴充設備)
賀陳旦主掌中華電信的這幾年,中華電信在本業上擊退各家民營業者守住獨大地位,全民釋股躲過財團入主危機,戰功彪炳。但是對內採取強硬態度也造成中華電信內部不少反彈,許多決策也沒有取得內部共識,而是憑一己決心推動,比方說MOD,也讓他在內部樹立不少敵人也造成不少爭議。以到目前為止的成績來看,賀陳旦確實是個人才,雖說當年因政治力上台,如今因政治力而下台,但是他在中華電信這幾年確實讓中華電信這隻大象跳起舞來。
而中華電信獨大是否對整個社會有利就很難說了。
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轉載」前HP大中華區總裁孫振耀退休後九大感言
在ptt的salary上看到這篇文章,非常長的文,但值得每各有能力閱讀的人仔細讀完。畢竟很少有機會看到這種充滿智慧的文章。真是希望我周遭也有這種睿智的人阿。
P.S.文中多次提到天涯,那是指這篇文章的最早發文處,天涯論壇。
==========================================
來源: TechWeb日期:2008.04.22 09:59
近日,前HP大中華區總裁孫振耀撰文談退休後的生活感言。其中對生活、工作、職場、跳槽、機遇等多方面闡述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及感悟。以下是其退休後的九大感言:
一、關於工作與生活
我有個有趣的觀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歲的白領,40歲以上的員工很少,二三十歲的外企員工是意氣風發的,但外企公司40歲附近的經理人是很尷尬的。我見過的40歲附近的外企經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後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說,唐駿。外企員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並非個人的成功,西門子的確比國美大,但並不代表西門子中國經理比國美的老闆強,甚至可以說差得很遠。而進外企的人往往並不能很早理解這一點,把自己的成功90%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實際上,外企公司隨便換個中國區總經理並不會給業績帶來什麼了不起的影響。好了問題來了,當這些經理人40多歲了,他們的薪資要求變得很高,而他們的才能其實又不是那麼出眾,作為外企公司的老闆,你會怎麼選擇?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強幹精力衝沛的年輕人,有的是,為什麼還要用你?
從上面這個例子,其實可以看到我們的工作軌跡,二三十歲的時候,生活的壓力還比較小,身體還比較好,上面的父母身體還好,下面又沒有孩子,不用還房貸,也沒有孩子要上大學,當個外企小白領還是很光鮮的,掙得不多也夠花了。但是人終歸要結婚生子,終歸會老,到了40歲,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藥,要有人看護,自己要還房貸,要過基本體面的生活,要養小孩……那個時候需要掙多少錢才夠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遠一點,一時的誰高誰低並不能說明什麼。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不太贊成過於關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沒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這在剛剛出校園的學生中間是很常見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這好比是一場馬拉鬆比賽,和真正的馬拉鬆比賽不同的是,這次比賽沒有職業選手,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機會。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堅持不到終點,大多數人最後是走到終點的,只有少數人是跑過終點的,因此在剛開始的時候,去搶領先的位置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剛進社會的時候如果進500強公司,大概能拿到3k-6k/月的工資,有些特別技術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問題是,5年以後拿多少?估計5k-10k了不起了。起點雖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後面的年輕人追趕的壓力越來越大。
我前兩天問我的一個銷售,你會的這些東西一個新人2年就都學會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卻只是你的一半,到時候,你怎麼辦?
職 業生涯就像一場體育比賽,有初賽、複賽、決賽。初賽的時候大家都剛剛進社會,大多數都是實力一般的人,這時候努力一點認真一點很快就能讓人脫穎而出,於是 有的人二十多歲做了經理,有的人遲些也終於贏得了初賽,三十多歲成了經理。然後是複賽,能參加複賽的都是贏得初賽的,每個人都有些能耐,在聰明才智上都不 成問題,這個時候再想要勝出就不那麼容易了,單靠一點點努力和認真還不夠,要有很強的堅忍精神,要懂得靠團隊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長遠的眼光……
看 上去贏得複賽並不容易,但,還不是那麼難。因為這個世界的規律就是給人一點成功的同時讓人驕傲自滿,剛剛贏得初賽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贏得的僅僅是初賽,有 了一點小小的成績大多數人都會驕傲自滿起來,認為自己已經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學習了,他們會認為之所以不能再進一步已經不是自己的原因了。雖然他 們仍然不好對付,但是他們沒有耐性,沒有容人的度量,更沒有清晰長遠的目光。就像一隻憤怒的鬥牛,雖然猛烈,最終是會敗的,而贏得複賽的人則像鬥牛士一 樣,不急不躁,跟隨著自己的節拍,慢慢耗盡對手的耐心和體力。贏得了複賽以後,大約已經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職業經理人了,當上了中小公司的總經理,大公司的 副總經理,主管著每年幾千萬乃至幾億的生意。
最 終的決賽來了,說實話我自己都還沒有贏得決賽,因此對於決賽的決勝因素也只能憑自己的猜測而已,這個時候的輸贏或許就像武俠小說裡寫得那樣,大家都是高 手,只能等待對方犯錯了,要想輕易擊敗對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渾身解數,還需要一點運氣和時間。世界的規律依然發揮著作用,贏得複賽的人已經不只是驕傲 自滿了,他們往往剛愎自用,聽不進去別人的話,有些人的脾氣變得暴躁,心情變得浮躁,身體變得糟糕,他們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在決賽中要做的只是不被 自己擊敗,等著別人被自己擊敗。這和體育比賽是一樣的,最後高手之間的比賽,就看誰失誤少誰就贏得了決賽。
二、根源
你工作快樂麼?你的工作好麼?
有 沒有覺得幹了一段時間以後工作很不開心?有沒有覺得自己入錯了行?有沒有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有沒有覺得工作像一團亂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種痛苦?有 沒有很想換個工作?有沒有覺得其實現在的公司並沒有當初想像得那麼好?有沒有覺得這份工作是當初因為生存壓力而找的,實在不適合自己?你從工作中得到你想 要得到的了麼?你每天開心麼?
天涯上憤怒的人很多,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不快樂?你為什麼憤怒?
其實,你不快樂的根源,是因為你不知道要什麼!你不知道要什麼,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麼,你不知道追求什麼,所以你什麼也得不到。
我總覺得,職業生涯首先要關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麼?大多數人大概沒想過這個問題,唯一的想法只是——我 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錯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對於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幾年重來一次找工作的過程麼?你想每年都在這種對於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 安中度過麼?不想的話,就好好想清楚。飲鴆止渴,不能因為口渴就拼命喝毒藥。越是焦急,越是覺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飢不擇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敗, 你的經歷越來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著你的簡歷就皺眉頭。於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惡性循環。最終只能哀嘆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時,只能到天涯上來發 洩一把,在失敗者的共鳴當中尋求一點心理平衡罷了。大多數人都有生存壓力,我也是,有生存壓力就會有很多焦慮,積極的人會從焦慮中得到動力,而消極的人則 會因為焦慮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須在壓力下做出選擇,這就是世道,你喜歡也罷不喜歡也罷。
一般我們處理的事情分為重要的事情和緊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會常常去做緊急的事情。 比如鍛煉身體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則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鍛煉身體保持健康,就會常常為了病痛煩惱。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緊急的事 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麼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會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緊急的事 情給人的壓力比較大,迫使人們去趕緊做,相對來說重要的事情反而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大多數人做事情都是以壓力為導向的,壓力之下,總覺得非要先做緊急的事情,結果就是永遠到處救火,永遠沒有停歇的時候。 (很 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隊一樣忙碌痛苦,也是因為工作中沒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說自己活在水深火熱為了生存顧不上那麼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難是當初你 們沒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結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們還是因為急於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麼或許將來要繼續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結果。
我始終覺得我要說的話題,沉重了點,需要很多思考,遠比唐笑打武警的話題來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沒有輕鬆的成功,成功,要付代價。請先忘記一切的生存壓力,想想這輩子你最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最要緊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麼。
三、什麼是好工作
當初微軟有個唐駿,很多大學裡的年輕人覺得這才是他們嚮往的職業生涯,我在清華bbs裡發的帖子被這些學子們所不屑,那個時候學生們只想出國或者去外企,不過如今看來,我還是對的,唐駿去了盛大,陳天橋創立的盛大,一家民營公司。一個高學歷的海歸在500強的公司裡拿高薪水,這大約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問題是,每年畢業的大學生都在做這個夢,好的職位卻只有500個。
人 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歡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歡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認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裡呢?好吧,他們在比較好的寫字樓, 這是你想要的麼?他們出差住比較好的酒店,這是你想要的麼?別人會羨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這是你想要的麼?那一切都是給別人看的,你幹嗎要活得那麼辛苦 給別人看?另一方面,他們薪水福利一般,並沒有特別了不起,他們的晉昇機會比較少,很難做到很高階的主管,他們雖然厭惡常常加班,卻不敢不加班,因為"你不干有得是人幹",大部分情況下會找個台灣人香港人新加坡人來管你,而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你想清楚了麼? 500強一定好麼?找工作究竟是考慮你想要什麼,還是考慮別人想看什麼?
我 的大學同學們大多數都到美國了,甚至畢業這麼多年了,還有人最近到國外去了。出國真的有那麼好麼?我的大學同學們,大多數還是在博士、博士後、訪問學者地 掙扎著,至今只有一個正經在一個美國大學裡拿到個正式的教職。國內的教授很難當麼?我有幾個表親也去了國外了,他們的父母獨自在國內,沒有人照顧,有好幾 次人在家裡昏倒都沒人知道,出國,真的這麼光彩麼?就像有人說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覺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總想找到那個最好的,可是,什麼是最好的?你覺得是最好的那個,是因為你的確了解,還是因為別人說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對於別人是最好的,對於你也一定是最好的麼?
對於自己想要什麼,自己要最清楚,別人的意見並不是那麼重要。很多人總是常常被別人的意見所影響,親戚的意見,朋友的意見,同事的意見……問題是,你究竟是要過誰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續集,也不是兒女一生的前傳,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對自己的一生負責,別人無法也負不起這個責任。自己做的決定,至少到最後,自己沒什麼可後悔。對於大多數正常智力的人來說,所做的決定沒有大的對錯,無論怎麼樣的選擇,都是可以嘗試的。比如你沒有考自己上的那個學校,沒有入現在這個行業,這輩子就過不下去了?就會很失敗?不見得。
我想,好工作,應該是適合你的工作,具體點說,應該是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東西的工作, 你或許應該以此來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規模,外企還是國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來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賺錢多 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還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麼,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麼,你就永遠也不會找到好工作,因為你永遠只看到你得不到的東西,你得到的, 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經在你的身邊,只是,你還沒有學會珍惜。人們總是盯著得不到的東西,而忽視了那些已經得到的東西。
四、普通人
我發現中國人的勵志和國外的勵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國的勵志比較鼓勵人立下大志願,臥薪嘗膽,有朝一日成富成貴。而國外的勵志比較鼓勵人勇敢面對現實生活,面對普通人的困境,雖然結果也是成富成貴,但起點不一樣,相對來說,我覺得後者在操作上更現實,而前者則需要用999個失敗者來堆砌一個成功者的故事。
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這件事是很準的。因此,我們不會買彩票中500萬,我們不會成為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我們不會坐飛機掉下來,我們當中很少的人會創業成功,我們之中有30%的人會離婚,我們之中大部分人會活過65歲……
所以請你在想自己要什麼的時候,要得"現實"一點,你說我想要做李嘉誠,抱歉,我幫不上你。成為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這種人,是靠命的,看我寫的這篇文章絕對不會讓你成為他們,即使你成為了他們,也絕對不是我這篇文章的功勞。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真正當皇帝的只有一個人,王侯將相,人也不多。目標定得高些對於喜歡挑戰的人來說有好處,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反而比較容易灰心沮喪,很容易就放棄了。
回過頭來說,李嘉誠比你有錢大致50萬倍,他比你更快樂麼?或許。有沒有比你快樂50萬倍,一定沒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快樂 一兩 倍,甚至有可能還不如你快樂。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是和別人比賽,比誰要得更多更高,比誰的目標更遠大。雖然成為李嘉誠這個目標很宏大,但你並不見得會從這個目標以及追求目標的過程當中獲得快樂,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你必須聽聽你內心的聲音,尋找真正能夠使你獲得快樂的東西,那才是你想要的東西。
你想要的東西,或者我們把它稱之為目標,目標其實並沒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為自己的目標沒有別人遠大而不好意思,達到自己的目標其實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樂卻是一樣的。我們追逐成功,其實追逐的是成功帶來的快樂,而非成功本身。職業生涯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被攀比的心態蒙住眼睛,忘記了追求的究竟是什麼,忘記了是什麼能使我們更快樂。
社會上一夜暴富的新聞很多,這些消息,總會在我們的心裡面掀起很多漣漪,漣漪多了就變成驚濤駭浪,心裡的驚濤駭浪除了打翻承載你目標的小船,並不會使得你也一夜暴富。 "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揍。"我們這些普通人既沒有當賊的勇氣,又缺乏當賊的狠辣絕決,雖然羨慕吃肉,卻更害怕挨揍,偶爾看到幾個沒挨揍的賊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動,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賊,卻也不敢。
我還是過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樂,至少,晚上睡得著覺。
五、跳槽與積累
首先要說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個性,天涯上或許會有人覺得你很有個性而叫好,煤氣公司電話公司不會因為覺得你很有個性而免了你的帳單。當你很帥地炒掉了你的老闆,當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賬單還是要照付,只是你賺錢的時間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沒人受損失。
我 並不反對跳槽,但跳槽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頻繁跳槽的後果是讓人覺得沒有忠誠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現在很多人從網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網站 常常給人出些餿主意,要知道他們是盈利性企業,當然要從自身盈利的角度來考慮,大家越是頻繁跳槽頻繁找工作他們越是生意興隆,所以鼓動人們跳槽是他們的工 作。所以他們會常常告訴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報"又是"讚歎自由奔放的靈魂"。至於是否會因此讓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決問題,是否更加開心,那個,他們管不著。
要跳槽肯定是有問題,一般來說問題發生了,躲是躲不開的,很多人跳槽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不開心,如果這種不開心,在現在這個公司不能解決,那麼在下一個公司多半也解決不掉。你必須相信,90%的情況下,你所在的公司並沒有那麼爛,你認為不錯的公司也沒有那麼好。就像圍城裡說的,"城裡的人拼命想衝出來,而城外的人拼命想衝進去。"每個公司都有每個公司的問題,沒有問題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換個環境你都不知道會碰到什麼問題,與其如此,不如就在當下把問題解決掉。很多問題當你真的想要去解決的時候,或許並沒有那麼難。有的時候你覺得問題無法解決,事實上,那隻是"你覺得"。
人生的曲線應該是曲折向上的,偶爾會遇到低谷但大趨勢總歸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像脈衝波一樣每每回到起點,我見過不少面試者,30多歲了,四五份工作經歷,每次多則3年,少則1年,30多歲的時候回到起點從一個初級職位開始乾起,拿基本初級的薪水,和20多歲的年輕人一起競爭,不覺得有點辛苦麼?這種日子好過麼?
我非常不贊成在一個行業超過3年以後換行業,基本上,35歲以前我們的生存資本靠打拼,35歲以生存的資本靠的就是積累,這種積累包括人際關係,經驗,人脈,口碑……如果常常更換行業,代表幾年的積累付之東流,一切從頭開始,如果換了兩次行業,35歲的時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積累,而一個沒有換過行業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積累,誰會佔優勢?工作到2-3年 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工作不順利,好像到了一個瓶頸,心情煩悶,就想辭職,乃至換一個行業,覺得這樣所有一切煩惱都可以拋開,會好很多。其實這樣做只是讓你 從頭開始,到了時候還是會發生和原來行業一樣的困難,熬過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過程,每個人的職業生涯中都會碰到幾個瓶頸,你熬 過去了而別人沒有熬過去你就領先了。跑長跑的人會知道,開始的時候很輕鬆,但是很快會有第一次的難受,但過了這一段又能跑很長一段,接下來會碰到第二次的 難受,堅持過了以後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復,難受一次比一次厲害,直到堅持不下去了。大多數人第一次就堅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堅持到第二次,第三次雖然大家都 堅持不住了,可是跑到這裡的人也沒幾個了,這點資本足夠你安穩活這一輩子了。
一 份工作到兩三年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變成熟手,這個時候往往會陷入不斷的重複,有很多人會覺得厭倦,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已經搞懂了一切,從而懶得去尋求進步 了。很多時候的跳槽是因為覺得失去興趣了,覺得自己已經完成比賽了。其實這個時候比賽才剛剛開始,工作兩三年的人,無論是客戶關係,人脈,手下,和領導的 關係,在業內的名氣……還都是遠遠不夠的,但稍有成績的人總是會自我感覺良好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跟客戶關係鐵得要命,覺得自己在業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實可以肯定地說,一定不是,這個時候,還是要拿出前兩年的干勁來,穩紮穩打,積累才剛剛開始。
你 足夠了解你的客戶嗎?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嗎?你足夠了解你的老闆麼?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嗎?你足夠了解你的手下麼?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麼 嗎?如果你不知道,你憑什麼覺得自己已經積累夠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麼能讓他們幫你的忙,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如果他們不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你 又何來的成功?
六、等待
這是個浮躁的人們最不喜歡的話題,本來不想說這個話題,因為會引起太多的爭論,而我又無意和人爭論這些,但是考慮到對於職業生涯的長久規劃,這是一個躲避不了的話題,還是決定寫一寫,不愛看的請離開吧。
並不是每次穿紅燈都會被汽車撞,並不是每個罪犯都會被抓到,並不是每個錯誤都會被懲罰,並不是每個貪官都會被槍斃,並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會得到回報,並不是你的每一次堅持都會有人看到,並不是你每一點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報,並不是你的每一個善意都能被理解……這個,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夠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氣麼?如果沒有,你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麼?有很多時候,人需要一點耐心,一點信心。每個人總會輪到幾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辦法。
有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屬於你的那一刻。周潤發等待過,劉德華等待過,周星馳等待過,王菲等待過,張藝謀也等待過……看到 了他們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當初他們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馬獎影帝在街邊擺地攤?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劇場裡給一位觀眾說相聲?你可 曾看到周星馳的角色甚至連一句台詞都沒有?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悶的日子,我幾乎能想像得出來他們藉酒澆愁的樣子,我也能想像得出他們為了生存而掙 扎的窘迫。在他們一生最中燦爛美好的日子裡,他們渴望成功,但卻兩手空空,一如現在的你。沒有人保證他們將來一定會成功,而他們的選擇是耐住寂寞。如果當 時的他們總念叨著'成功只是屬於特權階級的',你覺得他們今天會怎樣?
曾經我也不明白有些人為什麼並不比我有能力卻要坐在 我的頭上,年紀比我大就一定要當我的領導麼?為什麼有些爛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賺錢?為什麼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的人能那麼容易賺錢,而輪到我們的時候,什麼事 情都要正規化了?有一天我突然想,我還在上學的時候他們就在社會裡掙扎奮鬥了,他們在社會上奮鬥積累了十幾二十年,我們新人來了,他們有的我都想要,我這 不是在要公平,我這是在要搶劫。因為我要得太急,因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歲的男人,沒有錢,沒有事業,卻有蓬勃的慾望。
人 總是會遇到挫折的,人總是會有低潮的,人總是會有不被人理解的時候的,人總是有要低聲下氣的時候,這些時候恰恰是人生最關鍵的時候,因為大家都會碰到挫 折,而大多數人過不了這個門檻,你能過,你就成功了。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需要耐心等待,滿懷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會放棄你,機會總會來的。至少,你 還年輕,你沒有坐牢,沒有生治不了的病,沒有欠還不起的債。比你不幸的人遠遠多過比你幸運的人,你還怕什麼?路要一步步走,雖然到達終點的那一步很激動人 心,但大部分的腳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沒有這些腳步,或者耐不住這些平凡枯燥,你終歸是無法迎來最後的那些激動人心。
逆境,是上帝幫你淘汰競爭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別人也不好受,你堅持不下去了,別人也一樣,千萬不要告訴別人你堅持不住了,那隻能讓別人獲得堅持的信心,讓競爭者看著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賽。勝利屬於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 最絕望的時候,我會去看電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JerryMaguire》,讓自己重新鼓起勇氣,因為,無論什麼時候,我們總還是有希望。當所有的人離開的時候,我不失去希望, 我不放棄。每天下班坐在車裡,我喜歡哼著《隱形的翅膀》看著窗外,我知道,我在靜靜等待,等待屬於我的那一刻。
原貼裡伊吉網友的話我很喜歡,抄錄在這裡: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特殊者
含著金匙出生、投胎到好家庭、工作安排到電力局拿1w月薪這樣的小概率事件,當然最好輪到自己
紅軍長征兩萬五、打成右派反革命、胼手胝足犧牲尊嚴去奮鬥,最好留給祖輩父輩和別人
自然,不是每個吃過苦的人都會得到回報
但是,任何時代,每一個既得利益者身後,都有他的祖輩父輩奮鬥掙扎乃至流血付出生命的身影 羨慕別人有個好爸爸,沒什麼不可以
問題是,你的下一代,會有一個好爸爸嗎?
至於問到為什麼不能有同樣的贏面概率?我只能問:為什麼物種競爭中,人和猴子不能有同樣的贏面概率?
物競天擇。猴子的靈魂不一定比你卑微,但你身後有幾十萬年的類人猿進化積澱。
七、入對行跟對人
在 中國,大概很少有人是一份職業做到底的,雖然如此,第一份工作還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兩件事情格外重要,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事情是跟人。第一份工作 對人最大的影響就是入行,現代的職業分工已經很細,我們基本上只能在一個行業裡成為專家,不可能在多個行業裡成為專家。很多案例也證明即使一個人在一個行 業非常成功,到另外一個行業,往往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情,'你想改變世界,還是想賣一輩子汽水?'是喬布斯邀請百事可樂總裁約翰·斯考利加盟蘋果時所說的 話,結果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約翰,到了蘋果表現平平。其實沒有哪個行業特別好,也沒有哪個行業特別差,或許有報導說哪個行業的平均薪資比較高,但是他們 沒說的是,那個行業的平均壓力也比較大。看上去很美的行業一旦進入才發現很多地方其實並不那麼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見。
說實話,我自 己都沒有發大財,所以我的建議只是讓人快樂工作的建議,不是如何發大財的建議,我們只討論一般普通打工者的情況。我認為選擇什麼行業並沒有太大關係,看問 題不能只看眼前。比如,從前年開始,國家開始整頓醫療行業,很多醫藥公司開不下去,很多醫藥行業的銷售開始轉行。其實醫藥行業的不景氣是針對所有公司的, 並非針對一家公司,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這個時候跑掉是非常不划算的,大多數正規的醫藥公司即使不做新生意撐個兩三年總是能撐的,大多數醫藥銷售靠工資撐 個兩三年也是可以撐的,國家不可能永遠捏著醫藥行業不放的,兩三年以後光景總歸還會好起來的,那個時候別人都跑了而你沒跑,那時的日子應該會好過很多。有 的時候覺得自己這個行業不行了,問題是,再不行的行業,做得人少了也變成了好行業,當大家都覺得不好的時候,往往卻是最好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金融行業好, 金融行業門檻高不說,有多少人削尖腦袋要鑽進去,競爭激勵,進去以後還要時時提防,一個疏忽,就被後來的人給擠掉了,壓力巨大,又如何談得上快樂?也就未 必是'好'工作了。
太陽能這個東西至今還不能進入實際應用的階段,但是中國已經有7家和太陽能有關的公司在紐交所上市了, 國美蘇寧永樂其實是貿易型企業,也能上市,魯泰紡織連續10年利潤增長超過50%,賣茶的一茶一座,賣衣服的海瀾之家都能上市……其實選什麼行業真的不重 要,關鍵是怎麼做。事情都是人做出來的,關鍵是人。
有一點是需要記住的,這個世界上,有史以來直到我們能夠預見得到的未 來,成功的人總是少數,有錢的人總是少數,大多數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數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離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因 此大多數人說好的東西不見得好,大多數人說不好的東西不見得不好。大多數人都去炒股的時候說明跌只是時間問題,大家越是熱情高漲的時候,跌的日子越近。大 多數人買房子的時候,房價不會漲,而房價漲的差不多的時候,大多數人才開始買房子。不會有這樣一件事情讓大家都變成功,發了財,歷史上不曾有過,將來也不 會發生。有些東西即使一時運氣好得到了,還是會在別的時候別的地方失去的。
年輕人在職業生涯的剛開始,尤其要注意的是,要 做對的事情,不要讓自己今後幾十年的人生總是提心吊膽,更不值得為了一份工作賠上自己的青春年華。我的公司是個不行賄的公司,以前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自己 的員工也不理解,不過如今,我們是同行中最大的企業,客戶樂意和我們打交道,尤其是在國家打擊腐敗的時候,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做生意不給錢的名聲,都敢於和 我們做生意。而勇於給錢的公司,不是倒了,就是跑了,要不就是每天睡不好覺,人還是要看長遠一點。很多時候,看起來最近的路,其實是最遠的路,看起來最遠 的路,其實是最近的路。
跟對人是說,入行後要跟個好領導好老師,剛進社會的人做事情往往沒有經驗,需要有人言傳身教。對於一個人的發展來說,一個好領導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好'的標準,不是他讓你少干活多拿錢,而是以下三個。
首 先,好領導要有寬廣的心胸,如果一個領導每天都會發脾氣,那幾乎可以肯定他不是個心胸寬廣的人,能發脾氣的時候卻不發脾氣的領導,多半是非常厲害的領導。 中國人當領導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強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個現像是,領導很有能力,手下一群庸才或者手下一群閒人。如果看到這樣的環境, 還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領導要願意從下屬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一點其實是從面試的時候就能發現的,如果這位領導總是從自己 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幾乎不聽你說什麼,這就危險了。從下屬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並不代表同意下屬的說法,但他必須了解下屬的立場,下屬為什麼要這麼想,然後他 才有辦法說服你,只關心自己怎麼想的領導往往難以獲得下屬的信服。
第三,領導敢於承擔責任,如果出了問題就把責任往下推,有了功勞就往自己身上攬,這樣的領導不跟也罷。選擇領導,要選擇關鍵時刻能抗得住的領導,能夠為下屬的錯誤買單的領導,因為這是他作為領導的責任。
有 可能,你碰不到好領導,因為,中國的領導往往是屁股決定腦袋的領導,因為他坐領導的位置,所以他的話就比較有道理,這是傳統觀念官本位的誤區,可能有大量 的這種無知無能的領導,只是,這對於你其實是好事,如果將來有一天你要超過他,你希望他比較聰明還是比較笨?相對來說這樣的領導其實不難搞定,只是你要把 自己的身段放下來而已。多認識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強的人打交道,同樣能找到好的老師,不要和一群同樣鬱悶的人一起控訴社會,控訴老闆,這幫不上你,只會讓 你更消極。和那些比你強的人打交道,看他們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學習他們,然後跟更強的人打交道。
八、選擇
我們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實是選擇,因此在談職業生涯的時候不得不提到這個話題。
我 始終認為,在很大的範圍內,我們究竟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決定權在我們自己,每天我們都在做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可以不去寫這篇文章,去別人的帖子拍拍磚 頭,也可以寫下這些文字,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整理自己的思路,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讓別人易於閱讀,也可以寫成一堆,我可以就這樣發上來,也可以在發以前再看 幾遍,你可以選擇不刮鬍子就去面試,也可以選擇出門前照照鏡子……每天,每一刻我們都在做這樣那樣的決定,我們可以漫不經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萬 的小選擇累計起來,就決定了最終我們是個什麼樣的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未來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很多人 會說我命苦啊,沒得選擇阿,如果你認為'去微軟還是去IBM''上清華還是上北大''當銷售副總還是當廠長'這種才叫選擇的話,的確你沒有什麼選擇,大多 數人都沒有什麼選擇。但每天你都可以選擇是否為客戶服務更周到一些,是否對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細緻一些,是否把情況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 把不清楚的問題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選擇在是否在痛苦中繼續堅持,是否拋棄掉自己的那些負面的想法,是否原諒一個人的錯誤,是否相信我在這裡寫下的這 些話,是否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生活每天都在給你選擇的機會,每天都在給你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你可以選擇賴在地上撒潑打滾,也可以選擇咬牙站起來。你 永遠都有選擇。有些選擇不是立杆見影的,需要累積,比如農民可以選擇自己常常去澆地,也可以選擇讓老天去澆地,誠然你今天澆水下去苗不見得今天馬上就長出 來,但常常澆水,大部分苗終究會長出來的,如果你不澆,收成一定很糟糕。
每天生活都在給你機會,他不會給你一疊現金也不會 拱手送你個好工作,但實際上,他還是在給你機會。我的家庭是一個普通的家庭,沒有任何了不起的社會關係,我的父親在大學畢業以後就被分配到了邊疆,那個小 縣城只有一條馬路,他們那一代人其實比我們更有理由抱怨,他們什麼也沒得到,年輕的時候文化大革命,書都沒得讀,支援邊疆插隊落戶,等到老了,卻要給年輕 人機會了。他有足夠的理由象成千上萬那樣的青年一樣坐在那裡抱怨生不逢時,怨氣沖天。然而在分配到邊疆的十年之後,國家恢復招研究生,他考回了原來的學 校。研究生畢業,他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單位裡,又是3年以後,國家第一屆招收博士生,他又考回了原來的學校,成為中國第一代博士,那時的他比現在的我年 紀還大。生活並沒有放棄他,他也沒有放棄生活。 10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選擇,他沒有放棄,他沒有破罐子破摔,所以時機到來的時候,他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你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決定在你的每個 小小的選擇之間。
你選擇相信什麼?你選擇和誰交朋友?你選擇做什麼?你選擇怎麼做? ……我們面臨太多的選擇,而這些選擇當中,意識形態層面的選擇又遠比客觀條件的選擇來得重要得多,比如選擇做什麼產品其實並不那麼重要,而選擇怎麼做才重 要。選擇用什麼人並不重要,而選擇怎麼帶這些人才重要。大多數時候選擇客觀條件並不要緊,大多數關於客觀條件的選擇並沒有對錯之分,要緊的是選擇怎麼做。 一個大學生畢業了,他要去微軟也好,他要賣豬肉也好,他要創業也好,他要做遊戲代練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沒有什麼關係,要緊的是,選擇了以後,怎 麼把事情做好。
除了這些,你還可以選擇時間和環境,比如,你可以選擇把這輩子最大的困難放在最有體力最有精力的時候,也可 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歲再說,只是到了40多歲,那正是一輩子最脆弱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個時候碰上了職業危機,實在是一件很苦惱的事 情。與其如此不如在20多歲30多歲的時候吃點苦,好讓自己脆弱的時候活得從容一些。你可以選擇在溫室裡成長,也可以選擇到野外磨礪,你可以選擇在辦公室 吹冷氣的工作,也可以選擇40度的酷熱下,去見你的客戶,只是,這一切最終會累積起來,引導你到你應得的未來。
我不敢說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選擇,但是絕大部分事情你有選擇,只是往往你不把這當作一種選擇。認真對待每一次選擇,才會有比較好的未來。
九、選擇職業
職 業的選擇,總的來說,無非就是銷售、市場、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財務、技術、管理幾個大類,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500強的CEO當中最多的是銷售出 身,第二多的人是財務出身,這兩者加起來大概超過95%。現代IT行業也有技術出身成為老闆的,但實際上,後來他們還是從事了很多銷售和市場的工作,並且 表現出色,公司才獲得了成功,完全靠技術能力成為公司老闆的,幾乎沒有。這是有原因的,因為銷售就是一門跟人打交道的學問,而管理其實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學 問,這兩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東西,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讓別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財務則是從數字的層面了解生意的本質,從宏觀上看待生意的本質,對 於一個生意是否掙錢,是否可以正常運作有著最深刻的認識。
公司小的時候是銷售主導公司,而公司大的時候是財務主導公司,銷 售的局限性在於只看人情不看數字,財務的局限性在於只看數字不看人情。公司初期,運營成本低,有訂單就活得下去,跟客戶也沒有什麼談判的條件,別人肯給生 意做已經謝天謝地了,這個時候訂單壓倒一切,客戶的要求壓倒一切,所以當然要顧人情。公司大了以後,一切都要規範化,免得因為不規範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風 險,同時運營成本也變高,必須提高利潤率,把有限的資金放到最有產出的地方。對於上市公司來說,股東才不管你客戶是不是最近出國,最近是不是那個省又在搞 嚴打,到了時候就要把業績拿出來,拿不出來就拋股票,這個時候就是數字壓倒一切。
前兩天聽到有人說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開 始的時候我們想'能做什麼?',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規模了,我們想'不能做什麼。'很多人在工作中覺得為什麼領導這麼保守,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錯過很多機 會。很多時候是因為,你還年輕,你想的是'能做什麼',而作為公司領導要考慮的方面很多,他比較關心'不能做什麼'。
我並 非鼓吹大家都去做銷售或者財務,究竟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和你究竟要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有關係,有些人就喜歡下班按時回家,看看書聽聽音樂,那也挺好,但就不 適合找個銷售的工作了,否則會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就喜歡出風頭,喜歡成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選擇做財務工作,大概也乾不久,因為一般老闆不喜歡財務太積 極,也不喜歡財務話太多。先想好自己要過怎樣的人生,再決定要找什麼樣的職業。有很多的不快樂,其實是源自不滿足,而不滿足,很多時候是源自於心不定,而 心不定則是因為不清楚究竟自己要什麼,不清楚要什麼的結果就是什麼都想要,結果什麼都沒得到。
我想,我們還是因為生活而工 作,不是因為工作而生活,生活是最要緊的,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總是覺得生活的各方方面都是相互影響的,如果生活本身一團亂麻,工作也不會順利。所 以要有娛樂、要有社交、要鍛煉身體,要有和睦的家庭……最要緊的,要開心,我的兩個銷售找我聊天,一肚子苦水,我問他們, 2年以前,你什麼都沒有,工資不高,沒有客戶關係,沒有業績,處於被開的邊緣,現在的你比那時條件好了很多,為什麼現在卻更加不開心了?如果你做得越好越 不開心,那你為什麼還要工作?首先的首先,人還是要讓自己高興起來,讓自己心態好起來,這種發自內心的改變會讓你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氣質,更能包 容……否則,看看鏡子裡的你,你滿意麼?
有人會說,你說得容易,我每天加班,不加班老闆就會把我炒掉,每天累得要死,哪有 時間娛樂、社交、鍛煉?那是人們把目標設定太高的緣故,如果你還在動不動就會被老闆炒掉的邊緣,那麼你當然不能設立太高的目標,難道你還想每天去打高爾 夫?你沒時間去健身房鍛煉身體,但是上下班的時候多走幾步可以吧,有樓梯的時候走走樓梯不走電梯可以吧?辦公的間隙扭扭脖子拉拉肩膀做做俯臥撑可以吧?誰 規定鍛煉就一定要拿出每天2個小時去健身房?你沒時間社交,每月參加郊遊一次可以吧,週末去參加個什麼音樂班,繪畫班之類的可以吧,去嘗試認識一些同行, 和他們找機會交流交流可以吧?開始的時候總是有些難的,但邁出這一步就會向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而每天工作得很苦悶,剩下的時間用來咀嚼苦悶,只會陷入惡 性循環,讓生活更加糟糕。 雖然離開惠普僅有十五天,但感覺上惠普已經離我很遠。我的心思更多放在規劃自己第二階段的人生,這並非代表我對惠普沒有任何眷戀,主要還是想以此驅動自己 往前走。
万科王石登珠穆朗瑪峰的體驗給我很多啟發,雖然在出發時攜帶大量的物資,但是登頂的過程中,必須不斷減輕負荷,最 終只有一個氧氣瓶和他登上峰頂。登山如此,漫長的人生又何嘗不是。
我宣布退休後,接到同事朋友同學的祝賀。大部分人都認為我能夠在這樣的職位上及年齡選擇退休,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福氣。
還有一部分人懷疑我只是藉此機會換個工作,當然還有一些人說我在HP做不下去了,趁此機會離開。
我多年來已經習慣別人對我的說三道四,但對於好友,我還是挺關心大家是否真正理解我的想法,這也是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由於受我父親早逝的影響,我很早就下定決心,要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願望,我不要像我父親一樣,為家庭生活忙碌一輩子,臨終前感傷,懊惱自己有很多沒有實現的理想。
一本雜誌的文章提到我們在生前就應該思考自己的墓誌銘,因為那代表你自己對完美人生的定義,我們應該盡可能在有生之年去實現它。
我希望我的墓誌銘上除了與家人及好友有關的內容外,是這樣寫著:
1.這個人曾經服務於一家全球最大的IT公司(HP)25年,和她一起經歷過數次重大的變革,看著她從以電子儀錶為主要的業務變革成全球最大的IT公司。
2.這個人曾經在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工作16年,並擔任HP中國區總裁7年,見證及經歷過中國改革開放的關鍵最新突破階段,與中國一起成長。
3.這個人熱愛飛行,曾經是一個有執照的飛行員,累積飛行時數超過X小時,曾經在X個機場起降過。
4.這個人曾經獲得管理碩士學位,在領導管理上特別關注中國企業的組織行為及績效,並且在這個領域上獲得中國企業界的認可。
我費時25年才總結1和2兩項成果,我不知還要費時多久才能達成3和4的願望,特別是第4個願望需要經歷學術的訓練,才能將我的經驗總結成知識。
否則我的經驗將無法有效影響及傳授他人。因此重新進入學校學習,拿一個管理學位是有必要的,更何況這是我一個非常重要的願望。
另一方面,我25年的時間都花在運營(operation)的領域,兢兢業業的做好職業人士的工作,它是一份好工作,特別是在HP,這份工作也幫助我建立財務的基礎,支持家庭的發展。
但是我不想終其一生,都陷入在運營的領域,我想像企業家一樣,有機會靠一些點子(ideas)賺錢,雖然風險很高,但是值得一試,即使失敗,也不枉走一回,這也是第4個願望其中的一部份。
Carly Fiorina曾經對我說過“這個世界上有好想法的人很多,但有能力去實現的人很少”,2007年5月21日在北大演講時,有人問起那些書對我影響較大, 我想對我人生觀有影響的其中一本書叫“TriggerPoint”,它的主要觀點是:人生最需要的不是規劃,而是在適當的時機掌握機會,採取行動。
我這些願望在我心中已經醞釀一段很長的時間,開始的時候,也許一年想個一兩次,過了也就忘掉,但逐漸的,這個心中的聲音,愈來愈大,出現的頻率也愈來愈高,當它幾乎每一個星期都會來與我對話時,我知道時機已經成熟。
但和任何人一樣,要丟掉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所熟悉的環境及穩定的收入,轉到一條自己未曾經歷過,存在未知風險的道路,需要絕大的勇氣,家人的支持和好友的鼓勵。有舍才有得,真是知易行難,我很高興自己終於跨出了第一步。
我要感謝HP的EER提前退休優惠政策,它是其中一個關鍵的TriggerPoints,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在去年五六月發生的事。
當時我家老大從大學畢業,老二從高中畢業,在他們繼續工作及求學前,這是一個黃金時段,讓我們全家可以相聚一段較長的時間,我為此很早就計畫休一個長假,帶著他們到各地遊玩。
但這個計畫因為工作上一件重要的事情(Mark Hurd訪華)不得不取消。這個事件刺激了我必須嚴肅的去對待那心中的聲音,我會不會繼續不斷的錯失很多關鍵的機會?
我已經年過50,我會不會走向和我父親一樣的道路?人事部老總Charles跟我說,很多人在所有對他有利的星星都排成一列時,還是錯失時機。
我知道原因,因為割捨及改變對人是多麼的困難,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但我也相信很多人最終只是把這些理想當成是
幻想,然後不斷的為自己尋找不能實現的藉口,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經說過,“與改變世界相比,改變自己更困難”,真是一針見血。
什麼是快樂及有意義的人生?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對我來說,能實現我墓誌銘上的內容就是我的定義。
在中國惠普總裁的位置上固然可以吸引很多的關注及眼球,但是我太太及較親近的好友,都知道那不是我追求的,那只是為扮演好這個角色必須盡力做好的地方。
做一個沒有名片的人士,雖然只有十多天的時間,但我發現我的腦袋裏已經空出很多空間及能量,讓我可以靜心的為我ChapterII的新生活做細緻的調研及規劃。
我預訂以兩年的時間來完成轉軌的準備工作,並且花多點時間與家人共處。這兩年的時間我希望拿到飛行執照,拿到管理有關的碩士學位,提升英文的水準,建立新的網路,多認識不同行業的人,保持與大陸的聯繫。希望兩年後,我可以順利回到大陸去實現我第四個願望。
毫不意外,在生活上,我發現很多需要調整的地方。
二十多年來,我生活的步調及節奏,幾乎完全被公司及工作所左右,不斷湧出的deadline及任務驅動我每天的安排,一旦離開這樣的環境,第一個需要 調整的就是要依靠自己的自律及意志力來驅動每天的活動,睡覺睡到自然醒的態度絕對不正確,放鬆自己,不給事情設定目標及時間表,或者對錯失時間目標無所 謂,也不正確,沒有年度,季度,月及周計畫也不正確。
擔任高層經理多年,已經養成交待事情的習慣,自己的時間主要花在思考,決策及追蹤專案的進展情況,更多是依靠一個龐大的團隊來執行具體的事項及秘書來處理很多協調及繁瑣的事情。
到美國後,很多事情需要打800號電話聯繫,但這些電話很忙,常讓你在waitingline上等待很長的時間,當我在等待時,我可以體會以前秘書工作辛苦的地方,但同時也提醒我自己,在這個階段要改變態度,培養更大的耐性及自己動手做的能力。
生活的內容也要做出很大的調整,多出時間鍛煉身體,多出時間關注家人,多出時間關注朋友,多出時間體驗不同的休閒活動及飛行,一步步的,希望生活逐步調整到我所期望的軌道上,期待這兩年的生活既充實又充滿樂趣及意義。
第一個快樂的體驗就是準備及參加大兒子的訂婚禮,那種全心投入,不需擔憂工作數位的感覺真好。同時我也租好了公寓,買好了傢俱及車子,陪家人在週末的 時候到Reno及Lake Tahoe玩了一趟,LakeTahoe我去了多次,但這次的體驗有所不同,我從心裏欣賞到它的美麗。
但同時我也在加緊調研的工作,為申請大學及飛行學校做準備,這段時間也和在矽谷的朋友及一些風險投資公司見面,瞭解不同的產業。
我的人生觀是“完美的演出來自充分的準備”,“勇於改變自己,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機會將不斷出現”,“快樂及有意義的人生來自於實現自己心中的願望,而非外在的掌聲”。
我離開時,有兩位好朋友送給我兩個不同的祝語,Baron的是“多年功過化煙塵”,楊華的是“莫春者,風乎舞雩,詠而歸”,它們分別代表了我離開惠普及走向未來的心情。
我總結人生有三個階段,一個階段是為現實找一份工作,一個階段是為現實,但可以選擇一份自己願意投入的工作,一個階段是為理想去做一些事情。
我珍惜我的福氣,感激HP及同事、好朋友給我的支持,鼓勵及協助,這篇文字化我心聲的文章與好友分享。
P.S.文中多次提到天涯,那是指這篇文章的最早發文處,天涯論壇。
==========================================
來源: TechWeb日期:2008.04.22 09:59
近日,前HP大中華區總裁孫振耀撰文談退休後的生活感言。其中對生活、工作、職場、跳槽、機遇等多方面闡述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及感悟。以下是其退休後的九大感言:
一、關於工作與生活
我有個有趣的觀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歲的白領,40歲以上的員工很少,二三十歲的外企員工是意氣風發的,但外企公司40歲附近的經理人是很尷尬的。我見過的40歲附近的外企經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後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說,唐駿。外企員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並非個人的成功,西門子的確比國美大,但並不代表西門子中國經理比國美的老闆強,甚至可以說差得很遠。而進外企的人往往並不能很早理解這一點,把自己的成功90%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實際上,外企公司隨便換個中國區總經理並不會給業績帶來什麼了不起的影響。好了問題來了,當這些經理人40多歲了,他們的薪資要求變得很高,而他們的才能其實又不是那麼出眾,作為外企公司的老闆,你會怎麼選擇?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強幹精力衝沛的年輕人,有的是,為什麼還要用你?
從上面這個例子,其實可以看到我們的工作軌跡,二三十歲的時候,生活的壓力還比較小,身體還比較好,上面的父母身體還好,下面又沒有孩子,不用還房貸,也沒有孩子要上大學,當個外企小白領還是很光鮮的,掙得不多也夠花了。但是人終歸要結婚生子,終歸會老,到了40歲,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藥,要有人看護,自己要還房貸,要過基本體面的生活,要養小孩……那個時候需要掙多少錢才夠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遠一點,一時的誰高誰低並不能說明什麼。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不太贊成過於關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沒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這在剛剛出校園的學生中間是很常見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這好比是一場馬拉鬆比賽,和真正的馬拉鬆比賽不同的是,這次比賽沒有職業選手,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機會。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堅持不到終點,大多數人最後是走到終點的,只有少數人是跑過終點的,因此在剛開始的時候,去搶領先的位置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剛進社會的時候如果進500強公司,大概能拿到3k-6k/月的工資,有些特別技術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問題是,5年以後拿多少?估計5k-10k了不起了。起點雖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後面的年輕人追趕的壓力越來越大。
我前兩天問我的一個銷售,你會的這些東西一個新人2年就都學會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卻只是你的一半,到時候,你怎麼辦?
職 業生涯就像一場體育比賽,有初賽、複賽、決賽。初賽的時候大家都剛剛進社會,大多數都是實力一般的人,這時候努力一點認真一點很快就能讓人脫穎而出,於是 有的人二十多歲做了經理,有的人遲些也終於贏得了初賽,三十多歲成了經理。然後是複賽,能參加複賽的都是贏得初賽的,每個人都有些能耐,在聰明才智上都不 成問題,這個時候再想要勝出就不那麼容易了,單靠一點點努力和認真還不夠,要有很強的堅忍精神,要懂得靠團隊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長遠的眼光……
看 上去贏得複賽並不容易,但,還不是那麼難。因為這個世界的規律就是給人一點成功的同時讓人驕傲自滿,剛剛贏得初賽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贏得的僅僅是初賽,有 了一點小小的成績大多數人都會驕傲自滿起來,認為自己已經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學習了,他們會認為之所以不能再進一步已經不是自己的原因了。雖然他 們仍然不好對付,但是他們沒有耐性,沒有容人的度量,更沒有清晰長遠的目光。就像一隻憤怒的鬥牛,雖然猛烈,最終是會敗的,而贏得複賽的人則像鬥牛士一 樣,不急不躁,跟隨著自己的節拍,慢慢耗盡對手的耐心和體力。贏得了複賽以後,大約已經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職業經理人了,當上了中小公司的總經理,大公司的 副總經理,主管著每年幾千萬乃至幾億的生意。
最 終的決賽來了,說實話我自己都還沒有贏得決賽,因此對於決賽的決勝因素也只能憑自己的猜測而已,這個時候的輸贏或許就像武俠小說裡寫得那樣,大家都是高 手,只能等待對方犯錯了,要想輕易擊敗對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渾身解數,還需要一點運氣和時間。世界的規律依然發揮著作用,贏得複賽的人已經不只是驕傲 自滿了,他們往往剛愎自用,聽不進去別人的話,有些人的脾氣變得暴躁,心情變得浮躁,身體變得糟糕,他們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在決賽中要做的只是不被 自己擊敗,等著別人被自己擊敗。這和體育比賽是一樣的,最後高手之間的比賽,就看誰失誤少誰就贏得了決賽。
二、根源
你工作快樂麼?你的工作好麼?
有 沒有覺得幹了一段時間以後工作很不開心?有沒有覺得自己入錯了行?有沒有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有沒有覺得工作像一團亂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種痛苦?有 沒有很想換個工作?有沒有覺得其實現在的公司並沒有當初想像得那麼好?有沒有覺得這份工作是當初因為生存壓力而找的,實在不適合自己?你從工作中得到你想 要得到的了麼?你每天開心麼?
天涯上憤怒的人很多,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不快樂?你為什麼憤怒?
其實,你不快樂的根源,是因為你不知道要什麼!你不知道要什麼,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麼,你不知道追求什麼,所以你什麼也得不到。
我總覺得,職業生涯首先要關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麼?大多數人大概沒想過這個問題,唯一的想法只是——我 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錯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對於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幾年重來一次找工作的過程麼?你想每年都在這種對於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 安中度過麼?不想的話,就好好想清楚。飲鴆止渴,不能因為口渴就拼命喝毒藥。越是焦急,越是覺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飢不擇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敗, 你的經歷越來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著你的簡歷就皺眉頭。於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惡性循環。最終只能哀嘆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時,只能到天涯上來發 洩一把,在失敗者的共鳴當中尋求一點心理平衡罷了。大多數人都有生存壓力,我也是,有生存壓力就會有很多焦慮,積極的人會從焦慮中得到動力,而消極的人則 會因為焦慮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須在壓力下做出選擇,這就是世道,你喜歡也罷不喜歡也罷。
一般我們處理的事情分為重要的事情和緊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會常常去做緊急的事情。 比如鍛煉身體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則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鍛煉身體保持健康,就會常常為了病痛煩惱。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緊急的事 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麼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會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緊急的事 情給人的壓力比較大,迫使人們去趕緊做,相對來說重要的事情反而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大多數人做事情都是以壓力為導向的,壓力之下,總覺得非要先做緊急的事情,結果就是永遠到處救火,永遠沒有停歇的時候。 (很 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隊一樣忙碌痛苦,也是因為工作中沒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說自己活在水深火熱為了生存顧不上那麼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難是當初你 們沒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結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們還是因為急於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麼或許將來要繼續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結果。
我始終覺得我要說的話題,沉重了點,需要很多思考,遠比唐笑打武警的話題來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沒有輕鬆的成功,成功,要付代價。請先忘記一切的生存壓力,想想這輩子你最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最要緊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麼。
三、什麼是好工作
當初微軟有個唐駿,很多大學裡的年輕人覺得這才是他們嚮往的職業生涯,我在清華bbs裡發的帖子被這些學子們所不屑,那個時候學生們只想出國或者去外企,不過如今看來,我還是對的,唐駿去了盛大,陳天橋創立的盛大,一家民營公司。一個高學歷的海歸在500強的公司裡拿高薪水,這大約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問題是,每年畢業的大學生都在做這個夢,好的職位卻只有500個。
人 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歡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歡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認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裡呢?好吧,他們在比較好的寫字樓, 這是你想要的麼?他們出差住比較好的酒店,這是你想要的麼?別人會羨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這是你想要的麼?那一切都是給別人看的,你幹嗎要活得那麼辛苦 給別人看?另一方面,他們薪水福利一般,並沒有特別了不起,他們的晉昇機會比較少,很難做到很高階的主管,他們雖然厭惡常常加班,卻不敢不加班,因為"你不干有得是人幹",大部分情況下會找個台灣人香港人新加坡人來管你,而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你想清楚了麼? 500強一定好麼?找工作究竟是考慮你想要什麼,還是考慮別人想看什麼?
我 的大學同學們大多數都到美國了,甚至畢業這麼多年了,還有人最近到國外去了。出國真的有那麼好麼?我的大學同學們,大多數還是在博士、博士後、訪問學者地 掙扎著,至今只有一個正經在一個美國大學裡拿到個正式的教職。國內的教授很難當麼?我有幾個表親也去了國外了,他們的父母獨自在國內,沒有人照顧,有好幾 次人在家裡昏倒都沒人知道,出國,真的這麼光彩麼?就像有人說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覺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總想找到那個最好的,可是,什麼是最好的?你覺得是最好的那個,是因為你的確了解,還是因為別人說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對於別人是最好的,對於你也一定是最好的麼?
對於自己想要什麼,自己要最清楚,別人的意見並不是那麼重要。很多人總是常常被別人的意見所影響,親戚的意見,朋友的意見,同事的意見……問題是,你究竟是要過誰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續集,也不是兒女一生的前傳,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對自己的一生負責,別人無法也負不起這個責任。自己做的決定,至少到最後,自己沒什麼可後悔。對於大多數正常智力的人來說,所做的決定沒有大的對錯,無論怎麼樣的選擇,都是可以嘗試的。比如你沒有考自己上的那個學校,沒有入現在這個行業,這輩子就過不下去了?就會很失敗?不見得。
我想,好工作,應該是適合你的工作,具體點說,應該是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東西的工作, 你或許應該以此來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規模,外企還是國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來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賺錢多 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還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麼,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麼,你就永遠也不會找到好工作,因為你永遠只看到你得不到的東西,你得到的, 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經在你的身邊,只是,你還沒有學會珍惜。人們總是盯著得不到的東西,而忽視了那些已經得到的東西。
四、普通人
我發現中國人的勵志和國外的勵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國的勵志比較鼓勵人立下大志願,臥薪嘗膽,有朝一日成富成貴。而國外的勵志比較鼓勵人勇敢面對現實生活,面對普通人的困境,雖然結果也是成富成貴,但起點不一樣,相對來說,我覺得後者在操作上更現實,而前者則需要用999個失敗者來堆砌一個成功者的故事。
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這件事是很準的。因此,我們不會買彩票中500萬,我們不會成為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我們不會坐飛機掉下來,我們當中很少的人會創業成功,我們之中有30%的人會離婚,我們之中大部分人會活過65歲……
所以請你在想自己要什麼的時候,要得"現實"一點,你說我想要做李嘉誠,抱歉,我幫不上你。成為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這種人,是靠命的,看我寫的這篇文章絕對不會讓你成為他們,即使你成為了他們,也絕對不是我這篇文章的功勞。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真正當皇帝的只有一個人,王侯將相,人也不多。目標定得高些對於喜歡挑戰的人來說有好處,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反而比較容易灰心沮喪,很容易就放棄了。
回過頭來說,李嘉誠比你有錢大致50萬倍,他比你更快樂麼?或許。有沒有比你快樂50萬倍,一定沒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快樂 一兩 倍,甚至有可能還不如你快樂。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是和別人比賽,比誰要得更多更高,比誰的目標更遠大。雖然成為李嘉誠這個目標很宏大,但你並不見得會從這個目標以及追求目標的過程當中獲得快樂,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你必須聽聽你內心的聲音,尋找真正能夠使你獲得快樂的東西,那才是你想要的東西。
你想要的東西,或者我們把它稱之為目標,目標其實並沒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為自己的目標沒有別人遠大而不好意思,達到自己的目標其實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樂卻是一樣的。我們追逐成功,其實追逐的是成功帶來的快樂,而非成功本身。職業生涯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被攀比的心態蒙住眼睛,忘記了追求的究竟是什麼,忘記了是什麼能使我們更快樂。
社會上一夜暴富的新聞很多,這些消息,總會在我們的心裡面掀起很多漣漪,漣漪多了就變成驚濤駭浪,心裡的驚濤駭浪除了打翻承載你目標的小船,並不會使得你也一夜暴富。 "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揍。"我們這些普通人既沒有當賊的勇氣,又缺乏當賊的狠辣絕決,雖然羨慕吃肉,卻更害怕挨揍,偶爾看到幾個沒挨揍的賊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動,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賊,卻也不敢。
我還是過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樂,至少,晚上睡得著覺。
五、跳槽與積累
首先要說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個性,天涯上或許會有人覺得你很有個性而叫好,煤氣公司電話公司不會因為覺得你很有個性而免了你的帳單。當你很帥地炒掉了你的老闆,當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賬單還是要照付,只是你賺錢的時間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沒人受損失。
我 並不反對跳槽,但跳槽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頻繁跳槽的後果是讓人覺得沒有忠誠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現在很多人從網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網站 常常給人出些餿主意,要知道他們是盈利性企業,當然要從自身盈利的角度來考慮,大家越是頻繁跳槽頻繁找工作他們越是生意興隆,所以鼓動人們跳槽是他們的工 作。所以他們會常常告訴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報"又是"讚歎自由奔放的靈魂"。至於是否會因此讓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決問題,是否更加開心,那個,他們管不著。
要跳槽肯定是有問題,一般來說問題發生了,躲是躲不開的,很多人跳槽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不開心,如果這種不開心,在現在這個公司不能解決,那麼在下一個公司多半也解決不掉。你必須相信,90%的情況下,你所在的公司並沒有那麼爛,你認為不錯的公司也沒有那麼好。就像圍城裡說的,"城裡的人拼命想衝出來,而城外的人拼命想衝進去。"每個公司都有每個公司的問題,沒有問題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換個環境你都不知道會碰到什麼問題,與其如此,不如就在當下把問題解決掉。很多問題當你真的想要去解決的時候,或許並沒有那麼難。有的時候你覺得問題無法解決,事實上,那隻是"你覺得"。
人生的曲線應該是曲折向上的,偶爾會遇到低谷但大趨勢總歸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像脈衝波一樣每每回到起點,我見過不少面試者,30多歲了,四五份工作經歷,每次多則3年,少則1年,30多歲的時候回到起點從一個初級職位開始乾起,拿基本初級的薪水,和20多歲的年輕人一起競爭,不覺得有點辛苦麼?這種日子好過麼?
我非常不贊成在一個行業超過3年以後換行業,基本上,35歲以前我們的生存資本靠打拼,35歲以生存的資本靠的就是積累,這種積累包括人際關係,經驗,人脈,口碑……如果常常更換行業,代表幾年的積累付之東流,一切從頭開始,如果換了兩次行業,35歲的時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積累,而一個沒有換過行業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積累,誰會佔優勢?工作到2-3年 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工作不順利,好像到了一個瓶頸,心情煩悶,就想辭職,乃至換一個行業,覺得這樣所有一切煩惱都可以拋開,會好很多。其實這樣做只是讓你 從頭開始,到了時候還是會發生和原來行業一樣的困難,熬過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過程,每個人的職業生涯中都會碰到幾個瓶頸,你熬 過去了而別人沒有熬過去你就領先了。跑長跑的人會知道,開始的時候很輕鬆,但是很快會有第一次的難受,但過了這一段又能跑很長一段,接下來會碰到第二次的 難受,堅持過了以後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復,難受一次比一次厲害,直到堅持不下去了。大多數人第一次就堅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堅持到第二次,第三次雖然大家都 堅持不住了,可是跑到這裡的人也沒幾個了,這點資本足夠你安穩活這一輩子了。
一 份工作到兩三年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變成熟手,這個時候往往會陷入不斷的重複,有很多人會覺得厭倦,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已經搞懂了一切,從而懶得去尋求進步 了。很多時候的跳槽是因為覺得失去興趣了,覺得自己已經完成比賽了。其實這個時候比賽才剛剛開始,工作兩三年的人,無論是客戶關係,人脈,手下,和領導的 關係,在業內的名氣……還都是遠遠不夠的,但稍有成績的人總是會自我感覺良好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跟客戶關係鐵得要命,覺得自己在業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實可以肯定地說,一定不是,這個時候,還是要拿出前兩年的干勁來,穩紮穩打,積累才剛剛開始。
你 足夠了解你的客戶嗎?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嗎?你足夠了解你的老闆麼?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嗎?你足夠了解你的手下麼?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麼 嗎?如果你不知道,你憑什麼覺得自己已經積累夠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麼能讓他們幫你的忙,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如果他們不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你 又何來的成功?
六、等待
這是個浮躁的人們最不喜歡的話題,本來不想說這個話題,因為會引起太多的爭論,而我又無意和人爭論這些,但是考慮到對於職業生涯的長久規劃,這是一個躲避不了的話題,還是決定寫一寫,不愛看的請離開吧。
並不是每次穿紅燈都會被汽車撞,並不是每個罪犯都會被抓到,並不是每個錯誤都會被懲罰,並不是每個貪官都會被槍斃,並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會得到回報,並不是你的每一次堅持都會有人看到,並不是你每一點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報,並不是你的每一個善意都能被理解……這個,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夠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氣麼?如果沒有,你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麼?有很多時候,人需要一點耐心,一點信心。每個人總會輪到幾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辦法。
有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屬於你的那一刻。周潤發等待過,劉德華等待過,周星馳等待過,王菲等待過,張藝謀也等待過……看到 了他們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當初他們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馬獎影帝在街邊擺地攤?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劇場裡給一位觀眾說相聲?你可 曾看到周星馳的角色甚至連一句台詞都沒有?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悶的日子,我幾乎能想像得出來他們藉酒澆愁的樣子,我也能想像得出他們為了生存而掙 扎的窘迫。在他們一生最中燦爛美好的日子裡,他們渴望成功,但卻兩手空空,一如現在的你。沒有人保證他們將來一定會成功,而他們的選擇是耐住寂寞。如果當 時的他們總念叨著'成功只是屬於特權階級的',你覺得他們今天會怎樣?
曾經我也不明白有些人為什麼並不比我有能力卻要坐在 我的頭上,年紀比我大就一定要當我的領導麼?為什麼有些爛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賺錢?為什麼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的人能那麼容易賺錢,而輪到我們的時候,什麼事 情都要正規化了?有一天我突然想,我還在上學的時候他們就在社會裡掙扎奮鬥了,他們在社會上奮鬥積累了十幾二十年,我們新人來了,他們有的我都想要,我這 不是在要公平,我這是在要搶劫。因為我要得太急,因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歲的男人,沒有錢,沒有事業,卻有蓬勃的慾望。
人 總是會遇到挫折的,人總是會有低潮的,人總是會有不被人理解的時候的,人總是有要低聲下氣的時候,這些時候恰恰是人生最關鍵的時候,因為大家都會碰到挫 折,而大多數人過不了這個門檻,你能過,你就成功了。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需要耐心等待,滿懷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會放棄你,機會總會來的。至少,你 還年輕,你沒有坐牢,沒有生治不了的病,沒有欠還不起的債。比你不幸的人遠遠多過比你幸運的人,你還怕什麼?路要一步步走,雖然到達終點的那一步很激動人 心,但大部分的腳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沒有這些腳步,或者耐不住這些平凡枯燥,你終歸是無法迎來最後的那些激動人心。
逆境,是上帝幫你淘汰競爭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別人也不好受,你堅持不下去了,別人也一樣,千萬不要告訴別人你堅持不住了,那隻能讓別人獲得堅持的信心,讓競爭者看著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賽。勝利屬於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 最絕望的時候,我會去看電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JerryMaguire》,讓自己重新鼓起勇氣,因為,無論什麼時候,我們總還是有希望。當所有的人離開的時候,我不失去希望, 我不放棄。每天下班坐在車裡,我喜歡哼著《隱形的翅膀》看著窗外,我知道,我在靜靜等待,等待屬於我的那一刻。
原貼裡伊吉網友的話我很喜歡,抄錄在這裡: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特殊者
含著金匙出生、投胎到好家庭、工作安排到電力局拿1w月薪這樣的小概率事件,當然最好輪到自己
紅軍長征兩萬五、打成右派反革命、胼手胝足犧牲尊嚴去奮鬥,最好留給祖輩父輩和別人
自然,不是每個吃過苦的人都會得到回報
但是,任何時代,每一個既得利益者身後,都有他的祖輩父輩奮鬥掙扎乃至流血付出生命的身影 羨慕別人有個好爸爸,沒什麼不可以
問題是,你的下一代,會有一個好爸爸嗎?
至於問到為什麼不能有同樣的贏面概率?我只能問:為什麼物種競爭中,人和猴子不能有同樣的贏面概率?
物競天擇。猴子的靈魂不一定比你卑微,但你身後有幾十萬年的類人猿進化積澱。
七、入對行跟對人
在 中國,大概很少有人是一份職業做到底的,雖然如此,第一份工作還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兩件事情格外重要,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事情是跟人。第一份工作 對人最大的影響就是入行,現代的職業分工已經很細,我們基本上只能在一個行業裡成為專家,不可能在多個行業裡成為專家。很多案例也證明即使一個人在一個行 業非常成功,到另外一個行業,往往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情,'你想改變世界,還是想賣一輩子汽水?'是喬布斯邀請百事可樂總裁約翰·斯考利加盟蘋果時所說的 話,結果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約翰,到了蘋果表現平平。其實沒有哪個行業特別好,也沒有哪個行業特別差,或許有報導說哪個行業的平均薪資比較高,但是他們 沒說的是,那個行業的平均壓力也比較大。看上去很美的行業一旦進入才發現很多地方其實並不那麼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見。
說實話,我自 己都沒有發大財,所以我的建議只是讓人快樂工作的建議,不是如何發大財的建議,我們只討論一般普通打工者的情況。我認為選擇什麼行業並沒有太大關係,看問 題不能只看眼前。比如,從前年開始,國家開始整頓醫療行業,很多醫藥公司開不下去,很多醫藥行業的銷售開始轉行。其實醫藥行業的不景氣是針對所有公司的, 並非針對一家公司,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這個時候跑掉是非常不划算的,大多數正規的醫藥公司即使不做新生意撐個兩三年總是能撐的,大多數醫藥銷售靠工資撐 個兩三年也是可以撐的,國家不可能永遠捏著醫藥行業不放的,兩三年以後光景總歸還會好起來的,那個時候別人都跑了而你沒跑,那時的日子應該會好過很多。有 的時候覺得自己這個行業不行了,問題是,再不行的行業,做得人少了也變成了好行業,當大家都覺得不好的時候,往往卻是最好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金融行業好, 金融行業門檻高不說,有多少人削尖腦袋要鑽進去,競爭激勵,進去以後還要時時提防,一個疏忽,就被後來的人給擠掉了,壓力巨大,又如何談得上快樂?也就未 必是'好'工作了。
太陽能這個東西至今還不能進入實際應用的階段,但是中國已經有7家和太陽能有關的公司在紐交所上市了, 國美蘇寧永樂其實是貿易型企業,也能上市,魯泰紡織連續10年利潤增長超過50%,賣茶的一茶一座,賣衣服的海瀾之家都能上市……其實選什麼行業真的不重 要,關鍵是怎麼做。事情都是人做出來的,關鍵是人。
有一點是需要記住的,這個世界上,有史以來直到我們能夠預見得到的未 來,成功的人總是少數,有錢的人總是少數,大多數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數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離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因 此大多數人說好的東西不見得好,大多數人說不好的東西不見得不好。大多數人都去炒股的時候說明跌只是時間問題,大家越是熱情高漲的時候,跌的日子越近。大 多數人買房子的時候,房價不會漲,而房價漲的差不多的時候,大多數人才開始買房子。不會有這樣一件事情讓大家都變成功,發了財,歷史上不曾有過,將來也不 會發生。有些東西即使一時運氣好得到了,還是會在別的時候別的地方失去的。
年輕人在職業生涯的剛開始,尤其要注意的是,要 做對的事情,不要讓自己今後幾十年的人生總是提心吊膽,更不值得為了一份工作賠上自己的青春年華。我的公司是個不行賄的公司,以前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自己 的員工也不理解,不過如今,我們是同行中最大的企業,客戶樂意和我們打交道,尤其是在國家打擊腐敗的時候,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做生意不給錢的名聲,都敢於和 我們做生意。而勇於給錢的公司,不是倒了,就是跑了,要不就是每天睡不好覺,人還是要看長遠一點。很多時候,看起來最近的路,其實是最遠的路,看起來最遠 的路,其實是最近的路。
跟對人是說,入行後要跟個好領導好老師,剛進社會的人做事情往往沒有經驗,需要有人言傳身教。對於一個人的發展來說,一個好領導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好'的標準,不是他讓你少干活多拿錢,而是以下三個。
首 先,好領導要有寬廣的心胸,如果一個領導每天都會發脾氣,那幾乎可以肯定他不是個心胸寬廣的人,能發脾氣的時候卻不發脾氣的領導,多半是非常厲害的領導。 中國人當領導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強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個現像是,領導很有能力,手下一群庸才或者手下一群閒人。如果看到這樣的環境, 還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領導要願意從下屬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一點其實是從面試的時候就能發現的,如果這位領導總是從自己 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幾乎不聽你說什麼,這就危險了。從下屬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並不代表同意下屬的說法,但他必須了解下屬的立場,下屬為什麼要這麼想,然後他 才有辦法說服你,只關心自己怎麼想的領導往往難以獲得下屬的信服。
第三,領導敢於承擔責任,如果出了問題就把責任往下推,有了功勞就往自己身上攬,這樣的領導不跟也罷。選擇領導,要選擇關鍵時刻能抗得住的領導,能夠為下屬的錯誤買單的領導,因為這是他作為領導的責任。
有 可能,你碰不到好領導,因為,中國的領導往往是屁股決定腦袋的領導,因為他坐領導的位置,所以他的話就比較有道理,這是傳統觀念官本位的誤區,可能有大量 的這種無知無能的領導,只是,這對於你其實是好事,如果將來有一天你要超過他,你希望他比較聰明還是比較笨?相對來說這樣的領導其實不難搞定,只是你要把 自己的身段放下來而已。多認識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強的人打交道,同樣能找到好的老師,不要和一群同樣鬱悶的人一起控訴社會,控訴老闆,這幫不上你,只會讓 你更消極。和那些比你強的人打交道,看他們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學習他們,然後跟更強的人打交道。
八、選擇
我們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實是選擇,因此在談職業生涯的時候不得不提到這個話題。
我 始終認為,在很大的範圍內,我們究竟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決定權在我們自己,每天我們都在做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可以不去寫這篇文章,去別人的帖子拍拍磚 頭,也可以寫下這些文字,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整理自己的思路,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讓別人易於閱讀,也可以寫成一堆,我可以就這樣發上來,也可以在發以前再看 幾遍,你可以選擇不刮鬍子就去面試,也可以選擇出門前照照鏡子……每天,每一刻我們都在做這樣那樣的決定,我們可以漫不經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萬 的小選擇累計起來,就決定了最終我們是個什麼樣的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未來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很多人 會說我命苦啊,沒得選擇阿,如果你認為'去微軟還是去IBM''上清華還是上北大''當銷售副總還是當廠長'這種才叫選擇的話,的確你沒有什麼選擇,大多 數人都沒有什麼選擇。但每天你都可以選擇是否為客戶服務更周到一些,是否對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細緻一些,是否把情況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 把不清楚的問題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選擇在是否在痛苦中繼續堅持,是否拋棄掉自己的那些負面的想法,是否原諒一個人的錯誤,是否相信我在這裡寫下的這 些話,是否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生活每天都在給你選擇的機會,每天都在給你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你可以選擇賴在地上撒潑打滾,也可以選擇咬牙站起來。你 永遠都有選擇。有些選擇不是立杆見影的,需要累積,比如農民可以選擇自己常常去澆地,也可以選擇讓老天去澆地,誠然你今天澆水下去苗不見得今天馬上就長出 來,但常常澆水,大部分苗終究會長出來的,如果你不澆,收成一定很糟糕。
每天生活都在給你機會,他不會給你一疊現金也不會 拱手送你個好工作,但實際上,他還是在給你機會。我的家庭是一個普通的家庭,沒有任何了不起的社會關係,我的父親在大學畢業以後就被分配到了邊疆,那個小 縣城只有一條馬路,他們那一代人其實比我們更有理由抱怨,他們什麼也沒得到,年輕的時候文化大革命,書都沒得讀,支援邊疆插隊落戶,等到老了,卻要給年輕 人機會了。他有足夠的理由象成千上萬那樣的青年一樣坐在那裡抱怨生不逢時,怨氣沖天。然而在分配到邊疆的十年之後,國家恢復招研究生,他考回了原來的學 校。研究生畢業,他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單位裡,又是3年以後,國家第一屆招收博士生,他又考回了原來的學校,成為中國第一代博士,那時的他比現在的我年 紀還大。生活並沒有放棄他,他也沒有放棄生活。 10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選擇,他沒有放棄,他沒有破罐子破摔,所以時機到來的時候,他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你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決定在你的每個 小小的選擇之間。
你選擇相信什麼?你選擇和誰交朋友?你選擇做什麼?你選擇怎麼做? ……我們面臨太多的選擇,而這些選擇當中,意識形態層面的選擇又遠比客觀條件的選擇來得重要得多,比如選擇做什麼產品其實並不那麼重要,而選擇怎麼做才重 要。選擇用什麼人並不重要,而選擇怎麼帶這些人才重要。大多數時候選擇客觀條件並不要緊,大多數關於客觀條件的選擇並沒有對錯之分,要緊的是選擇怎麼做。 一個大學生畢業了,他要去微軟也好,他要賣豬肉也好,他要創業也好,他要做遊戲代練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沒有什麼關係,要緊的是,選擇了以後,怎 麼把事情做好。
除了這些,你還可以選擇時間和環境,比如,你可以選擇把這輩子最大的困難放在最有體力最有精力的時候,也可 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歲再說,只是到了40多歲,那正是一輩子最脆弱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個時候碰上了職業危機,實在是一件很苦惱的事 情。與其如此不如在20多歲30多歲的時候吃點苦,好讓自己脆弱的時候活得從容一些。你可以選擇在溫室裡成長,也可以選擇到野外磨礪,你可以選擇在辦公室 吹冷氣的工作,也可以選擇40度的酷熱下,去見你的客戶,只是,這一切最終會累積起來,引導你到你應得的未來。
我不敢說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選擇,但是絕大部分事情你有選擇,只是往往你不把這當作一種選擇。認真對待每一次選擇,才會有比較好的未來。
九、選擇職業
職 業的選擇,總的來說,無非就是銷售、市場、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財務、技術、管理幾個大類,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500強的CEO當中最多的是銷售出 身,第二多的人是財務出身,這兩者加起來大概超過95%。現代IT行業也有技術出身成為老闆的,但實際上,後來他們還是從事了很多銷售和市場的工作,並且 表現出色,公司才獲得了成功,完全靠技術能力成為公司老闆的,幾乎沒有。這是有原因的,因為銷售就是一門跟人打交道的學問,而管理其實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學 問,這兩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東西,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讓別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財務則是從數字的層面了解生意的本質,從宏觀上看待生意的本質,對 於一個生意是否掙錢,是否可以正常運作有著最深刻的認識。
公司小的時候是銷售主導公司,而公司大的時候是財務主導公司,銷 售的局限性在於只看人情不看數字,財務的局限性在於只看數字不看人情。公司初期,運營成本低,有訂單就活得下去,跟客戶也沒有什麼談判的條件,別人肯給生 意做已經謝天謝地了,這個時候訂單壓倒一切,客戶的要求壓倒一切,所以當然要顧人情。公司大了以後,一切都要規範化,免得因為不規範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風 險,同時運營成本也變高,必須提高利潤率,把有限的資金放到最有產出的地方。對於上市公司來說,股東才不管你客戶是不是最近出國,最近是不是那個省又在搞 嚴打,到了時候就要把業績拿出來,拿不出來就拋股票,這個時候就是數字壓倒一切。
前兩天聽到有人說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開 始的時候我們想'能做什麼?',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規模了,我們想'不能做什麼。'很多人在工作中覺得為什麼領導這麼保守,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錯過很多機 會。很多時候是因為,你還年輕,你想的是'能做什麼',而作為公司領導要考慮的方面很多,他比較關心'不能做什麼'。
我並 非鼓吹大家都去做銷售或者財務,究竟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和你究竟要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有關係,有些人就喜歡下班按時回家,看看書聽聽音樂,那也挺好,但就不 適合找個銷售的工作了,否則會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就喜歡出風頭,喜歡成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選擇做財務工作,大概也乾不久,因為一般老闆不喜歡財務太積 極,也不喜歡財務話太多。先想好自己要過怎樣的人生,再決定要找什麼樣的職業。有很多的不快樂,其實是源自不滿足,而不滿足,很多時候是源自於心不定,而 心不定則是因為不清楚究竟自己要什麼,不清楚要什麼的結果就是什麼都想要,結果什麼都沒得到。
我想,我們還是因為生活而工 作,不是因為工作而生活,生活是最要緊的,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總是覺得生活的各方方面都是相互影響的,如果生活本身一團亂麻,工作也不會順利。所 以要有娛樂、要有社交、要鍛煉身體,要有和睦的家庭……最要緊的,要開心,我的兩個銷售找我聊天,一肚子苦水,我問他們, 2年以前,你什麼都沒有,工資不高,沒有客戶關係,沒有業績,處於被開的邊緣,現在的你比那時條件好了很多,為什麼現在卻更加不開心了?如果你做得越好越 不開心,那你為什麼還要工作?首先的首先,人還是要讓自己高興起來,讓自己心態好起來,這種發自內心的改變會讓你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氣質,更能包 容……否則,看看鏡子裡的你,你滿意麼?
有人會說,你說得容易,我每天加班,不加班老闆就會把我炒掉,每天累得要死,哪有 時間娛樂、社交、鍛煉?那是人們把目標設定太高的緣故,如果你還在動不動就會被老闆炒掉的邊緣,那麼你當然不能設立太高的目標,難道你還想每天去打高爾 夫?你沒時間去健身房鍛煉身體,但是上下班的時候多走幾步可以吧,有樓梯的時候走走樓梯不走電梯可以吧?辦公的間隙扭扭脖子拉拉肩膀做做俯臥撑可以吧?誰 規定鍛煉就一定要拿出每天2個小時去健身房?你沒時間社交,每月參加郊遊一次可以吧,週末去參加個什麼音樂班,繪畫班之類的可以吧,去嘗試認識一些同行, 和他們找機會交流交流可以吧?開始的時候總是有些難的,但邁出這一步就會向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而每天工作得很苦悶,剩下的時間用來咀嚼苦悶,只會陷入惡 性循環,讓生活更加糟糕。 雖然離開惠普僅有十五天,但感覺上惠普已經離我很遠。我的心思更多放在規劃自己第二階段的人生,這並非代表我對惠普沒有任何眷戀,主要還是想以此驅動自己 往前走。
万科王石登珠穆朗瑪峰的體驗給我很多啟發,雖然在出發時攜帶大量的物資,但是登頂的過程中,必須不斷減輕負荷,最 終只有一個氧氣瓶和他登上峰頂。登山如此,漫長的人生又何嘗不是。
我宣布退休後,接到同事朋友同學的祝賀。大部分人都認為我能夠在這樣的職位上及年齡選擇退休,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福氣。
還有一部分人懷疑我只是藉此機會換個工作,當然還有一些人說我在HP做不下去了,趁此機會離開。
我多年來已經習慣別人對我的說三道四,但對於好友,我還是挺關心大家是否真正理解我的想法,這也是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由於受我父親早逝的影響,我很早就下定決心,要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願望,我不要像我父親一樣,為家庭生活忙碌一輩子,臨終前感傷,懊惱自己有很多沒有實現的理想。
一本雜誌的文章提到我們在生前就應該思考自己的墓誌銘,因為那代表你自己對完美人生的定義,我們應該盡可能在有生之年去實現它。
我希望我的墓誌銘上除了與家人及好友有關的內容外,是這樣寫著:
1.這個人曾經服務於一家全球最大的IT公司(HP)25年,和她一起經歷過數次重大的變革,看著她從以電子儀錶為主要的業務變革成全球最大的IT公司。
2.這個人曾經在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工作16年,並擔任HP中國區總裁7年,見證及經歷過中國改革開放的關鍵最新突破階段,與中國一起成長。
3.這個人熱愛飛行,曾經是一個有執照的飛行員,累積飛行時數超過X小時,曾經在X個機場起降過。
4.這個人曾經獲得管理碩士學位,在領導管理上特別關注中國企業的組織行為及績效,並且在這個領域上獲得中國企業界的認可。
我費時25年才總結1和2兩項成果,我不知還要費時多久才能達成3和4的願望,特別是第4個願望需要經歷學術的訓練,才能將我的經驗總結成知識。
否則我的經驗將無法有效影響及傳授他人。因此重新進入學校學習,拿一個管理學位是有必要的,更何況這是我一個非常重要的願望。
另一方面,我25年的時間都花在運營(operation)的領域,兢兢業業的做好職業人士的工作,它是一份好工作,特別是在HP,這份工作也幫助我建立財務的基礎,支持家庭的發展。
但是我不想終其一生,都陷入在運營的領域,我想像企業家一樣,有機會靠一些點子(ideas)賺錢,雖然風險很高,但是值得一試,即使失敗,也不枉走一回,這也是第4個願望其中的一部份。
Carly Fiorina曾經對我說過“這個世界上有好想法的人很多,但有能力去實現的人很少”,2007年5月21日在北大演講時,有人問起那些書對我影響較大, 我想對我人生觀有影響的其中一本書叫“TriggerPoint”,它的主要觀點是:人生最需要的不是規劃,而是在適當的時機掌握機會,採取行動。
我這些願望在我心中已經醞釀一段很長的時間,開始的時候,也許一年想個一兩次,過了也就忘掉,但逐漸的,這個心中的聲音,愈來愈大,出現的頻率也愈來愈高,當它幾乎每一個星期都會來與我對話時,我知道時機已經成熟。
但和任何人一樣,要丟掉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所熟悉的環境及穩定的收入,轉到一條自己未曾經歷過,存在未知風險的道路,需要絕大的勇氣,家人的支持和好友的鼓勵。有舍才有得,真是知易行難,我很高興自己終於跨出了第一步。
我要感謝HP的EER提前退休優惠政策,它是其中一個關鍵的TriggerPoints,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在去年五六月發生的事。
當時我家老大從大學畢業,老二從高中畢業,在他們繼續工作及求學前,這是一個黃金時段,讓我們全家可以相聚一段較長的時間,我為此很早就計畫休一個長假,帶著他們到各地遊玩。
但這個計畫因為工作上一件重要的事情(Mark Hurd訪華)不得不取消。這個事件刺激了我必須嚴肅的去對待那心中的聲音,我會不會繼續不斷的錯失很多關鍵的機會?
我已經年過50,我會不會走向和我父親一樣的道路?人事部老總Charles跟我說,很多人在所有對他有利的星星都排成一列時,還是錯失時機。
我知道原因,因為割捨及改變對人是多麼的困難,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但我也相信很多人最終只是把這些理想當成是
幻想,然後不斷的為自己尋找不能實現的藉口,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經說過,“與改變世界相比,改變自己更困難”,真是一針見血。
什麼是快樂及有意義的人生?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對我來說,能實現我墓誌銘上的內容就是我的定義。
在中國惠普總裁的位置上固然可以吸引很多的關注及眼球,但是我太太及較親近的好友,都知道那不是我追求的,那只是為扮演好這個角色必須盡力做好的地方。
做一個沒有名片的人士,雖然只有十多天的時間,但我發現我的腦袋裏已經空出很多空間及能量,讓我可以靜心的為我ChapterII的新生活做細緻的調研及規劃。
我預訂以兩年的時間來完成轉軌的準備工作,並且花多點時間與家人共處。這兩年的時間我希望拿到飛行執照,拿到管理有關的碩士學位,提升英文的水準,建立新的網路,多認識不同行業的人,保持與大陸的聯繫。希望兩年後,我可以順利回到大陸去實現我第四個願望。
毫不意外,在生活上,我發現很多需要調整的地方。
二十多年來,我生活的步調及節奏,幾乎完全被公司及工作所左右,不斷湧出的deadline及任務驅動我每天的安排,一旦離開這樣的環境,第一個需要 調整的就是要依靠自己的自律及意志力來驅動每天的活動,睡覺睡到自然醒的態度絕對不正確,放鬆自己,不給事情設定目標及時間表,或者對錯失時間目標無所 謂,也不正確,沒有年度,季度,月及周計畫也不正確。
擔任高層經理多年,已經養成交待事情的習慣,自己的時間主要花在思考,決策及追蹤專案的進展情況,更多是依靠一個龐大的團隊來執行具體的事項及秘書來處理很多協調及繁瑣的事情。
到美國後,很多事情需要打800號電話聯繫,但這些電話很忙,常讓你在waitingline上等待很長的時間,當我在等待時,我可以體會以前秘書工作辛苦的地方,但同時也提醒我自己,在這個階段要改變態度,培養更大的耐性及自己動手做的能力。
生活的內容也要做出很大的調整,多出時間鍛煉身體,多出時間關注家人,多出時間關注朋友,多出時間體驗不同的休閒活動及飛行,一步步的,希望生活逐步調整到我所期望的軌道上,期待這兩年的生活既充實又充滿樂趣及意義。
第一個快樂的體驗就是準備及參加大兒子的訂婚禮,那種全心投入,不需擔憂工作數位的感覺真好。同時我也租好了公寓,買好了傢俱及車子,陪家人在週末的 時候到Reno及Lake Tahoe玩了一趟,LakeTahoe我去了多次,但這次的體驗有所不同,我從心裏欣賞到它的美麗。
但同時我也在加緊調研的工作,為申請大學及飛行學校做準備,這段時間也和在矽谷的朋友及一些風險投資公司見面,瞭解不同的產業。
我的人生觀是“完美的演出來自充分的準備”,“勇於改變自己,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機會將不斷出現”,“快樂及有意義的人生來自於實現自己心中的願望,而非外在的掌聲”。
我離開時,有兩位好朋友送給我兩個不同的祝語,Baron的是“多年功過化煙塵”,楊華的是“莫春者,風乎舞雩,詠而歸”,它們分別代表了我離開惠普及走向未來的心情。
我總結人生有三個階段,一個階段是為現實找一份工作,一個階段是為現實,但可以選擇一份自己願意投入的工作,一個階段是為理想去做一些事情。
我珍惜我的福氣,感激HP及同事、好朋友給我的支持,鼓勵及協助,這篇文字化我心聲的文章與好友分享。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小麥與麵粉價格
這幾天要求麵粉降價的新聞一堆,連帶的讓食品股大跌。不過電視與報紙上雖然滿篇幅的報導,卻是沒有任何一篇有說到重點。隱隱約約有聞到有人混水摸魚的味道。
小麥屬於大宗物資,一般要注意的是大宗物資的消息。關於這一次小麥價格的議題,看看這兩篇會比較有認識。
台灣誰在進口小麥 (已失效)
國際小麥期貨價格與國內採購小麥價格之差異分析 新聞稿
國內的麵粉其實是從國外進口小麥,到了島上再磨成麵粉;但是因為國內市場胃納量小所以是各廠商組成公會聯合採購,一次購買一艘散裝船的小麥,從經濟部的新聞稿可以大略知道台灣一年的小麥消耗量大約是22艘船。也就是平均來說一個月消耗不到兩艘船(一船大約三萬公噸),但是下單到拿到小麥大約需要兩各半月時間。
大宗物資除了小麥之外,比較主要的項目還有黃豆跟玉米。黃豆是榨油用,玉米主要是畜牧用飼料。以國內大宗物資業者的生態,主要賺的是流通費,售價則是根據原料進口價格起伏。國際農產品價格跌價,售價也只是反應原料下跌,除非避險操作失敗,不然利潤波動有限。
簡單說,小麥價格大漲,大眾物資業者也沒啥賺頭,不過因為處在產業鏈的上游,成本轉嫁能力較高,也能守住毛利。小麥價格跌,也沒啥超額利潤可以賺,因為穀物的儲存成本高,囤積並不容易。大致上這產業是一個成熟產業,有一定的利潤但是沒有暴利的機會。
說明白點,大跌該買,大漲該賣。
小麥屬於大宗物資,一般要注意的是大宗物資的消息。關於這一次小麥價格的議題,看看這兩篇會比較有認識。
台灣誰在進口小麥 (已失效)
國際小麥期貨價格與國內採購小麥價格之差異分析 新聞稿
國內的麵粉其實是從國外進口小麥,到了島上再磨成麵粉;但是因為國內市場胃納量小所以是各廠商組成公會聯合採購,一次購買一艘散裝船的小麥,從經濟部的新聞稿可以大略知道台灣一年的小麥消耗量大約是22艘船。也就是平均來說一個月消耗不到兩艘船(一船大約三萬公噸),但是下單到拿到小麥大約需要兩各半月時間。
大宗物資除了小麥之外,比較主要的項目還有黃豆跟玉米。黃豆是榨油用,玉米主要是畜牧用飼料。以國內大宗物資業者的生態,主要賺的是流通費,售價則是根據原料進口價格起伏。國際農產品價格跌價,售價也只是反應原料下跌,除非避險操作失敗,不然利潤波動有限。
簡單說,小麥價格大漲,大眾物資業者也沒啥賺頭,不過因為處在產業鏈的上游,成本轉嫁能力較高,也能守住毛利。小麥價格跌,也沒啥超額利潤可以賺,因為穀物的儲存成本高,囤積並不容易。大致上這產業是一個成熟產業,有一定的利潤但是沒有暴利的機會。
說明白點,大跌該買,大漲該賣。
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病房見人性 - 養兒防老? 別相信沒有根據的謠言了
俗話說久病無孝子,不過在這個年頭,不需要病多久也就無孝子了。我該感嘆世風日下嗎?
最近因為老爸癌症住院,所以幾乎所有能用的時間都花在醫院裡,要知道照顧病人是很勞累的,所以我一直都沒去理會其他人。反正大家都是為了照顧親人去的,不是要去醫院交朋友的;但是這兩天看到一幕實在是非常的upset,不把這種情形公諸於世可真是枉讀聖賢書了。
我們所在這間病房原本住的人都出院了,只剩下我們這一床。上星期六臨時住進了一床病患,是個中年男人,他老婆陪著他當看護。為什麼說臨時?因為一般醫院星期六不看門診,也不收普通病患,只會收急診病患。從醫護與病患家屬的對答大致上得知是因為洗腎的時候忽然昏倒,所以住院。或許是因為沒有其他病床所以才會住到癌症病房吧,不論如何總之這對夫妻就暫時在隔壁床安頓下來。
星期天晚上我留在醫院當看護,聽到這對夫妻中的太太打電話給他的小孩,希望他孩子能來醫院照看一晚,讓她回家休息。我不知道他小孩如何回答,只注意到這位太太的情緒有點失控,音量不自覺的提高。大約就是這位太太的身體也不好,希望他的小孩能幫忙照顧他爸一晚,但是電話那頭的小鬼很乾脆的拒絕到醫院,甚至說出不關他的事之類的話。那位太太掛電話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你自己想想看,當一個孩子說這樣的話對不對?」
掛完電話之後,這對夫妻倆的心情很明顯的變得更糟了。我都似乎能感覺到烏雲漂浮在空氣中,只是這種家務事,我這路人又能說什麼,雖然我覺得那種小孩乾脆丟掉算了。
今天下班後,我去醫院看我爸。又聽到這位太太打電話要他小孩來看他爸,太太希望孩子能陪爸爸一晚讓他回家睡一覺,但是丈夫似乎不太想要他小孩留著,認為留那小鬼沒有用。在快九點的時候,這對夫妻的兒子出現了,那小鬼看來似乎是高中或剛上大學的年紀。反正就是年輕小鬼就是了,路上到處都有的那種年輕 人。那位太太似乎真的打算要叫她兒子留在醫院看護一晚,所以就交代了一些事項,主要是要收集病人的尿液去化驗。那個小鬼當場就說了一句:「我不要做。」那位太太指責他說:「你怎麼能說不要做,他是你爸。」中間對話我沒聽見,最後那小鬼說了句,「所以我說我不要來阿。」
坦白說,聽到這,連我都有想要把那小鬼拖出去打的衝動。怎麼會有這麼自私的傢伙,這種人活著也只是浪費糧食吧。我想,那對夫妻一定很傷心,把一個兒子養到那麼大,生病住院既然還要電話奪命連環call,等到第三天晚上才出現。要他照顧病人卻被斷然拒絕。
接下來更訝異的事情是,這對夫妻原來不是只有一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結果兒子女兒都是一個樣,老爸住院完全不聞不問。我不知道今天晚上那位太太是否能如願回家休息一晚,但是我真的很感慨。養這種小孩不如不要生,把錢留下來當老年養老金跟醫藥費。
最近因為老爸癌症住院,所以幾乎所有能用的時間都花在醫院裡,要知道照顧病人是很勞累的,所以我一直都沒去理會其他人。反正大家都是為了照顧親人去的,不是要去醫院交朋友的;但是這兩天看到一幕實在是非常的upset,不把這種情形公諸於世可真是枉讀聖賢書了。
我們所在這間病房原本住的人都出院了,只剩下我們這一床。上星期六臨時住進了一床病患,是個中年男人,他老婆陪著他當看護。為什麼說臨時?因為一般醫院星期六不看門診,也不收普通病患,只會收急診病患。從醫護與病患家屬的對答大致上得知是因為洗腎的時候忽然昏倒,所以住院。或許是因為沒有其他病床所以才會住到癌症病房吧,不論如何總之這對夫妻就暫時在隔壁床安頓下來。
星期天晚上我留在醫院當看護,聽到這對夫妻中的太太打電話給他的小孩,希望他孩子能來醫院照看一晚,讓她回家休息。我不知道他小孩如何回答,只注意到這位太太的情緒有點失控,音量不自覺的提高。大約就是這位太太的身體也不好,希望他的小孩能幫忙照顧他爸一晚,但是電話那頭的小鬼很乾脆的拒絕到醫院,甚至說出不關他的事之類的話。那位太太掛電話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你自己想想看,當一個孩子說這樣的話對不對?」
掛完電話之後,這對夫妻倆的心情很明顯的變得更糟了。我都似乎能感覺到烏雲漂浮在空氣中,只是這種家務事,我這路人又能說什麼,雖然我覺得那種小孩乾脆丟掉算了。
今天下班後,我去醫院看我爸。又聽到這位太太打電話要他小孩來看他爸,太太希望孩子能陪爸爸一晚讓他回家睡一覺,但是丈夫似乎不太想要他小孩留著,認為留那小鬼沒有用。在快九點的時候,這對夫妻的兒子出現了,那小鬼看來似乎是高中或剛上大學的年紀。反正就是年輕小鬼就是了,路上到處都有的那種年輕 人。那位太太似乎真的打算要叫她兒子留在醫院看護一晚,所以就交代了一些事項,主要是要收集病人的尿液去化驗。那個小鬼當場就說了一句:「我不要做。」那位太太指責他說:「你怎麼能說不要做,他是你爸。」中間對話我沒聽見,最後那小鬼說了句,「所以我說我不要來阿。」
坦白說,聽到這,連我都有想要把那小鬼拖出去打的衝動。怎麼會有這麼自私的傢伙,這種人活著也只是浪費糧食吧。我想,那對夫妻一定很傷心,把一個兒子養到那麼大,生病住院既然還要電話奪命連環call,等到第三天晚上才出現。要他照顧病人卻被斷然拒絕。
接下來更訝異的事情是,這對夫妻原來不是只有一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結果兒子女兒都是一個樣,老爸住院完全不聞不問。我不知道今天晚上那位太太是否能如願回家休息一晚,但是我真的很感慨。養這種小孩不如不要生,把錢留下來當老年養老金跟醫藥費。
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多了svctag這帳號
今天忽然發現有幾台sun的主機莫名其妙的多了svctag的帳號,小小嚇了一跳,竟然在我眼皮底下被人開了個帳號。仔細一查才發現原來從第二季開始,sun的EIS patch會自動的把Sun Service Tag這東西給裝上去,這東西會需要一個帳號來執行就是這個svctag。
SUN這家公司常常會做出一些豬頭的事情出來,像這個service tag,他的功用是在網路上公佈SUN產品的訊息,意思是讓他們公司不同產品之間可以自動偵測。(sun的公告有點語焉不詳,只在強調沒有問題,哼,有沒有問題是我說的好不好)程式底層的東西,坦白說沒人在意,只要你不要跑出去就好,但是你要多開一個帳號這就很有得考慮,為啥你不去用60000以後的uid,要給我建一個100以前的。更何況這個功能對使用者有用嗎?沒有,只是為了達成製造商的不可告人的目的。(說穿了不就是為了收集商業資訊)
更有甚者,這東西竟然還有漏洞。
http://www.juniper.net/security/auto/vulnerabilities/vuln29561.html
你說會不會暈。
既然如此當然是毫不客氣的把他給移除。
總共有4個package
SUNWstosreg
SUNWservicetagu
SUNWservicetagr
SUNWpsn
用pkgrm指令分別將之移除,然後,是的還有然後,哪有那麼好讓你一個指令就能解決。
將 /var/sadm/servicetag 整個目錄刪除。
再把svctag這個帳號也刪除。
到此才算把這東西給移除了。
P.S.:
為啥加了帳號就要慎重考慮? 這是因為系統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執行權限控管,
權限的具體表現就是帳號。如果有iso或是bs相關要求,帳號的控管一定是重點,每個
帳號都必需要有需要才能開,像這種為了廠商方便的理由當然是不會成立,要加,等
到sun真的能夠具體說出這東西對user的利益的時候再說吧。
SUN這家公司常常會做出一些豬頭的事情出來,像這個service tag,他的功用是在網路上公佈SUN產品的訊息,意思是讓他們公司不同產品之間可以自動偵測。(sun的公告有點語焉不詳,只在強調沒有問題,哼,有沒有問題是我說的好不好)程式底層的東西,坦白說沒人在意,只要你不要跑出去就好,但是你要多開一個帳號這就很有得考慮,為啥你不去用60000以後的uid,要給我建一個100以前的。更何況這個功能對使用者有用嗎?沒有,只是為了達成製造商的不可告人的目的。(說穿了不就是為了收集商業資訊)
更有甚者,這東西竟然還有漏洞。
http://www.juniper.net/security/auto/vulnerabilities/vuln29561.html
你說會不會暈。
既然如此當然是毫不客氣的把他給移除。
總共有4個package
SUNWstosreg
SUNWservicetagu
SUNWservicetagr
SUNWpsn
用pkgrm指令分別將之移除,然後,是的還有然後,哪有那麼好讓你一個指令就能解決。
將 /var/sadm/servicetag 整個目錄刪除。
再把svctag這個帳號也刪除。
到此才算把這東西給移除了。
P.S.:
為啥加了帳號就要慎重考慮? 這是因為系統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執行權限控管,
權限的具體表現就是帳號。如果有iso或是bs相關要求,帳號的控管一定是重點,每個
帳號都必需要有需要才能開,像這種為了廠商方便的理由當然是不會成立,要加,等
到sun真的能夠具體說出這東西對user的利益的時候再說吧。
2008年7月31日 星期四
oracle 啟動與停止
怪怪,我始終記不得oracle啟動與停止的詳細指令,只好做份小抄。
oracle利用ORACLE_SID這環境變數來決定要帶起的instance。
每台主機都要有listener才能接受其他人query。
### 8i以後 ###
sqlplus /nolog
connect / as sysdba
shutdown (startup)
### 8i以前 ###
svrmgrl
connect internal
shutdown (startup)
### listener ###
lsnrctl
start (stop)
oracle利用ORACLE_SID這環境變數來決定要帶起的instance。
每台主機都要有listener才能接受其他人query。
### 8i以後 ###
sqlplus /nolog
connect / as sysdba
shutdown (startup)
### 8i以前 ###
svrmgrl
connect internal
shutdown (startup)
### listener ###
lsnrctl
start (stop)
20080731天氣晴
我喜歡搭捷運上班。
以我目前的通勤距離來說,搭車其實是很累的。要走20分鐘的錄到捷運站,換捷運,換公車再走5分鐘才能到辦公室;單程就要花一個多小時,一般時候開車所花的時間會比較短。但是搭車要比開車有趣的多。
比如說今天早上在台北車站轉車的時候看到個小女生(看大腿肌膚膠原蛋白的豐富程度應該是小女生吧),頭上燙著頗有30年代味道的短髮小捲,身上穿著有70年代味道的淡藍底加大紅花圖案襯衫,下半身穿著緊緊(僅僅)包住臀部的短牛仔群,露出兩條漂亮且修長的大腿,腳上穿著白色運動鞋。可說是融合了數個世代的穿著打扮。
可惜來不及拿手機把真相拍下來,只能畫張示意圖。
不過這小妹妹走路非常快,遠不是我這個老頭能追上的,不然倒真想問問她為什麼會如此搭配。
(謎之音:是你兩眼發直盯著人家大腿看才會走不快吧)
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IKEA事件part3
剛剛打電話去信用卡行(花旗)詢問,(花旗的信用卡客服電話還得自費 =.=)客服跟我說他有看到這筆帳款退款有進來,但是她說不知道是何時退進來的。
電話剛掛上,就接到新莊IKEA的人來電,他的解釋是退貨的款項要15天後才會退入帳戶,所以5號的退貨要到21號才會入帳。他們目前已經改成電子銷退,所以以後不會再有類似問題。
當然我並不相信,理由有二。當天有兩筆退貨,一筆有張負數的簽單的就沒有這個問題。另外是當時也沒有給我任何單據可以證明退貨。不過對方好歹也是有處理,並沒有直接賴帳。算是勇於負責,也有把貨款退回給我,還努力找了個解釋。我原本寫的抱怨信要求,解釋、道歉、還我錢;至少做到兩點,算是不錯了。
我把整件事包括後續都寫出來,IKEA算是疏忽,但是接到客訴會有處理,沒有裝死。(還是因為我信寫到台灣總公司的關係?)但是就我個人來說,我以後一定不會再買IKEA的家俱了。買東西本來就是奇摩子的問題,買個家具光想要哪種顏色、樣式就很傷腦筋了,還要去注意有沒有錯帳,店員有沒有唬你去買貴的。何必自己花錢找罪受,乾脆支持loccal廠商好了,更何況支持local製造有環保跟促進經濟雙層意義。
電話剛掛上,就接到新莊IKEA的人來電,他的解釋是退貨的款項要15天後才會退入帳戶,所以5號的退貨要到21號才會入帳。他們目前已經改成電子銷退,所以以後不會再有類似問題。
當然我並不相信,理由有二。當天有兩筆退貨,一筆有張負數的簽單的就沒有這個問題。另外是當時也沒有給我任何單據可以證明退貨。不過對方好歹也是有處理,並沒有直接賴帳。算是勇於負責,也有把貨款退回給我,還努力找了個解釋。我原本寫的抱怨信要求,解釋、道歉、還我錢;至少做到兩點,算是不錯了。
我把整件事包括後續都寫出來,IKEA算是疏忽,但是接到客訴會有處理,沒有裝死。(還是因為我信寫到台灣總公司的關係?)但是就我個人來說,我以後一定不會再買IKEA的家俱了。買東西本來就是奇摩子的問題,買個家具光想要哪種顏色、樣式就很傷腦筋了,還要去注意有沒有錯帳,店員有沒有唬你去買貴的。何必自己花錢找罪受,乾脆支持loccal廠商好了,更何況支持local製造有環保跟促進經濟雙層意義。
遭IKEA坑錢事件part2
經過一晚上的睡眠,那股要打電話去罵人的怒氣稍稍平息。其實1600不算多大的數字,但是整個經過加總起來,我想沒有人會不爆氣的。
7/5號那天我們總共有3個人去IKEA新莊店,我跟我弟夫妻倆。因為他們車去保養我就順道把他們載去IKEA,那天他們買了一件浴袍,賣場的標價是1250,但是結帳出來是1690。這點我們本來沒發現,直到我被晾在服務台前面半小時,因為等很久所以又拿發票起來看才注意到,為此我弟的老婆還特地跑回賣場中用手機把標價拍出來。所以當天我除了把那組1600的床板條退貨之外,還重新結帳一次。然後這件浴袍又要辦特殊折扣,總共結帳了三次。
就是因為一團亂,在服務台把我信用卡與發票、簽單等一堆東西拿走又敲敲打打半天還給我之後,旁邊還有一個工作人員等著要帶我去重新結帳。我才會疏於注意少了扣款的簽單,因為還給我的時候也是一疊包括信用卡、發票、簽單。服務台又口頭跟我說句:「這樣就可以了。」 <=沒有仔細檢查這是我的錯。
現在仔細回想整件事,就會發現問題癥結點在於:展示區的人員,誤導我去買同樣功能但較為昂貴的零件,但是不巧他把寶藏線索寫錯了。結果被不知情的倉儲區人員製造出矛盾。偏偏我又是個喜歡自己組家具的人(不然怎麼會去IKEA買),一看到就知道東西有重複。當天我們三個就已經對IKEA的整個不滿,我弟他們夫妻兩之前也有在中壢IKEA買家具也是到後來一肚子不爽,所以那天他們號不客氣的寫了張充滿怨念的抱怨單。
我個人則是到了昨天收到信用卡帳單的時候才整個不滿一口氣爆發,因為那天IKEA的櫃台不接受用同一張卡片重複刷,所以我重新結帳的時候用的是另一張卡。(順帶抱怨,為此我那張卡的本月帳單超過便利商店的繳款額度,造成我額外的麻煩。) 所以那筆1600的款項很明顯,不然我未必會注意到。所以從結果來看IKEA新莊店
1. 意圖騙我去購買昂貴的零組件。
2. 拖延重複料件的處理時間。(套句我弟老婆當天的話,我們三個的時薪加起來比他們整群工作人員貴多了)
3. 貨品拿回去銷帳卻沒有辦信用卡刷退。
4. 多收錢之後就悶聲大發財,當業外收益。
5. 所以我說IKEA新莊店詐騙也算是有憑有據。
整個事件的結論就是:
1. IKEA的賣場人員的話不能相信。
2. 在IKEA買東西要自己夠了解他們家具的組合方式。
3. 有感覺不對的地方,就一定有地方不對。
4. 退換貨一定要注意到有拿到信用卡刷退簽單。
5. 要他媽的很有閒來跟他耗。
7/5號那天我們總共有3個人去IKEA新莊店,我跟我弟夫妻倆。因為他們車去保養我就順道把他們載去IKEA,那天他們買了一件浴袍,賣場的標價是1250,但是結帳出來是1690。這點我們本來沒發現,直到我被晾在服務台前面半小時,因為等很久所以又拿發票起來看才注意到,為此我弟的老婆還特地跑回賣場中用手機把標價拍出來。所以當天我除了把那組1600的床板條退貨之外,還重新結帳一次。然後這件浴袍又要辦特殊折扣,總共結帳了三次。
就是因為一團亂,在服務台把我信用卡與發票、簽單等一堆東西拿走又敲敲打打半天還給我之後,旁邊還有一個工作人員等著要帶我去重新結帳。我才會疏於注意少了扣款的簽單,因為還給我的時候也是一疊包括信用卡、發票、簽單。服務台又口頭跟我說句:「這樣就可以了。」 <=沒有仔細檢查這是我的錯。
現在仔細回想整件事,就會發現問題癥結點在於:展示區的人員,誤導我去買同樣功能但較為昂貴的零件,但是不巧他把寶藏線索寫錯了。結果被不知情的倉儲區人員製造出矛盾。偏偏我又是個喜歡自己組家具的人(不然怎麼會去IKEA買),一看到就知道東西有重複。當天我們三個就已經對IKEA的整個不滿,我弟他們夫妻兩之前也有在中壢IKEA買家具也是到後來一肚子不爽,所以那天他們號不客氣的寫了張充滿怨念的抱怨單。
我個人則是到了昨天收到信用卡帳單的時候才整個不滿一口氣爆發,因為那天IKEA的櫃台不接受用同一張卡片重複刷,所以我重新結帳的時候用的是另一張卡。(順帶抱怨,為此我那張卡的本月帳單超過便利商店的繳款額度,造成我額外的麻煩。) 所以那筆1600的款項很明顯,不然我未必會注意到。所以從結果來看IKEA新莊店
1. 意圖騙我去購買昂貴的零組件。
2. 拖延重複料件的處理時間。(套句我弟老婆當天的話,我們三個的時薪加起來比他們整群工作人員貴多了)
3. 貨品拿回去銷帳卻沒有辦信用卡刷退。
4. 多收錢之後就悶聲大發財,當業外收益。
5. 所以我說IKEA新莊店詐騙也算是有憑有據。
整個事件的結論就是:
1. IKEA的賣場人員的話不能相信。
2. 在IKEA買東西要自己夠了解他們家具的組合方式。
3. 有感覺不對的地方,就一定有地方不對。
4. 退換貨一定要注意到有拿到信用卡刷退簽單。
5. 要他媽的很有閒來跟他耗。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怒....可惡的一隻鴨(IKEA)
今天晚上真的是一整個怒,可惜晚上太晚沒辦法打電話去罵人。
話說這個月5號(7/5),我到新莊的IKEA買了一張單人床。有在IKEA買過家具的人應該知道他們是拆開來好幾各組件獨立計價的,所以我的床總共有:
1. 床架。 2. 床板條。 3. 彈簧床墊。 4. 上墊。
四個部份所組成。
首先在展示區的服務人員跟我說:「先生,我們這個要先結帳床板條,然後去倉儲區拿床墊跟其他部份,結完帳再去提貨區拿床板條。」
OK,你說要先結帳,那就結帳,先刷卡。用台幣1600換到了一張手寫的尋寶提示。
然後到了倉儲區,但是找不到床架。跟倉儲區的工作人員詢問,倉儲區的工作人員說:「就是你阿,樓上(新莊IKEA有四層樓)有打電話來說他寫錯料號( =.= 尋寶圖既然是錯的),你等一下我拿給你。」然後就給了我一大包的床架以及一組床板條。(心中的OS,這東西現在拿不就還要結一次帳?)但是倉儲區的工作人員對這問題無法回答只是跟我說,「你買的床架是搭配這組床板條沒錯。」
結完帳,果然第一項就是床板條NTD800。
再去提貨區,嗯,確確實實也是床板條,只是包裝比較好。很明顯,一張床應該不會需要兩組這玩意,跟提貨區旁邊的服務台詢問。服務台的小妹妹說:「這個我幫你問問看,你先等一下。」然後出來一個大姊姊說:「不好意思,這小妹今天才來沒辦法幫你處理,我先把我手上的事情處理一下在幫你解決。」「喔,好。」(你倒是說說看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說好還能怎麼說)這一等半小時就過去了,這當中還替他們增加了飲料與食物營業額。
終於,「先生,你這個問題幫你查詢過了,確實是重複了,你可以退掉其中一件。」由於在整個過程中,只有倉儲區的服務人員讓我覺得比較comfortable,所以我選擇相信他。
「那我要退1600的這件。」「好,沒問題,貨品跟發票給我,(打收銀機)這樣就可以了。」
我原本也很天真的以為,讓我多耗了快一個鐘頭,也應該就可以了。可是,我錯了,錯的離譜阿。
今天收到了信用卡帳單,這筆已經退貨1600塊錢帳款赫然在列。一開始還不敢相信,這筆當真是我辦退貨的床板條?把所有信用卡簽單與發票都翻出來,(好險這兩樣東西我都會保留)當場罵一個幹,只有簽單沒有發票。莫非,我是被坑了。
霎時間無名火起,好個一隻鴨你最好有辦法把這1600吞下去。怒。
話說這個月5號(7/5),我到新莊的IKEA買了一張單人床。有在IKEA買過家具的人應該知道他們是拆開來好幾各組件獨立計價的,所以我的床總共有:
1. 床架。 2. 床板條。 3. 彈簧床墊。 4. 上墊。
四個部份所組成。
首先在展示區的服務人員跟我說:「先生,我們這個要先結帳床板條,然後去倉儲區拿床墊跟其他部份,結完帳再去提貨區拿床板條。」
OK,你說要先結帳,那就結帳,先刷卡。用台幣1600換到了一張手寫的尋寶提示。
然後到了倉儲區,但是找不到床架。跟倉儲區的工作人員詢問,倉儲區的工作人員說:「就是你阿,樓上(新莊IKEA有四層樓)有打電話來說他寫錯料號( =.= 尋寶圖既然是錯的),你等一下我拿給你。」然後就給了我一大包的床架以及一組床板條。(心中的OS,這東西現在拿不就還要結一次帳?)但是倉儲區的工作人員對這問題無法回答只是跟我說,「你買的床架是搭配這組床板條沒錯。」
結完帳,果然第一項就是床板條NTD800。
再去提貨區,嗯,確確實實也是床板條,只是包裝比較好。很明顯,一張床應該不會需要兩組這玩意,跟提貨區旁邊的服務台詢問。服務台的小妹妹說:「這個我幫你問問看,你先等一下。」然後出來一個大姊姊說:「不好意思,這小妹今天才來沒辦法幫你處理,我先把我手上的事情處理一下在幫你解決。」「喔,好。」(你倒是說說看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說好還能怎麼說)這一等半小時就過去了,這當中還替他們增加了飲料與食物營業額。
終於,「先生,你這個問題幫你查詢過了,確實是重複了,你可以退掉其中一件。」由於在整個過程中,只有倉儲區的服務人員讓我覺得比較comfortable,所以我選擇相信他。
「那我要退1600的這件。」「好,沒問題,貨品跟發票給我,(打收銀機)這樣就可以了。」
我原本也很天真的以為,讓我多耗了快一個鐘頭,也應該就可以了。可是,我錯了,錯的離譜阿。
今天收到了信用卡帳單,這筆已經退貨1600塊錢帳款赫然在列。一開始還不敢相信,這筆當真是我辦退貨的床板條?把所有信用卡簽單與發票都翻出來,(好險這兩樣東西我都會保留)當場罵一個幹,只有簽單沒有發票。莫非,我是被坑了。
霎時間無名火起,好個一隻鴨你最好有辦法把這1600吞下去。怒。
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
The truth is out there
這是x-file的名言,我覺得比較好的翻譯是「真相並非如此」。
對這句話身為有志於成為成功投機者的我來說一向是很有感觸的。對投機行為來說,決定勝負的最根本關鍵就在於,比別人掌握更多的資訊,請注意是「資訊」。什麼叫資訊,就是根基於現實的資料。但是身處繁體中文世界的我,近來發現要收到足夠份量的資訊是越來越困難了。
前一篇有對廣告發了堆牢騷,最主要的原因是雖然我每天還是很努力的蒐集所有訊息,卻發現這些訊息中,能算做資訊的部份越來越少,廣告的部份越來越多(廣告定義為commerical)。這對我的投機大計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也讓我每天多花費了更多時間去蒐集訊息,更甚者為了判斷真假訊息消耗了不少腦細胞。
如果沒辦法辨別什麼是資訊什麼是廣告的話,請相信我投機這檔事真的不適合你。
比如說隨便拉一則雅虎股市的新聞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080709/1/11f1k.html
這算是資訊還是廣告?
我的看法是,除了以下這段是資訊外其他的都是廣告。
德國聯邦統計局表示,經工作日與季度調整後的5月出口較4月減少3.2%,為2004年6月以來的最大減幅紀錄。
他在告訴你彭博社的經濟預估是很有效力的,可以跟德國統計局相比,他告訴你德國商銀有個經濟分析師Matthias Rubisch對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也就順便暗示你這個經濟分析師不錯喔。
對於投機行為來說,只有我列出來這兩句話是有意義的,其他的都可以省略。或許你會抗議,剩下那些是專家的評論,可是如果你不是專家的話你有什麼立場跟這些專家在相同市場競爭?如果你是專家的話又怎麼可以輕易相信其他人的結論?
這世界充滿謊言,the truth is out there。
對這句話身為有志於成為成功投機者的我來說一向是很有感觸的。對投機行為來說,決定勝負的最根本關鍵就在於,比別人掌握更多的資訊,請注意是「資訊」。什麼叫資訊,就是根基於現實的資料。但是身處繁體中文世界的我,近來發現要收到足夠份量的資訊是越來越困難了。
前一篇有對廣告發了堆牢騷,最主要的原因是雖然我每天還是很努力的蒐集所有訊息,卻發現這些訊息中,能算做資訊的部份越來越少,廣告的部份越來越多(廣告定義為commerical)。這對我的投機大計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也讓我每天多花費了更多時間去蒐集訊息,更甚者為了判斷真假訊息消耗了不少腦細胞。
如果沒辦法辨別什麼是資訊什麼是廣告的話,請相信我投機這檔事真的不適合你。
比如說隨便拉一則雅虎股市的新聞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080709/1/11f1k.html
這算是資訊還是廣告?
我的看法是,除了以下這段是資訊外其他的都是廣告。
德國聯邦統計局表示,經工作日與季度調整後的5月出口較4月減少3.2%,為2004年6月以來的最大減幅紀錄。
他在告訴你彭博社的經濟預估是很有效力的,可以跟德國統計局相比,他告訴你德國商銀有個經濟分析師Matthias Rubisch對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也就順便暗示你這個經濟分析師不錯喔。
對於投機行為來說,只有我列出來這兩句話是有意義的,其他的都可以省略。或許你會抗議,剩下那些是專家的評論,可是如果你不是專家的話你有什麼立場跟這些專家在相同市場競爭?如果你是專家的話又怎麼可以輕易相信其他人的結論?
這世界充滿謊言,the truth is out there。
節能減碳,從減少廣告開始吧
早上從內湖路走到瑞光路,大約三百公尺距離就拿到三張廣告單。地點很重要,中油西湖加油站旁邊那條巷子。結果我所拿到的三張廣告單只有一張是附近店家,一張在內湖高中旁邊,最後一張在京華城隔壁。京華城送便當到內湖這划得來嗎?
這三張廣告單,有幾張會有效果?答案是0,我拿到辦公室就丟到垃圾捅了。(那你拿來做啥米,根本就是欠扁 =.=)商業社會中廣告真是無所不在,而廣告也是毫不猶豫浪費最多資源的地方。除了看得到的紙張之外,還有看不到的人的注意力浪費。比如說,前陣子大陸富豪團來台,先是一窩蜂的報導房地產大好.......,過沒多久又另一媒體出來報導「那個都是炒作的」。這種假新聞之名的廣告,或者另一個好聽點的名字叫「置入性行銷」。這種廣告真的是非長非常討厭,就像spam mail;你得要浪費精神去判斷這東西是否真有其事,一旦不慎損失就非常慘重。spam mail不小心認真了也不過就是買了些沒用的junk,投資上誤信廣告言詞則是會傾家蕩產的。豈不聞買購買連動債的投資人所發出的哀號聲仍然在空中迴盪。
如果這世上沒有廣告,那有多好阿。不過那是不可能的,世界不會因為個人的願望而改變,廣告的存在是因為它有存在的意義。聰明人就知道這個意義是什麼。所以見廣告必得戒慎小心如履薄冰,見為裝成新聞的廣告更是要冷靜思索,小心找出背後的「事實」。這個世界沒有什麼真相,只有事實,而事實一向很殘酷。
這三張廣告單,有幾張會有效果?答案是0,我拿到辦公室就丟到垃圾捅了。(那你拿來做啥米,根本就是欠扁 =.=)商業社會中廣告真是無所不在,而廣告也是毫不猶豫浪費最多資源的地方。除了看得到的紙張之外,還有看不到的人的注意力浪費。比如說,前陣子大陸富豪團來台,先是一窩蜂的報導房地產大好.......,過沒多久又另一媒體出來報導「那個都是炒作的」。這種假新聞之名的廣告,或者另一個好聽點的名字叫「置入性行銷」。這種廣告真的是非長非常討厭,就像spam mail;你得要浪費精神去判斷這東西是否真有其事,一旦不慎損失就非常慘重。spam mail不小心認真了也不過就是買了些沒用的junk,投資上誤信廣告言詞則是會傾家蕩產的。豈不聞買購買連動債的投資人所發出的哀號聲仍然在空中迴盪。
如果這世上沒有廣告,那有多好阿。不過那是不可能的,世界不會因為個人的願望而改變,廣告的存在是因為它有存在的意義。聰明人就知道這個意義是什麼。所以見廣告必得戒慎小心如履薄冰,見為裝成新聞的廣告更是要冷靜思索,小心找出背後的「事實」。這個世界沒有什麼真相,只有事實,而事實一向很殘酷。
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所得高低這問題還真是敏感阿
前幾天有篇新聞,我還記得那是在中時宣佈裁員的隔天中時出的新聞=.=
說北市個人月收入49,532以下,屬於後段班,中市、高市民眾月收入不到37,478,都是中低收入一族。然後msn上就出現了一堆自稱低收入戶的人 =.=
今天早上看ptt的時候又看到這篇,一時想到就去主計處的網站查了一下,查到一個5等份所得資料。就是把全部所得者分成五等份,每一等份大約242萬人,為什麼是242萬?因為統計資料中有所得者才不到13百萬,剩下的1千萬人當中除了無謀生能力者之外,大概也有不少人是高所得但是隱藏資料的人吧。
最低20% 188,040
次低20% 317,530
中間20% 430,091
次高20% 592,224
最高20% 1,061,826
這是年薪,2006年的統計資料,其實台灣的收入並不算高阿。
說北市個人月收入49,532以下,屬於後段班,中市、高市民眾月收入不到37,478,都是中低收入一族。然後msn上就出現了一堆自稱低收入戶的人 =.=
今天早上看ptt的時候又看到這篇,一時想到就去主計處的網站查了一下,查到一個5等份所得資料。就是把全部所得者分成五等份,每一等份大約242萬人,為什麼是242萬?因為統計資料中有所得者才不到13百萬,剩下的1千萬人當中除了無謀生能力者之外,大概也有不少人是高所得但是隱藏資料的人吧。
最低20% 188,040
次低20% 317,530
中間20% 430,091
次高20% 592,224
最高20% 1,061,826
這是年薪,2006年的統計資料,其實台灣的收入並不算高阿。
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沒想到阿 竟然調升存款準備率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80626/503566.html
原本大家的預期都是調高利率半碼或一碼,沒想到重貼現率調高半碼之外還附送活存準備率5碼,定存準備率3碼。彭老先生一次5碼會不會太狠阿,那是準備率不是利率阿。
調整後的利率http://www.cbc.gov.tw/banking/Banking1.asp
重貼現率6/27生效,準備率7/1生效,看來房市這下死定了。股市在六月的最後兩個交易日大概也不會太好看,希望彭老說的金融機構超額準備夠多的話是真的,不要大家一股腦的賣股求現阿。
原本大家的預期都是調高利率半碼或一碼,沒想到重貼現率調高半碼之外還附送活存準備率5碼,定存準備率3碼。彭老先生一次5碼會不會太狠阿,那是準備率不是利率阿。
調整後的利率http://www.cbc.gov.tw/banking/Banking1.asp
重貼現率6/27生效,準備率7/1生效,看來房市這下死定了。股市在六月的最後兩個交易日大概也不會太好看,希望彭老說的金融機構超額準備夠多的話是真的,不要大家一股腦的賣股求現阿。
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假如台灣與日本真要走到開戰
我寫前一篇的時候並不知道劉兆玄院長在立院接受質詢時回答:『不惜一戰是最後選項。』昨天晚上看到新聞的時候不禁搖頭,這些立委.....=.=。
就這一次的事件來說應該是外交手段可以解決的,不需要動用到軍艦,我方這一次的立場很明確「放人、賠償、道歉」,所有策略與作為也應該要繞著這三個主題。目前日方已經放人,但是賠償與道歉都沒有,這是要追究的地方,日本人想打馬虎眼,就直接招回駐日官員。對台灣來說頂多就是出國渡假少一個選項。台灣不親日對日本來說可是不可承受的後果。
不過,假如真的要與日本宣戰的話,台灣也是有跟日本周旋的本錢,且耐心聽我道來:
釣魚台附近發生衝突的情況,台灣方面可以派出船艦在東海上與日本對峙,或是騷擾日方補給。另一方面封鎖台灣海峽,扣留所有往日本油輪。南洋航線是日本的生命線,只要阻斷半年日本社會就得癱瘓,封鎖三個月,加上美國調停日本人就只能乖乖上談判桌。
現在的情況是,日本需要台灣的程度大於台灣需要日本。台灣地理位置上就控制了日本的生命線,所以當年日本軍國主義要向外擴張第一個要取的就是台灣。即使二戰之後日本一從廢墟中站起第一個選擇的友好對象也是台灣。難道還有人真的傻傻的以為那是感情因素,台灣海峽對日本來說是隻扼住咽喉的手,如果不能佔領也要確保台灣對日本友好。
所以馬英九以兩岸和平當訴求贏得大選時,日本人會如此緊張,因為台灣若親中等於大陸扼住日本咽喉。如果不走台灣海峽,往日本的航線要繞過往南流的黑潮,等於要走到太平洋中間才能轉往北。這條新航線是全程暴路在颱風生成區之下,若真得如此,不但運費高昂,還得面臨不少天災損失,更何況要進太平洋還是要經過巴士海峽,一樣會受到台灣阻擋。
從蔣介石以來,台灣一直是以大陸作為假想敵,老蔣時代一新想打回去,所以海軍只是用來運輸,所有戰力都放在陸軍。蔣經國以後開始逐漸擴建海空軍,但是戰略思維還是放在對抗中共。兩岸和平是五十年來第一次看到曙光,原本和對岸相比不太大的軍力數量,重新衡量過後會發現還不算弱。台灣四面環海,必須增強對島嶼周圍海空空間的掌握能力,從新的角度去看軍力配置,當把眼睛從僅盯著很多年的共產黨身上移開會發現還有很多問題環繞在我們周圍。
就這一次的事件來說應該是外交手段可以解決的,不需要動用到軍艦,我方這一次的立場很明確「放人、賠償、道歉」,所有策略與作為也應該要繞著這三個主題。目前日方已經放人,但是賠償與道歉都沒有,這是要追究的地方,日本人想打馬虎眼,就直接招回駐日官員。對台灣來說頂多就是出國渡假少一個選項。台灣不親日對日本來說可是不可承受的後果。
不過,假如真的要與日本宣戰的話,台灣也是有跟日本周旋的本錢,且耐心聽我道來:
釣魚台附近發生衝突的情況,台灣方面可以派出船艦在東海上與日本對峙,或是騷擾日方補給。另一方面封鎖台灣海峽,扣留所有往日本油輪。南洋航線是日本的生命線,只要阻斷半年日本社會就得癱瘓,封鎖三個月,加上美國調停日本人就只能乖乖上談判桌。
現在的情況是,日本需要台灣的程度大於台灣需要日本。台灣地理位置上就控制了日本的生命線,所以當年日本軍國主義要向外擴張第一個要取的就是台灣。即使二戰之後日本一從廢墟中站起第一個選擇的友好對象也是台灣。難道還有人真的傻傻的以為那是感情因素,台灣海峽對日本來說是隻扼住咽喉的手,如果不能佔領也要確保台灣對日本友好。
所以馬英九以兩岸和平當訴求贏得大選時,日本人會如此緊張,因為台灣若親中等於大陸扼住日本咽喉。如果不走台灣海峽,往日本的航線要繞過往南流的黑潮,等於要走到太平洋中間才能轉往北。這條新航線是全程暴路在颱風生成區之下,若真得如此,不但運費高昂,還得面臨不少天災損失,更何況要進太平洋還是要經過巴士海峽,一樣會受到台灣阻擋。
從蔣介石以來,台灣一直是以大陸作為假想敵,老蔣時代一新想打回去,所以海軍只是用來運輸,所有戰力都放在陸軍。蔣經國以後開始逐漸擴建海空軍,但是戰略思維還是放在對抗中共。兩岸和平是五十年來第一次看到曙光,原本和對岸相比不太大的軍力數量,重新衡量過後會發現還不算弱。台灣四面環海,必須增強對島嶼周圍海空空間的掌握能力,從新的角度去看軍力配置,當把眼睛從僅盯著很多年的共產黨身上移開會發現還有很多問題環繞在我們周圍。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聯合號事件與釣魚台主權
聯合號海釣船遭日方軍艦撞沉,再度引發釣魚台主權爭議。釣魚台的所有權,從歷史與地緣角度來說,毫無疑問是屬於台灣的一部分,而非屬琉球。再說琉球本是主權獨立國家,是被日本所強佔。這段歷史距今不過百年。當年的琉球疆域也不及釣魚台,今天日本佔據釣魚台的最早依據是當年馬關條約前將釣魚台列入沖繩縣,這是當時日方片面舉動而非國際協商之後的結果。
當然日本人不會這麼說,應該說日本就是擺出我就是佔了你想怎樣的態度。自來領土有那個國家不想要,凡涉及領土爭議必然要到動武才能解決。今天日本敢在釣魚台主權問題上強硬,說穿了不過是看出台灣對日軟弱,大陸無法插手的空檔想以既成事實的手段強佔走。
李登輝主政時代對日本態度非常「友善」,所以才會有強硬派譏笑李是日本人的言論,後來阿扁上台對日政策延續李時代。當年對日本友善也不能全算是李登輝個人對日本有好感,上各世紀的台灣經貿主要是沿著從日本進口關鍵零組件,加工後出口到美國的路徑運轉,所以日本對於台灣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而2008年的今天,這條經貿軌跡已經不再是台灣經濟的主動脈,日本對台灣的影響目前已經比以前低多了而在未來只有更低沒可能高。是否還需要延續上各世紀的對日友善政策?我個人的看法是,不需要。
以釣魚台主權問題來說,大陸的立場不用懷疑的會與台灣一致,美國的立場則是不發生戰爭的情況下相關人等找張桌子坐下來談。簡單說,目前大環境是對我們有利的,完全沒有必要對日本軟弱。更進一步說,台灣現在也是沒有立場對日本軟弱,長期以來的對日親善政策已經使得台灣對日關係傾斜。當年對日本傾斜以換取日本對台的技術授權以及產業聯盟;如今許多產業台灣與日本已經是站在競爭立場,大環境已經不同以往。對日本不能再看做是經濟上的盟友,而該看做是強鄰之一,不論在軍事或是經濟上都是。對強鄰軟弱只會招致悲慘後果,歷史上類似案例有許多。
回頭來看這次聯合號事件,日方絕對沒有任何理由跟立場扣留船上任何人。聯合號上插的是中華民國國旗,不是日本國旗,船上所有人都是中華民國國民。姑且不論釣魚台爭議,日方撞沉我方船隻就是侵犯我方主權,插著我方旗幟的船隻,就等於中華民國領土,豈能容日本人將之撞沉。撞沉我方船艦扣留我方人員,視我方主權為何物?
這一次事件輿論一面倒的要求對日強硬,除了明顯的日方行動只能用「欺人太甚」形容之外,環境改變也是一個因素。在經濟上,台灣與日本的競爭形勢早已形成,對日友善政策已經不可行。
當然日本人不會這麼說,應該說日本就是擺出我就是佔了你想怎樣的態度。自來領土有那個國家不想要,凡涉及領土爭議必然要到動武才能解決。今天日本敢在釣魚台主權問題上強硬,說穿了不過是看出台灣對日軟弱,大陸無法插手的空檔想以既成事實的手段強佔走。
李登輝主政時代對日本態度非常「友善」,所以才會有強硬派譏笑李是日本人的言論,後來阿扁上台對日政策延續李時代。當年對日本友善也不能全算是李登輝個人對日本有好感,上各世紀的台灣經貿主要是沿著從日本進口關鍵零組件,加工後出口到美國的路徑運轉,所以日本對於台灣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而2008年的今天,這條經貿軌跡已經不再是台灣經濟的主動脈,日本對台灣的影響目前已經比以前低多了而在未來只有更低沒可能高。是否還需要延續上各世紀的對日友善政策?我個人的看法是,不需要。
以釣魚台主權問題來說,大陸的立場不用懷疑的會與台灣一致,美國的立場則是不發生戰爭的情況下相關人等找張桌子坐下來談。簡單說,目前大環境是對我們有利的,完全沒有必要對日本軟弱。更進一步說,台灣現在也是沒有立場對日本軟弱,長期以來的對日親善政策已經使得台灣對日關係傾斜。當年對日本傾斜以換取日本對台的技術授權以及產業聯盟;如今許多產業台灣與日本已經是站在競爭立場,大環境已經不同以往。對日本不能再看做是經濟上的盟友,而該看做是強鄰之一,不論在軍事或是經濟上都是。對強鄰軟弱只會招致悲慘後果,歷史上類似案例有許多。
回頭來看這次聯合號事件,日方絕對沒有任何理由跟立場扣留船上任何人。聯合號上插的是中華民國國旗,不是日本國旗,船上所有人都是中華民國國民。姑且不論釣魚台爭議,日方撞沉我方船隻就是侵犯我方主權,插著我方旗幟的船隻,就等於中華民國領土,豈能容日本人將之撞沉。撞沉我方船艦扣留我方人員,視我方主權為何物?
這一次事件輿論一面倒的要求對日強硬,除了明顯的日方行動只能用「欺人太甚」形容之外,環境改變也是一個因素。在經濟上,台灣與日本的競爭形勢早已形成,對日友善政策已經不可行。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黃河青山 - 黃仁宇回憶錄]的讀後感
第一本讀黃仁宇教授的大作是「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那時候我還是個唸高中的毛頭小伙子,第一次看到黃教授的大歷史觀點,彷彿腦袋中某個開關被打開了。在此之間我所唸的歷史都是謹守兩千多年前孔老頭的標準「褒貶人物」,經濟史觀不要說成為主流了,連被拿出來討論的機會都沒有。在「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之後我又讀了「萬曆十五年」與「中國大歷史」,其中「中國大歷史」是老師選的閱讀資料,「萬曆十五年」則是我家老爸不知道打哪借來的。
在此之前的歷史對我來說不過是沈迷武俠小說之餘的延伸閱讀,自然很習慣的接受許許多多的傳統中國的歷史觀念,包括以道德來判斷人物,用是非善惡來將歷史人物分類。當然熟讀金庸小說的人都會接受人並非單一面向的概念,因為這正是金庸小說的引人入勝之處。帶著這樣的懷疑精神,有時候就會對傳統說詞產生疑問,比方說諸葛亮。傳統史觀對諸葛亮推崇備至,但是卻無從解釋為何這樣一個備受推崇的人物卻無法保蜀漢的半壁江山?也無法解釋為何文化發展較落後的遊牧部落總是一次次的戰勝「天朝」。
但是這三本書重複的用新的角度來解釋舊有的資料,當然許多年後的今天我理解那是用經濟史的角度加上歷史潮流學說的綜合。但是這幾本書教會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用統一的角度來解釋散亂的資料。換句話說就是開始有了邏輯性的思考方式。很奇怪雖然早就知道遞移,集合等基本邏輯觀念,但是那些都好像是在另一各次元的東西,直到看到黃教授的解釋與推演方式才豁然開朗。可以說等到我看到了從大歷史觀點串起來的史料並認真思考這種角度思考的意義之後,我才真正開始能夠累積知識。
整各大歷史史觀其實很簡單,每個歷史人物都有歷史的局限性,從拉長的時間點來看,歷史的發展有趨勢;趨勢的演變會造成現況的衝突,終究會產生突破點,歷史人物在面臨突破點的選擇可以說沒有選擇。(當然這也可以解釋成做了錯誤選擇的人會被忽略)也就是除了眼前的事務之外,所有事務的累計會導致一個不得不然的結果。接下來就是我自己的演繹:能夠串成歷史的任何事件都必須符合隱藏在背後的流向。事件本身或許是隨機,但是累積夠多的事件必然會顯露一個主要的現象。
這本黃河青山是寫作於1980-1983,作者當時正面臨被任教的大學解聘、著作受到學術圈的批判與阻撓,連出版的機會都無的窘境。這本書雖然有許多篇幅講述作者個人遭遇,但主題其實是要解釋何以會有大歷史的觀念形成。作者在最後提出了螺旋形的歷史這個說法,讓我想到了艾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我無法說明我個人是否同意黃教授的理論,但是我卻很認同經濟史觀。有本書叫做「貿易打造的世界」從貿易的觀點來解釋近代史,得到的結論跟黃的大歷史很接近。如果我們把道德判斷拉出來丟到一邊,用玻璃把血腥與煙硝隔離。相信所得到的結果會是一樣的。不過黃教授的結論是在70年代得到的,那個時代還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理論。是以黃為了這個主張付出了沈重的代價,在加上他當時並非舉足輕重的學者,雖然師從許多大師級人物。但他本身只是各在二流大學任教的歷史教授,甚至出版的書籍都僅只有唯一的一本討論明代財政的著作。忽然跑出來一個評斷上千年歷史的觀念,甚至無法舉出足夠份量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黃教授在他書中不斷的提到中國傳統上欠缺數字管理,但相同的困境其實也發生在他的著作中,對歐美研究中國歷史的人來說,會覺得他jump to conclusion,省略了中居許多證據。但是對於早年受中國傳統教育的黃來說,他實在無法再舉出更明確的證據。就向前面所提「貿易打造的世界」那其實也不是正規的歷史著作,裡面有太多武斷的結論。可以刊在報紙上,或是當作參考資料但是不足以拿到課堂上當教科書。在21世紀尚且如此,就不用說70年代的時候要說服當時的學術圈證明自己的看法有多困難。
但是跨過太平洋,中國人對這樣的歷史觀大多會有所共鳴,因為這樣的觀點補足了傳統的不足。仔細一想所謂的傳統觀點還真是遙遠以前的事,兩千多年前孔子寫春秋用道德來褒貶人物。春秋這本書早就消失在歷史之中了,但是用道德來當唯一標準的史觀卻一直是唯一的觀點。制度與科技都是被有意無意忽略的資料,提到近代史則無論政治立場都是一樣的詮釋。但是傳統觀點永遠無法解釋為何自強運動30年卻在甲午戰爭中兵敗如山倒,也無法解釋為何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如此的跌跌撞撞,付出如此多的代價。
這本書應該要列入大一學生的必讀書單之中,或許能讓習慣背答案的學子們有新的領悟。
在此之前的歷史對我來說不過是沈迷武俠小說之餘的延伸閱讀,自然很習慣的接受許許多多的傳統中國的歷史觀念,包括以道德來判斷人物,用是非善惡來將歷史人物分類。當然熟讀金庸小說的人都會接受人並非單一面向的概念,因為這正是金庸小說的引人入勝之處。帶著這樣的懷疑精神,有時候就會對傳統說詞產生疑問,比方說諸葛亮。傳統史觀對諸葛亮推崇備至,但是卻無從解釋為何這樣一個備受推崇的人物卻無法保蜀漢的半壁江山?也無法解釋為何文化發展較落後的遊牧部落總是一次次的戰勝「天朝」。
但是這三本書重複的用新的角度來解釋舊有的資料,當然許多年後的今天我理解那是用經濟史的角度加上歷史潮流學說的綜合。但是這幾本書教會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用統一的角度來解釋散亂的資料。換句話說就是開始有了邏輯性的思考方式。很奇怪雖然早就知道遞移,集合等基本邏輯觀念,但是那些都好像是在另一各次元的東西,直到看到黃教授的解釋與推演方式才豁然開朗。可以說等到我看到了從大歷史觀點串起來的史料並認真思考這種角度思考的意義之後,我才真正開始能夠累積知識。
整各大歷史史觀其實很簡單,每個歷史人物都有歷史的局限性,從拉長的時間點來看,歷史的發展有趨勢;趨勢的演變會造成現況的衝突,終究會產生突破點,歷史人物在面臨突破點的選擇可以說沒有選擇。(當然這也可以解釋成做了錯誤選擇的人會被忽略)也就是除了眼前的事務之外,所有事務的累計會導致一個不得不然的結果。接下來就是我自己的演繹:能夠串成歷史的任何事件都必須符合隱藏在背後的流向。事件本身或許是隨機,但是累積夠多的事件必然會顯露一個主要的現象。
這本黃河青山是寫作於1980-1983,作者當時正面臨被任教的大學解聘、著作受到學術圈的批判與阻撓,連出版的機會都無的窘境。這本書雖然有許多篇幅講述作者個人遭遇,但主題其實是要解釋何以會有大歷史的觀念形成。作者在最後提出了螺旋形的歷史這個說法,讓我想到了艾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我無法說明我個人是否同意黃教授的理論,但是我卻很認同經濟史觀。有本書叫做「貿易打造的世界」從貿易的觀點來解釋近代史,得到的結論跟黃的大歷史很接近。如果我們把道德判斷拉出來丟到一邊,用玻璃把血腥與煙硝隔離。相信所得到的結果會是一樣的。不過黃教授的結論是在70年代得到的,那個時代還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理論。是以黃為了這個主張付出了沈重的代價,在加上他當時並非舉足輕重的學者,雖然師從許多大師級人物。但他本身只是各在二流大學任教的歷史教授,甚至出版的書籍都僅只有唯一的一本討論明代財政的著作。忽然跑出來一個評斷上千年歷史的觀念,甚至無法舉出足夠份量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黃教授在他書中不斷的提到中國傳統上欠缺數字管理,但相同的困境其實也發生在他的著作中,對歐美研究中國歷史的人來說,會覺得他jump to conclusion,省略了中居許多證據。但是對於早年受中國傳統教育的黃來說,他實在無法再舉出更明確的證據。就向前面所提「貿易打造的世界」那其實也不是正規的歷史著作,裡面有太多武斷的結論。可以刊在報紙上,或是當作參考資料但是不足以拿到課堂上當教科書。在21世紀尚且如此,就不用說70年代的時候要說服當時的學術圈證明自己的看法有多困難。
但是跨過太平洋,中國人對這樣的歷史觀大多會有所共鳴,因為這樣的觀點補足了傳統的不足。仔細一想所謂的傳統觀點還真是遙遠以前的事,兩千多年前孔子寫春秋用道德來褒貶人物。春秋這本書早就消失在歷史之中了,但是用道德來當唯一標準的史觀卻一直是唯一的觀點。制度與科技都是被有意無意忽略的資料,提到近代史則無論政治立場都是一樣的詮釋。但是傳統觀點永遠無法解釋為何自強運動30年卻在甲午戰爭中兵敗如山倒,也無法解釋為何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如此的跌跌撞撞,付出如此多的代價。
這本書應該要列入大一學生的必讀書單之中,或許能讓習慣背答案的學子們有新的領悟。
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
Re: 下班了,你還在加班嗎?
http://www.ctjob.com.tw/JobNews/JobNews30.aspx?ArticleId=2734&NewsTypeId=1
這篇奇怪的文章,主要是要說下班之後的活動決定長期的發展。但是有兩個問題,一是下班後活動不一定等於非要加班不可,對很多職位來說上下班的界線已經日趨模糊。二是完全用金錢來衡量價值。特別是第二點,讓我看了非常不爽。
沒錯,沒有人不愛錢,包括我在內都愛錢,但是錢絕對不會是唯一。那種成就等於金錢多寡的想法起源於華爾街,一個設計複雜金融陷阱坑殺他人的世界。但是華爾街全世界只有一個,也只要一個就夠了,如果要過那種生活就去那邊吧,華爾街的金融公司全年365天不斷的向世界各地招手。
來討論一下人力資源範疇的主題,用統計的觀點把人依聰明才智排序,會得到一個常態分布曲線。在這曲線上面用2倍標準差來切割成三個族群,最後的2.5%,中間的95%,最前的2.5%。組織的基本原則就是以這最前端2.5%的人為中心,組合其他97.5%的人來擴大這2.5%人的影響力。當然,現實沒這麼單純,最聰明的2.5%不代表就是人才,最起碼還要多考慮一個問題,道德觀。聰明的人為惡所造成的傷害比其他人大的多,如果用了一個屬於前端2.5%的人,但是這位仁兄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組織的利益之前。幾年前美國有家叫Enron的公司就是這樣做,是目前最紅的例子。扣除道德觀之後,這2.5%會剩下多少其實很難說,更何況現實世界並不是玩koei的三國志,每個人物能力值都被換算成數字,連忠誠都可以量化。有沒有道德根本看不出來,難道我是壞人還要通知你嗎=.=
另外一個需要考量的就是工作意願,雖然這人是屬於前端2.5%,也是有道德有良心的人物,問題貴公司就是黑心企業,他寧可去夜市賣炸雞也不肯來上班那也是沒有用。不這麼極端的例子,今天網羅了一個聰明才智之士,問題他抱著上班等吃飯,吃完飯等下班的心態,那也沒有用。最有名的例子當屬三國時期曹操麾下的徐庶。屬於97.5%中的多數抱著這只是分餬口工作的心太不成問題,2.5%中的人如果也是這樣想法那就是損失。
所以人力資源管理概括來說,就是尋找聰明才智之士,排除道德低落的人,激發組織中人的工作意願。如何進行就有許多手段與講究,所以人力資源管理可以有碩士博士學位。
上下班的概念其實是由生產線所衍生出來的,機器開動的時候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相較之下人力顯得便宜許多,於是讓人來遷就機器,所以訂定了明確的時間。但是隨著社會分工的越趨細緻,以及機器的改良,有些職位變成是人力比機器昂貴;比方說,70年代人要遷就電腦的運算時間,現在則是電腦遷就人的生活習慣。對於這些被抽離出來離開生產線獨立作業的人來說,上下班的意義有了質的改變,所謂上班變成是與其它人的約定時段。像是攝影model的上班時間可能是清晨天還未亮的時候,為了要拍攝天亮的瞬間,工時也變成隨著工作進度而伸縮。順利的話2小時收工算一天,不順利的話12小時才算一天。這就是所謂by case。
當然制度的演變必須要有時空環境的配和,或者說制度是隨著時空環境而變化。這兩個情境可以顯示出差異:
case 1. 員工A每天上午送小孩去學校上課,與小孩一起上學的路上是A的幸福時光,但是A因此要等到10點才會進辦公室。可是因為早上與小孩的交流,讓A進入辦公室之後就能用高度熱誠工作。這樣的行為該允許還是禁止?
case 2. 員工B跟客戶C是鄰居,兩人的小孩也就讀同一間學校,於是員工B每天早上會載兩個人的小孩去上學。所以總是10點才會進辦公室,因為早上當保母,進入辦公室之後還要花點時間才能專心處理公務。這樣的行為該允許還是禁止?
回頭看最前面引用的文章,裡面面試者的言論只不過是想佔人便宜罷了。
這篇奇怪的文章,主要是要說下班之後的活動決定長期的發展。但是有兩個問題,一是下班後活動不一定等於非要加班不可,對很多職位來說上下班的界線已經日趨模糊。二是完全用金錢來衡量價值。特別是第二點,讓我看了非常不爽。
沒錯,沒有人不愛錢,包括我在內都愛錢,但是錢絕對不會是唯一。那種成就等於金錢多寡的想法起源於華爾街,一個設計複雜金融陷阱坑殺他人的世界。但是華爾街全世界只有一個,也只要一個就夠了,如果要過那種生活就去那邊吧,華爾街的金融公司全年365天不斷的向世界各地招手。
來討論一下人力資源範疇的主題,用統計的觀點把人依聰明才智排序,會得到一個常態分布曲線。在這曲線上面用2倍標準差來切割成三個族群,最後的2.5%,中間的95%,最前的2.5%。組織的基本原則就是以這最前端2.5%的人為中心,組合其他97.5%的人來擴大這2.5%人的影響力。當然,現實沒這麼單純,最聰明的2.5%不代表就是人才,最起碼還要多考慮一個問題,道德觀。聰明的人為惡所造成的傷害比其他人大的多,如果用了一個屬於前端2.5%的人,但是這位仁兄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組織的利益之前。幾年前美國有家叫Enron的公司就是這樣做,是目前最紅的例子。扣除道德觀之後,這2.5%會剩下多少其實很難說,更何況現實世界並不是玩koei的三國志,每個人物能力值都被換算成數字,連忠誠都可以量化。有沒有道德根本看不出來,難道我是壞人還要通知你嗎=.=
另外一個需要考量的就是工作意願,雖然這人是屬於前端2.5%,也是有道德有良心的人物,問題貴公司就是黑心企業,他寧可去夜市賣炸雞也不肯來上班那也是沒有用。不這麼極端的例子,今天網羅了一個聰明才智之士,問題他抱著上班等吃飯,吃完飯等下班的心態,那也沒有用。最有名的例子當屬三國時期曹操麾下的徐庶。屬於97.5%中的多數抱著這只是分餬口工作的心太不成問題,2.5%中的人如果也是這樣想法那就是損失。
所以人力資源管理概括來說,就是尋找聰明才智之士,排除道德低落的人,激發組織中人的工作意願。如何進行就有許多手段與講究,所以人力資源管理可以有碩士博士學位。
上下班的概念其實是由生產線所衍生出來的,機器開動的時候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相較之下人力顯得便宜許多,於是讓人來遷就機器,所以訂定了明確的時間。但是隨著社會分工的越趨細緻,以及機器的改良,有些職位變成是人力比機器昂貴;比方說,70年代人要遷就電腦的運算時間,現在則是電腦遷就人的生活習慣。對於這些被抽離出來離開生產線獨立作業的人來說,上下班的意義有了質的改變,所謂上班變成是與其它人的約定時段。像是攝影model的上班時間可能是清晨天還未亮的時候,為了要拍攝天亮的瞬間,工時也變成隨著工作進度而伸縮。順利的話2小時收工算一天,不順利的話12小時才算一天。這就是所謂by case。
當然制度的演變必須要有時空環境的配和,或者說制度是隨著時空環境而變化。這兩個情境可以顯示出差異:
case 1. 員工A每天上午送小孩去學校上課,與小孩一起上學的路上是A的幸福時光,但是A因此要等到10點才會進辦公室。可是因為早上與小孩的交流,讓A進入辦公室之後就能用高度熱誠工作。這樣的行為該允許還是禁止?
case 2. 員工B跟客戶C是鄰居,兩人的小孩也就讀同一間學校,於是員工B每天早上會載兩個人的小孩去上學。所以總是10點才會進辦公室,因為早上當保母,進入辦公室之後還要花點時間才能專心處理公務。這樣的行為該允許還是禁止?
回頭看最前面引用的文章,裡面面試者的言論只不過是想佔人便宜罷了。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阿宅感觸之客服難當阿
在ptt上看到某篇po文,在抱怨接客服電話的文章,看一看忽然回想起之前還要兼接客訴電話的淒涼日子。
那個時候在某財團轉投資的資訊公司,姑且稱之為s公司,那個時候的職位是客服與系統主管。雖然號稱主管,但是手下兩各客服要輪早晚班,也就是說平時只有一個客服。至於工程師則是跑光了.....(所以才變成主管 冏)。賣的東西是e-mail,客戶主要就是轉投資的財團旗下的各家公司。
e-mail這種東西阿,雖然大家都在用,但是鮮少有人不抱怨的。就技術面來說,mail是很複雜的東西,再加上smtp協定有先天上的弱點,造成SPAM氾濫,為了反制SPAM就讓事情更複雜了。
賣一個常出包的產品,然後還要自己接聽客訴,其辛苦程度幾乎不下於自行創業。(這個幾乎其實還是有很大差別,因為不用去找客戶在哪)而且客戶同時也是公司大股東,更別說客戶的背後還有他們公司在支持,使用者抱怨完之後換他們公司的IT來抱怨。公司IT打完客訴之後還會跟集團高層報告,然後透過集團高層->公司高層這樣告狀過來。常常是一個case會被一群人罵,擺明了就是要你當砲灰。
坦白說,一個系統的問題不會是一天造成的,更不會是一天就能解決的。
(但是幾乎是每個人都是天真的以為隨便能找到高手,一瞬間把問題解決掉,只能說天真阿)
記得那段時間曾經把每天做的事情簡單分類一下,結果可以分屬10個人。現在想想也蠻訝異的,竟然能撐過那段日子,而且我把整各mail系統修好了。在每天一邊挾著話筒聽客戶complain,一邊敲著鍵盤改程式的情況下。花了8各月的時間,就我一個人。那套e-mail可不是只有10幾個人用的小東西喔,那是user超過3萬人,使用10多台主機,牽涉到超過10家以上公司的複雜mail。如果有人對業界生態熟悉的當可以知道,這樣龐大的mail系統全台灣其實不多,而且當真到了每天有人抱怨的地步,通常也只有砍掉重練一途。能夠救的回的案子應該是沒有其它了;這也就是說,在一開始其實沒有人相信我能救的回來。
不過這篇並不是要討論技術上的東西,主題在客服。前面說這些只是想說明那個時候真的接到很多客訴電話,貨真價實的是各客服工程師。客服其實是各很高難度的工作,打電話來抱怨的人掛上電話會不會就此把這家公司列為拒往,完全看接電話的客服如何應對。而接電話的客服,一般哪會有什麼解決問題的專業知識,有的話也不用當客服了。所以公司提供足夠的support會是很重要的。一般都會透過客服系統來達到這樣的目的,一個客服系統要有三各基本功能:
1. 紀錄所有客訴內容與追蹤後續處理。
2. 累積相同問題的答案成為online的FAQ,讓客服人員在面對問題時有得reference。
3. 分析客訴問題的內容與趨勢,回饋給決策者與技術人員。
客服真的是很辛苦的工作,每天被人抱怨被人罵。但同時客服也是一個很專業的工作,它涵蓋了公關、心理、科技三各領域。可惜的是,許多公司的決策者卻不尊重這樣的專業,豈不見幾乎所有客服都被外包。當然外包本身是好或壞很有得爭論:但是實務上,被外包之後,相關從業人員的待遇大幅度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我想,重視並不會用這種方式展現。
那個時候在某財團轉投資的資訊公司,姑且稱之為s公司,那個時候的職位是客服與系統主管。雖然號稱主管,但是手下兩各客服要輪早晚班,也就是說平時只有一個客服。至於工程師則是跑光了.....(所以才變成主管 冏)。賣的東西是e-mail,客戶主要就是轉投資的財團旗下的各家公司。
e-mail這種東西阿,雖然大家都在用,但是鮮少有人不抱怨的。就技術面來說,mail是很複雜的東西,再加上smtp協定有先天上的弱點,造成SPAM氾濫,為了反制SPAM就讓事情更複雜了。
賣一個常出包的產品,然後還要自己接聽客訴,其辛苦程度幾乎不下於自行創業。(這個幾乎其實還是有很大差別,因為不用去找客戶在哪)而且客戶同時也是公司大股東,更別說客戶的背後還有他們公司在支持,使用者抱怨完之後換他們公司的IT來抱怨。公司IT打完客訴之後還會跟集團高層報告,然後透過集團高層->公司高層這樣告狀過來。常常是一個case會被一群人罵,擺明了就是要你當砲灰。
坦白說,一個系統的問題不會是一天造成的,更不會是一天就能解決的。
(但是幾乎是每個人都是天真的以為隨便能找到高手,一瞬間把問題解決掉,只能說天真阿)
記得那段時間曾經把每天做的事情簡單分類一下,結果可以分屬10個人。現在想想也蠻訝異的,竟然能撐過那段日子,而且我把整各mail系統修好了。在每天一邊挾著話筒聽客戶complain,一邊敲著鍵盤改程式的情況下。花了8各月的時間,就我一個人。那套e-mail可不是只有10幾個人用的小東西喔,那是user超過3萬人,使用10多台主機,牽涉到超過10家以上公司的複雜mail。如果有人對業界生態熟悉的當可以知道,這樣龐大的mail系統全台灣其實不多,而且當真到了每天有人抱怨的地步,通常也只有砍掉重練一途。能夠救的回的案子應該是沒有其它了;這也就是說,在一開始其實沒有人相信我能救的回來。
不過這篇並不是要討論技術上的東西,主題在客服。前面說這些只是想說明那個時候真的接到很多客訴電話,貨真價實的是各客服工程師。客服其實是各很高難度的工作,打電話來抱怨的人掛上電話會不會就此把這家公司列為拒往,完全看接電話的客服如何應對。而接電話的客服,一般哪會有什麼解決問題的專業知識,有的話也不用當客服了。所以公司提供足夠的support會是很重要的。一般都會透過客服系統來達到這樣的目的,一個客服系統要有三各基本功能:
1. 紀錄所有客訴內容與追蹤後續處理。
2. 累積相同問題的答案成為online的FAQ,讓客服人員在面對問題時有得reference。
3. 分析客訴問題的內容與趨勢,回饋給決策者與技術人員。
客服真的是很辛苦的工作,每天被人抱怨被人罵。但同時客服也是一個很專業的工作,它涵蓋了公關、心理、科技三各領域。可惜的是,許多公司的決策者卻不尊重這樣的專業,豈不見幾乎所有客服都被外包。當然外包本身是好或壞很有得爭論:但是實務上,被外包之後,相關從業人員的待遇大幅度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我想,重視並不會用這種方式展現。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特賣會 & 忽然湧現的怨念
內湖這邊由於可能由於房租比較低吧,常常有人辦特賣會,從衣服、鞋子到電器,產品多樣、檔期充足。這兩天看到堤頂旁邊有FILA的特賣,想說欠缺運動服所以吃完飯之後順便去看看當散步。今天雖然沒有毒辣的太陽,但是卻頗悶熱,陰陰的天空更是讓人心情好不太起來。心情不好要怎麼辦?當然是要花錢啦。(敗家會自己找到理由)
手上提袋東西走出特賣會場的時候忽然瞄到附近一棟建築,台灣工銀的總部大樓。這棟樓前些日子啟用的時候可是上過許多媒體版面的,一時興起決定去近距離觀察一下這一個「失敗」的證據。
為啥說失敗?遙想當年不懂事,在這家銀行要成立的時候,也傻傻的掏錢去參加認購。(後來還現金增資一次也有認)如今十年過去,股價連面值都不到,10年累計下來的配息分攤起來一股不知道有沒有超過0.5元。這支股票可說是我個人投資生涯中最失敗的第三名。(前兩名分別是國巨與明碁)
不走近還沒發現,整棟建築的外牆用的是昂貴的大理石,連花紋都挑過,12層樓層層退縮,讓對外窗的數目最大化,果然是棟不錯的大樓,相較之下國泰的總部可就遜色太多。想起最近看的彼得林區選股戰略,裡面有提到一句話,當公司把錢拿去蓋豪華大樓的時候就可以準備賣股票了。可惜我連賣的機會都沒有。
手上提袋東西走出特賣會場的時候忽然瞄到附近一棟建築,台灣工銀的總部大樓。這棟樓前些日子啟用的時候可是上過許多媒體版面的,一時興起決定去近距離觀察一下這一個「失敗」的證據。
為啥說失敗?遙想當年不懂事,在這家銀行要成立的時候,也傻傻的掏錢去參加認購。(後來還現金增資一次也有認)如今十年過去,股價連面值都不到,10年累計下來的配息分攤起來一股不知道有沒有超過0.5元。這支股票可說是我個人投資生涯中最失敗的第三名。(前兩名分別是國巨與明碁)
不走近還沒發現,整棟建築的外牆用的是昂貴的大理石,連花紋都挑過,12層樓層層退縮,讓對外窗的數目最大化,果然是棟不錯的大樓,相較之下國泰的總部可就遜色太多。想起最近看的彼得林區選股戰略,裡面有提到一句話,當公司把錢拿去蓋豪華大樓的時候就可以準備賣股票了。可惜我連賣的機會都沒有。
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syslog的facility與severity
如果有改過UNIX系統的syslog.conf應該會看過像是,
kern.err;Auth.err 後面接檔案的情況吧。
這個oo.xx的oo就叫做facility,xx則是叫做severity;簡單說前面表示什麼「設備」產生的訊息,後面則是標注這個訊息的「層級」。根據rfc3164的定義facility有23種,servity有7種。
Facility:
(0) kernel 系統核心所產生的訊息
(1) user 使用者自訂的訊息
(2) mail mail系統產生的訊息
(3) system 系統deamon所產生的訊息
(4) security/auth 1 登入或認證相關訊息;4,10,13,14依各家os不同會有不同運用。
(5) syslog syslogd自己產生的訊息
(6) line printer 印表機訊息
(7) news 新聞服務的相關訊息
(8) uucp
(9) clock 1
(10) security/auth 2
(11) ftp
(12) ntp
(13) log audit
(14) log alert
(15) clock 2
(16) local 0 以後都是本機設定,通常設定成log server就會用到這些。
(17) local 1
(18) local 2
(19) local 3
(20) local 4
(21) local 5
(22) local 6
(23) local 7
Servity:
(0) emergency 狀況危急
(1) alert 告警
(2) critical 重要
(3) error 錯誤
(4) warning 警告
(5) notice 注意
(6) information 訊息
(7) debug 除錯
kern.err;Auth.err 後面接檔案的情況吧。
這個oo.xx的oo就叫做facility,xx則是叫做severity;簡單說前面表示什麼「設備」產生的訊息,後面則是標注這個訊息的「層級」。根據rfc3164的定義facility有23種,servity有7種。
Facility:
(0) kernel 系統核心所產生的訊息
(1) user 使用者自訂的訊息
(2) mail mail系統產生的訊息
(3) system 系統deamon所產生的訊息
(4) security/auth 1 登入或認證相關訊息;4,10,13,14依各家os不同會有不同運用。
(5) syslog syslogd自己產生的訊息
(6) line printer 印表機訊息
(7) news 新聞服務的相關訊息
(8) uucp
(9) clock 1
(10) security/auth 2
(11) ftp
(12) ntp
(13) log audit
(14) log alert
(15) clock 2
(16) local 0 以後都是本機設定,通常設定成log server就會用到這些。
(17) local 1
(18) local 2
(19) local 3
(20) local 4
(21) local 5
(22) local 6
(23) local 7
Servity:
(0) emergency 狀況危急
(1) alert 告警
(2) critical 重要
(3) error 錯誤
(4) warning 警告
(5) notice 注意
(6) information 訊息
(7) debug 除錯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電影版死神的精準度
星期四晚,下了許久的雨終於停了,這種時候不是正適合去看雨男千葉嗎?於是,跑去看了死神的精確度的電影。
坦白說,實在是大失望阿。雖然說電影與小說是不同的媒介與表現方式,與原作有所不同本就是意料之中,但是電影中有許多更動卻讓人不由得嘆氣。
電影只有三段故事,礙於片長與表現模式的不同,三段算是合理的安排,電影截選的是死神的精確度、死神與藤田、死神VS老婆婆三篇,並將基調環繞著鈴木一惠這角色,原本小說中死神vs老婆婆中的那位老婆婆雖然是曾經出現過的人物,但並不是一惠。三篇與同一個角色相關連自然劇情張力高出不少,三段故事這樣安排也算是不錯的決定。雖然我個人覺得與其選死神與藤田這篇不如用戀愛與死神這篇,然後用戀愛與死神、死神的精確度、死神vs老婆婆這樣的順序來展開。
金城武飾演千葉確實是很適合,說不定原本依版在構思千葉的時候就是用金城武當範本。用門來作為場景切換,以及把調查科用黑狗來表現,這幾點都算是有創意的轉換。另外還有主題曲的帶出,用情節轉換來烘托整首歌,這手段倒是第一次見到,而且效果很不錯。
那我到底失望什麼?難道只是因為全片沒有辣妹搔首弄姿嗎?當然不是,首先對於千葉的性格的設定很矛盾,原著中千葉是個對人類不太關心的傢伙,小說一開始就透過千葉的嘴說明,「這不過是份工作。」可是電影中卻改成會說出「判斷是否達成人生的目的」這樣輕率說詞的老兄。(小說中是7天,電影中沒明說但以劇情推演看來應該只有3-4天,加上死神沒有什麼特殊能力,要如何判斷出有沒有達成人生目的 =.=)與黑狗兄的對話又顯得黑狗兄很熱切期望「許可」這答案,這又造成另一個問題,千葉的工作並不是找出理由讓人活下去,也就是說跟黑狗兄間的對話,一大半變成弄巧成拙,反而削弱了死神的定位。讓人覺得,千葉是替已被決定死亡的人翻案,如果如此那幾乎完全都核可得成績豈不是挫折感很大,應該會倦勤吧。
另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節奏掌握不佳,這個是日本電影的通病。加上本片為了遷就原著的情境與橋段更是讓故事進行的節奏數度失去掌握,像是製作人出現那段,兩個陌生人八拉巴拉說一堆就能讓處在逃命中的千惠同意並且讓死神也相信千惠有副好歌喉。這種牽強的處理方式只是在掩飾沒有足夠時間鋪陳,只好草草收尾的窘態。(一惠在公園受到襲擊那段實在沒有必要,咖啡廳中回想前的電腦動畫也是無意義)
持平的說,這部電影只是呈現原著的皮,而沒有抓到原著的精隨;又不敢大膽的改變原著的設定與情節,比方說竟然已經將一惠作為連接三段的線索,何彷改由一惠的角度切入,死神數度出現在她身邊,最終在她年老時終於認出了千葉。畢竟這只是一部為了追求商業利益而借用小說知名度的失敗改編作品。
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死神的精確度 - 依坂幸太郎
其實本來對這本書沒有什麼期待的,不過因為有人買了之後拿給我,就順手看完了 =.=
本書由六各短篇集合而成,共通點在於描寫同一各主角,千葉。書的封面是金城武,這是因為同名的電影要上映了,所以用電影海報來當封面。老實說,這個封面可比原本的好太多了,不知何時書籍的封面可以稍稍追上電影海報。不過,海報裡那隻黑狗是哪來的阿。
<= 舊封面,新封面從google很容易找到,就是電影海報啦。
作者對死神的工作設定很有趣,可以說跳脫傳統。傳統上,「死神」這角色一向是soho,(本來想用個體戶 =.=)要自行找對象然後取走對象的性命。但是依坂卻不同,在書中死神像是一個巨大的組織,千葉所屬的這部門只是負責審查要不要讓對象死亡,以及確認對象確實死亡兩件事上。即使如此,對象是否要死亡,書中用語「是否核可」,都是執行人自由認定,沒有標準。就像書中千葉自己說的,人類的死亡對死神來說沒有什麼不同。全書中唯一的「放行」案例,真正的原因只在於千葉發現這個對象可能有音樂才華之後的自作主張。至於挑選對象的原則那是情報部的工作,調查科的死神們並不知道內情,也不關心這種事。他們的工作只是跟指定的對象接觸幾天,回答「核可」或「放行」然後確定對象已經死亡,就可以下班了;真是簡單明瞭。
由於這種無所謂的態度,所以變成一種對人性中立的冷漠的觀察。千葉的角色與其說是死神不如說是攝影機,帶著讀者到被選定的對象身邊觀察這個對象在生命結束前的想法。年輕的客服小姐、黑道大哥、困在大雪中的復仇者、英俊卻討厭自己外表的服飾店店員、暴躁的問題少年、理髮的老婆婆。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對生命、對死亡都有自己的想法,透過千葉這個陌生人像針一樣的切入,展現對生命的各種不同觀察角度。
「你對死亡有什麼看法?」這問題差不多每篇都會出現,這除了問書中被死神選上的對象外也是問每一個閱讀的讀者。生命轉瞬即逝,死亡是所有生命無可避免的過程,面對死亡是每個人無法避免的一堂課,唯有知道如河面對死亡才能知道如河面對生命。一個很嚴肅而沈重的課題,作者在輕輕悄悄中就揭開了,透過一個對生死無所謂的死神 - 千葉。平平淡淡的文字,卻帶來深刻而直接的衝擊。
最後一篇的「死神VS老婆婆」頗有壓軸的味道。前面曾出現過的人物又再出現,但是已經過了50年。「雨男」的千葉也在這一篇看到了燦爛的陽光,終於阿,看到這段不由自主的想說這句話。當了50年的雨男的千葉,終於也能見到蔚藍的天空。
p.s. 倒是很想去看看這部片,不知道要如何透過鏡頭來表達這種許多意涵隱藏在文字之後的故事。另外是,音樂的部份應該會很講究吧。
內閣名單的一點小感想
今天的蘋果日報頭版列出了新內閣的全部名單,蘋果對於什麼議題比較引人注意的掌握果然是比其他幾家報紙來的高。對於這分內閣名單大家都很關心,特別是其中有些人實在蠻陌生的,很少佔據媒體版面。
看了一下名單之後有件事情很有趣,全部閣員中只有三位的學歷是大學畢業,大多數都是博士學歷。以閣員的平均年齡來說,他們應該沒碰上這波學歷貶值潮吧=.=
這分名單是否也反應,學歷貶值的事實?唉,看來真要去補一張文憑阿。
看了一下名單之後有件事情很有趣,全部閣員中只有三位的學歷是大學畢業,大多數都是博士學歷。以閣員的平均年齡來說,他們應該沒碰上這波學歷貶值潮吧=.=
這分名單是否也反應,學歷貶值的事實?唉,看來真要去補一張文憑阿。
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莫名奇妙的爭執 - 台電副總經理人事案
本來對這事件是沒有興趣的, 台電又沒有上市 =.=
可是它越吵越火熱, 版面越佔越大, 不由得也多注意一點.
結果, 我真的看不懂.
兩方在爭的是什麼? 爭副總的任命權嗎? 好像不是吧.
要安插自己人, 似乎也不像; 黑函攻擊, 這已經整間屋子著火了吧 =.=
總之, 整場戲碼就好像看到路邊有人打架, 一堆人圍起來看熱鬧
但是沒人知道他們為啥打架
可是它越吵越火熱, 版面越佔越大, 不由得也多注意一點.
結果, 我真的看不懂.
兩方在爭的是什麼? 爭副總的任命權嗎? 好像不是吧.
要安插自己人, 似乎也不像; 黑函攻擊, 這已經整間屋子著火了吧 =.=
總之, 整場戲碼就好像看到路邊有人打架, 一堆人圍起來看熱鬧
但是沒人知道他們為啥打架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可扣抵稅額
何謂可扣抵稅額? 國稅局的解釋是:
如何計算股東可扣抵稅額?
1. 股東可扣抵稅額之計算: 稅額扣抵比率=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餘額÷帳載累積未分配盈餘帳戶餘額
股東可扣抵稅額=股利(或盈餘)淨額×稅額扣抵比率
2. 稅額扣抵比率之上限:
(一).未分配盈餘未加徵10﹪者,為〔25﹪÷(1-25﹪)〕=33.33﹪。
(二).未分配盈餘加徵10﹪者,為〔32.5﹪÷(1-32.5﹪)〕=48.15﹪。
(三).未分配盈餘部分加徵10﹪、部分未加徵10﹪者,按其占累積未分配盈餘的比例,分別依33.33﹪及48.15﹪加權平均計算,即股利或盈餘分配日未加徵百分之十營利事所得稅之未累積未分配盈餘 股利或盈餘分配日累積未分配盈餘帳戶餘額*33.33%+ [1-股利或盈餘分配日未加徵百分之十營利事所得稅之未累積未分配盈餘 股利或盈餘分配日累積未分配盈餘帳戶餘額*48.15% ]
3. 依第一項計算之稅額扣抵比率,超過稅額扣抵比率上限者,以稅額扣抵比率上限為準。
上面那段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可扣抵比例最高有限制, 範圍在33.33%到48.15%之間. 在不超過上限的情況下用公司繳的稅金來除累積可分配餘額計算百分比.
實務上來說, 最高的可扣抵比率大約是40%(因為保留盈餘很少會全部都需要課稅, 有許多減免).
但是每家公司的可扣抵比率高低最主要的影響原因在於該公司繳的稅金多不多.
這點其實查不到, 幾乎沒有人會去紀錄過去資料, 今年度的資料又很難估計, 因為計算方式複雜常常連公司內部都要很晚才能確定。
但是這數字對於領薪資收入的業餘投資人來說很重要, 因為股利要併入所得稅計算, 高可扣抵比例的股票就較有長期持有的價值. 雖然這數字不好估計但是累積幾年下來就可以發現有些公司的可扣抵比例長期較高, 我自己蒐集的名單目前有, 卜蜂, 寶來證, 利奇。
低可扣抵比例偏好的有: 明碁(佳士達), 民營銀行, 年興, 晶圓代工, IC設計族群。
這兩各名單的代表意義在於前者可以抱住不放, 後者只能賺價差, 除權前要出脫,不然你還要多繳高額所得稅。
如何計算股東可扣抵稅額?
1. 股東可扣抵稅額之計算: 稅額扣抵比率=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餘額÷帳載累積未分配盈餘帳戶餘額
股東可扣抵稅額=股利(或盈餘)淨額×稅額扣抵比率
2. 稅額扣抵比率之上限:
(一).未分配盈餘未加徵10﹪者,為〔25﹪÷(1-25﹪)〕=33.33﹪。
(二).未分配盈餘加徵10﹪者,為〔32.5﹪÷(1-32.5﹪)〕=48.15﹪。
(三).未分配盈餘部分加徵10﹪、部分未加徵10﹪者,按其占累積未分配盈餘的比例,分別依33.33﹪及48.15﹪加權平均計算,即股利或盈餘分配日未加徵百分之十營利事所得稅之未累積未分配盈餘 股利或盈餘分配日累積未分配盈餘帳戶餘額*33.33%+ [1-股利或盈餘分配日未加徵百分之十營利事所得稅之未累積未分配盈餘 股利或盈餘分配日累積未分配盈餘帳戶餘額*48.15% ]
3. 依第一項計算之稅額扣抵比率,超過稅額扣抵比率上限者,以稅額扣抵比率上限為準。
上面那段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可扣抵比例最高有限制, 範圍在33.33%到48.15%之間. 在不超過上限的情況下用公司繳的稅金來除累積可分配餘額計算百分比.
實務上來說, 最高的可扣抵比率大約是40%(因為保留盈餘很少會全部都需要課稅, 有許多減免).
但是每家公司的可扣抵比率高低最主要的影響原因在於該公司繳的稅金多不多.
這點其實查不到, 幾乎沒有人會去紀錄過去資料, 今年度的資料又很難估計, 因為計算方式複雜常常連公司內部都要很晚才能確定。
但是這數字對於領薪資收入的業餘投資人來說很重要, 因為股利要併入所得稅計算, 高可扣抵比例的股票就較有長期持有的價值. 雖然這數字不好估計但是累積幾年下來就可以發現有些公司的可扣抵比例長期較高, 我自己蒐集的名單目前有, 卜蜂, 寶來證, 利奇。
低可扣抵比例偏好的有: 明碁(佳士達), 民營銀行, 年興, 晶圓代工, IC設計族群。
這兩各名單的代表意義在於前者可以抱住不放, 後者只能賺價差, 除權前要出脫,不然你還要多繳高額所得稅。
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2008年4月5日 星期六
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訂閱:
文章 (Atom)